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创新促学有所得

2018-12-24 10:04代建国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乐学创新教学

代建国

摘要:通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生硬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苦教苦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学;创新;学生 ;乐学

在创新性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能发展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教学。现就个人教学感悟浅析如下: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1],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听课习惯。天真活泼是小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使小学生课堂上听课效率最大化,首先老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力争在教学中求新、求活、乐学,以建立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审题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是学生急于求成,另一方面理解水平低。要改变现状,务必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三是总结习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同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知识的“线”和 “面”进行概括、总结等,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四是书写习惯。对小学生数学书写规范基本要求有二:“格式正确、书写美观”。作为老师要用统一的书写要求规范全体学生作业,诸如字的大小、空行标准、题目的排列、错题更正的形式、卷面整洁等,要求全班学生一致,久而久之,学生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2]。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本着“协调和谐,有效育人”的原则。在课堂上,着重从创设人文环境入手,走出人际关系,提倡和建立尊师爱生、师生平等的关系,一方面自觉主动提高教师个人的品位和涵养,使教师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快乐的感受,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老师产生敬佩和敬畏;另一方面倡导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摒弃生硬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给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强调师生感情沟通,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关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的咨询服务,才能使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

三、创新设计力求“实中求变,变中求实”

(一)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参与快乐的氛围

我认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真切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萌发出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尤其要注重发掘教材,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使其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问题情景设置应有层次性,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四年级教材中就和(差)倍应用题的变题练习中,我问学生:“班中人数多少,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女生大约是男生多少倍?;男生比女生少多少?”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高兴地回答我,这时又有两位学生在玩玻璃珠,由于两人玻璃珠颗数不一样而发生争吵,我上前问明情况,并让他们各数自己珠子是多少颗,怎样分一样多,公平比赛,围观学生又叽叽喳喳地给他们分出来。上课我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小情境,让他们创造发挥,编成了不同的数学题型,有:①5.2班有74人,女生是男生的1.5倍,男女生各多少人?②男生比女生少14人,女生是男生的1.5倍,男女生各多少人?让他们在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到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有价值,才能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 “用数学”。 如一年级有这样一个例题: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不如改变一下应用题呈现的方式:(1)课件展示情境。 客户:厂长,你好!我们订做的660套衣服,生产得怎么样了? 厂长: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户:我们等着要货,你们3天之内能完成了吗? 厂长:能。(2)师:同学们!你们根据厂长、客户提供的信息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例1。(3)师:你们会解答吗?如果不会,可以小组讨论。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两大方面,将学习活动置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巧妙地把应用题变为对话展现给学生。

四、科学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之感

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学习中得到力量,心理上勇于前进。有一次五年级进行期末测试,针对学生评改分数,我并不以分数高低而视分为“优生”、“差生”,而是逐一进行卷面分析,分为三大类型:一是计算能力强的,二是空间观念强的,三是分析推理强的。针对他们各自的长处,区别对待他们进行教学,让他们每个人都能获得一种成功的感受而奋发向上;同时还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相互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赢得整体进步。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其感受数学知识海洋中有变化无穷的乐趣,真正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1221页,1978年12月第1版印;

[2]《中国教育报》2007年第17期第二版。

猜你喜欢
乐学创新教学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