“美丽乡村”背景下芦溪乡村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8-12-24 10:04黄贤钢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发展对策

黄贤钢

摘要:体育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的发展对改善农村精神面貌、繁荣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芦溪县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了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影响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提出了成立“三老”组织,加大农村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重心下移、完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体育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体育;发展对策

、调查基本情況

2013 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乡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美丽乡村是新乡村建设的推进和升级,2013 年农业部正式下发《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拉开了创建美丽乡村序幕。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农业人口数约为26万, 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民为主的县。通过与县农工部,县教体局、县民政局,与四个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乡镇干部进行访谈,对四个村落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乡村体育活动现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访谈与村民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1、经济投入少,意识更缺乏。芦溪县经济在全省偏低,农民经济收入更低,特别是边远地区经济更是落后,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越大。留守者多为老弱少者, 这些留守人员为支撑家庭, 过多的时间还是用在田地增收上, 少数没有解决温保的农民, 根本无闲暇时间与金钱来从事体育锻炼。

2、体育人口偏少,主体力量削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农村2亿的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成为时尚。在“留守"者中,大多数是老年人或年幼者,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条件差,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还尚不健全,多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弱多病。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能力、身心健康的新型农民,而目前在农村“守巢”者中大多是带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或妇女、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3、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农民体质,培养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绝大部分农村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建“一片球场”,“少十个赌场”,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

三、对策分析

1、成立“三老”组织,发挥退休后落户到农村的企事业人员的积极性

没有组织和指导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因此加强体育组织和指导是发展农村体育首要措施。我县尽管培训了很多体育指导员,但培训的大多是乡镇与村委干部,真正落实到各乡镇和各村的体育指导员却寥寥无几,所以县体育局应该调整体育指导员培训机制,让“三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参加培训。使得这些拿到了资格证的人回到农村真正发挥作用。这些人员对发展农村体育有下列几个优点:

(1) 知识水平较高,对体育的认识更高,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性、主动性更强(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历越高的人参加体育积极性与主动性强,我们可以成立“三老”组织,用退休人员来组织、带动其它农民参加体育活动。

(2)经济水平更高,对各种体育活动投入更多

成立“三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组织,让它们成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这样乡镇与村委从中体育具体事务中解脱去来,更好地从事宏观方面的指导。

2、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加大农村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一直以来,芦溪县农民受传统体育错误意识的阻碍,健身意识淡薄。文化局等政府管理部门应提升芦溪县农民对乡村体育工作以及新乡村建设的认识,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黑板报等广泛动员,开展以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科普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开展各种渠道,深入宣传。电视开播适合本土农民的体育节目,报刊杂志开设乡村体育栏目,组织以广场舞、健身太极拳(剑)、柔力球等芦溪开展较好的体育项目进行表演。

3、重心下移,完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特别是小型广场的建设。

长期以来, 我省农村体育是以乡镇为重点, 加以推进。但是让农民经常去乡镇参与体育活动, 既不符合生活习惯,也不太现实,农民更多地是生活在村落(村民小组),村落才是江西省、芦溪县绝大多数农民的聚居地,体育活动的场所。因此,农村体育重心要下移至村落,扎根于村落。配发各种体育设施到人口相对密集的村落, 以满足农村基层体育锻炼的需要。

4、重点加大广场舞、健身太极拳(剑)、柔力球等社会指导员培训,减少蓝球、足球等竞技体育的扶持力度。由于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习惯、体育文化等不同, 撇开农村实际, 硬行推行一些远离农民生产生活的体育项目, 不仅效果不佳, 也难以为农民所接受。这方面, 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生活特征, 选择广场舞、健身太极拳(剑)、柔力球这三项作为推广重点,因为这三个运动项目具有运动强度小,健身性强,竞技性低的特点,所以适合全年龄段的人去参与。而球类(篮球、足球等),这些强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运动,对于以老、少年人为主的农村来说就不适合。其它如钓鱼等活动,由于投资较大,需要专门的器材和适合的场地,很多村民可能没有这个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金 腾冲县乡村群众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 农业体育研究 2016.6

[2]马永明 新乡村体育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河南省新乡村陕县大营村为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11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发展对策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