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创业与创新

2018-12-24 09:58张德欣
检察风云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旅游

张德欣

旅游行业的创新,需要基于客群的细分,只有了解你的目标客群,才能进行相應地创新,所有创新,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始终处于进行时,旅游的创业创新亦然。笔者以为,未来的旅游产品,需要具备“三有”: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兼备“三感”:参与感、体验感、仪式感。但无论产品如何创新求变,“以人为本”方能勇立创业潮头。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书写奇迹的四十年。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见证了一批“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的优秀企业家的诞生,我们的生活也因为他们的创新精神而发生质变。

改革开放下的创业板块层出不穷,今天我们聚焦旅游,作为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生活方式,旅游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越发蓬勃发展。于是,我们看到大规模的旅游创业队伍,也看到了创新带给旅游的“智”变。

互联网+的旅游时代 流量为王

笔者认为当前“互联网+”还处于概念阶段,《互联网+》一书中提出它有六大特征,即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这是国家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大背景,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性应用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互联网+”推出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部分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我们可以把搜狐和新浪那一代的网络,理解为PC互联网,或者叫传统互联网,而以手机为载体的称为移动互联网。当前中国互联网有三大巨头,即BAT,B代表百度,A代表阿里巴巴,T代表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三大流量小花TMD,T代表今日头条,M代表美团,D代表滴滴。如今还有新的视频类流量入口,如快手、抖音,高流量意味着高用户量,当前大家都在寻找流量,创业成本越来越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购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创客们必须解决流量从何而来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所能承载的服务越来越多,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使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向新型、现代、智能的方向转变,电子政务使得公共服务的实效性得到保障,企业和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办理业务方便快捷,这些便捷服务平台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得以赢得更多的线上流量。

在此基础上,中国网民发展规模惊人。根据今年8月第42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02亿,占全球网民数量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化战略得到系统阐释,互联网服务持续渗透,网民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实现衣食住行游购娱的体验。以旅游市场为例,截至2018年6月,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93亿,较2017年末增长1707万人,增长率为4.5%;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比例分别为23.8%、25.7%、40.1%和12.1%。其中,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增速最快,半年度增长率为9.7%。

在线机票领域,OTA(全称为“Online Travel Agency”)平台机票业务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缓解了营销渠道调整带来的影响。国际票务方面,得益于出境游市场需求增长和OTA平台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国际机票预订量大幅增长带来稳定营收;国内票务方面,受消费升级趋势影响,民众旅游需求潜力被激发,OTA平台国内机票业务量规模化增长缓解了零佣金影响,“提直降代”促使中小票务代理转战三四线城市或进行业务转型,商旅管理服务成为OTA平台拓展机票业务的着力点。酒店预订领域,OTA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加速直连供应。上游酒店供应商集团化运营提升供应链效率,下游OTA平台借助B2B渠道实现酒店直连打造核心竞争力。酒店直连模式由于捆绑了酒店供应商和OTA平台的品牌、技术、资源和服务,整合出新的服务价值链,将凸显强强联合的“马太效应”,打破原有的生态格局,重新分割酒店预订市场的利润空间。旅游度假产品预订领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和旅游需求潜力激发促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市场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略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且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68.3%。2015—2017年间,我国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增速在10%左右,出境游人次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

风口下的旅游创业 团队是魂

在互联网+浪潮下,在线旅游行业成为投资圈的“香饽饽”。2015年,BAT投资旅游业累计超过160亿元。金融业与旅游业深度整合。2016年,国内旅游领域直接投资额超过1.25万亿元人民币,当时的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3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并将带动15万亿元以上的综合投资。同时大型非旅集团纷纷介入旅游业发展,跨界资本成为主力。

资本大规模流入旅游市场,给旅游行业创业者带来强劲动力。这批创业者有些显著的特征,比如在线旅游创业公司的创业大军中,25.6%的人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即所谓的“海龟”,而74.4%无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创业者,大家开玩笑说是“土鳖”。在旅游创业大军中,“土鳖”相对容易成功。“海龟”的强项在于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但“土鳖”更了解中国国情。国外谷歌、雅虎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是水土不服,旅游创业若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必须扎根于中国土壤。旅游创业大军中,专业背景文理各占半壁江山,但学计算机专业的较易占据主动,毕竟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

旅游创业是个系统工程,集结了人脉关系、团队、技术与专利、管理能力、产品设计、经验、商业模式、渠道资源、专业背景、市场营销、资金等诸多要素,其中团队更是重中之重。笔者了解到,创业团队中团队成员的互补性与创业成功率存在正比关系,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也助力创业的成功。成功的创业企业中,成员达到“比较熟悉”程度的占比47.4%,达到“非常熟悉”程度的占比42.1%。创业团队要生存,必须找准定位并深耕细作,明确用户的痛点,掌握团队的能力,聚焦细分领域,深耕细做。

新一轮的创新“智”造 以人为本

2015年不少旅游企业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线上企业积极布局线下,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三种实践模式:

1.线下资源+线上平台:代表有锦江国际集团+驴妈妈、张家界+携程。

2.线下综合资源+线上平台:代表有上海景域集团+驴妈妈、海航旅游+网易、万达集团+同程等。

3.线上渠道+线下渠道:代表者有众信旅游+悠哉网、港中旅集团+芒果网、华远国旅+携程、去哪儿+旅游百事通、凯撒+京东等。

同时,投资方向也出现新的特点,首先是投资方向多元化。从投资行业来看:景区、酒店等重资源项目为投资热点 、服务平台投资热还将持续发酵;从投资类型来看:特色小镇、精品民宿、冰雪旅游、汽车露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其次是投资领域全球化。新一轮旅游地产的全球化将主要由中国企业主导,兼并收购仍是主要方式。最后是投资模式多样化。以全面运营为核心的旅游要素投资将成为新热点。

以资本市场的角度,他们更青睐于有明确用户定位的旅游创新企业。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新的概念,即微细分。它是细分的深化和递进,基于不同偏好因素将消费者划分为更为具体、特定的群体。通过微细分形成的微细市场中顾客数量不大,其偏好行为能够被精确预测并被相应的營销活动直接影响。微细分不是市场营销的进步,是运营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分析的进步。微细分不是完全的个性化和定制化,而是在群分的基础上定制。

当前微细分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例子,有携程旗下的私人定制品牌“鸿鹄逸游”,该品牌有精准的用户定位,即高端品质客户。去年鸿鹄逸游推出“环游世界80天”的旅游产品,从香港出发,历经22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五大洲以及南北极,仅有10席,售价138万,一经推出即售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这场旅游满足了鸿鹄逸游目标客群的需求,即实现超出常规的体验与谈资。高端客群不差钱,他们的消费诉求是品质与不同。鸿鹄逸游明确掌握了自己客群的特征与需求,才能推出具有市场价值,同时给自己带来巨大利润的畅销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行业的创新“智造”种类繁多,比如一些智能手表、智能运动服等可穿戴设备;用于呈现立体照片的全息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AI人工智能技术等,都为旅游带来全新的体验。这些体验或是满足我们的需求,或是创造我们的需求,但创造的初衷,都是为了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体验。

(注:部分数据来自于CNNIC互联网统计报告)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惊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旅游
以茶为媒 促旅游开发
从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