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宝宝“自娱自乐”的能力

2018-12-24 10:04姜翠青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自娱自乐宝宝培养

姜翠青

摘要:“我的孩子太粘人,玩什么都要缠着我啊,怎么办?”、怎么可以让孩子一个人也“能够玩得好呀?”…这些问题是很多父母的心声。年轻的父母中有很多诸如“如何和孩子高质量互动”、“如何在玩耍中锻炼孩子的认知”等说法,但是,也有专家表示养育孩子切忌安排“过满”,在和孩子的互动中的“留白”,可以使孩子更早地自理自立,发挥更多的自主性、能动性,对于孩子发掘内在动力很有帮助。究竟怎样培养孩子能够自主玩要,又不至于因此损害亲子关系呢?

关键词:培养;宝宝;自娱自乐

一、不必过度夸大“安全感”

一提到孩子自主玩耍,很多父母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把孩子往游戏垫上一放,拿出一堆玩具,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这些是玩具,你自己在这里玩一会儿,妈妈去做饭”。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孩子开始寻找各种理由缠住家长,用尽办法不让父母离开。父母又继续商量,孩子越发不肯,哭闹,喊叫,于是最终父母投降,陪在孩子旁边。几次以后,父母都身心疲惫,得出一个结论,“我家孩子就是粘我啊,根本不让我离开”。甚至有的父母还会自我检讨,“难道是我没给足他安全感吗? 为什么会这样?”

追溯这样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当然不排除的确有一部分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少质量低,导致孩子留恋与父母共度的时光,显得异常粘人。但也真没必要过度夸大了“安全感”的问题。大部分时候,家长们只是忘记了,让孩子自主玩耍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直受到关注,从来没有机会体验过独处的孩子,自然无法习惯这样的要求。而正是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那么笃定,“我大哭大闹,妈妈就会满足我的要求”,人小鬼大,小小心眼儿里还藏着很多“狡猾”呢! 总起来说,相当比例的不会自主玩耍的孩子,并不是安全感缺失,只是缺少经历的体验,没有养成习惯而已。

二、从“亲密”中一步一步“退出”

究竟要怎样培养孩子独立玩耍的能力呢? 我们知道,孩子出生后,他对这个世界是完全陌生的,是大人们通过给予他关注,回应他的需求,逐步建立了亲密链接。这样的链接的建立,看似是自然而然的,其实是大人们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而这其中,陪玩是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说,“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呵护,又在孩子成长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而特殊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因此,这个“度”,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既然亲密感是一步一步建立,退出也需要一步一步来。像开头举的例子就是突然的抽身而出,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突兀而且疑惑,自然就會让他们感受到不舒服,表示抗议。之前没创造过条件让孩子独自玩耍,突然有一天就要求孩子可以自己玩,这和“读书时不准早恋,大学一毕业就要结婚”,是同样没道理的。因此,家长们在执行时是需要一些策略的。

(一)口手不动,心在身体在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从选择孩子最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开始,可以坐在离孩子稍微远一点点的地方,边做事情边看着孩子玩,但这时一定要控制自己想要指导夸奖的欲望,更要控制上手帮忙的欲望,就是离孩子一定距离静静地看着孩子玩。

这是第一步,但往往这一步却是最难的。不信你可以去试试,不少父母只要和孩子在同一空间里,就是完全忍不住评价和帮忙的。很多时候,说孩子不会自主玩耍的父母,把独立玩耍看成了“0”和“1”的关系,却忘记了,从“1”走向“0”是有个逐步退出的过程的。家长平时需要有时间和孩子高质量互动,但也需要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玩耍,我们在一旁看着,或者就在一旁自己做事(比如看书),让孩子体验自己玩耍的自由和欢畅。但是有一点,家长在陪伴时千万不能玩手机、玩电脑,因为电子产品特别吸引孩子的眼球。一开始,家长所建立的第一步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很多孩子自己摸几下玩具等马上就会要求父母帮忙了,这没有关系,可以回应。但只要家长们有意识时不时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就会越来越习惯于父母“缓慢退出”的过程。

(二)身体不在,心还在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地独自琢磨、独自探索后,就可以和孩子在两个空间,但要确保自己的心还在。例如:妈妈在家做饭,宝宝自己在游戏区玩耍。当她自己玩了一会儿就会想到妈妈,开始大喊“妈妈,妈妈”,这时妈妈应该出现一下对他进行回应,“妈妈在呢,宝宝在这里玩,妈妈在厨房忙”。一开始,其实说完这句话,妈妈可能就必须出去陪孩子玩了,但是这样的一个缓冲可以让孩子明白,妈妈不在身边,自己也能玩得好,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安排会让孩子体会到:即使物理距离上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的心还是和他们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这两步是让孩子学会自主玩耍的关键,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度过的时间会有长有短。就是这样一小步一小步,孩子积累了很多关于自己独立玩耍的正面体验,之后就会很顺利的,真的会享受自己玩耍的过程了。

(三)“好”玩具及即是好“伙伴”

等到孩子心理调试好了,接下来一步就是创造环境。这里的环境自然指的是玩具,一定尽量多地挑选开放式的“聪明”玩具。很多声光电的玩具一开始抓孩子眼球,一旦都玩熟了,孩子马上就不感兴趣了,不太适合作为独自玩耍时的玩具。开放式玩具可玩性更高,更加适合孩子一个人“瞎琢磨”。不要小看这样的“瞎琢磨”,这个过程恰恰就是锻炼孩子创造力和内在驱动力的过程。当然,开放式玩具要选择安全的、适合孩子当前认知发展的,过难的肯定不利于孩子独自琢磨。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选择玩具不要只局限于玩具本身,也要从孩子兴趣出发。大部分孩子都会更喜欢“非玩具”的玩具,而这也能让孩子保持更加旺盛的兴趣,自己琢磨更久的时间。

另外,培养孩子独立玩耍的能力,父母一定要明确这个原则:让孩子独立玩耍,尽管可以使大人们多出些自由,但是一定不要以自己方便、摆脱麻烦为目的。如果父母是抱有这样的目的,那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你想尽快摆脱他的心情,即使你耐着性子使用这些方法,效果也不会太好,反而会使得孩子多出了许多不信任。育儿,和其他许多事情都一样,内心的出发点很重要。即使一样的行为,会因为心境不同,导致的行为方式不同,从而效果就会不同。

猜你喜欢
自娱自乐宝宝培养
自娱自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自娱自乐的幽默师
可爱宝宝超级秀
绝对车迷
自娱自乐的牛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