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习型班级建设研究

2018-12-24 10:04梁晓君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教育管理

梁晓君

摘要:本文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通过教育实验探索小学中年级“学习型班级”建设的五项核心策略。得出学习型班级能为班级建设带来新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结论,为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班级建设措施。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班级;班级建设;教育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各项学习任务和德育活动施行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关键基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适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型教育模式,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班级建设。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关注生生之间的协同、互助与合作,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一)设立班级成员均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

探讨班级共同愿景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对所在的班级有一个美好的向往和强烈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表对班级的意见和看法,每个班级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目标会把班级的各个成员凝聚起来。

建立班级共同目标,需要注意不能忽然个人自我愿景。两者的协同发展,兼容并蓄,能促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型班级建设。

选定具有领导力和责任感的班长和某方面具有优秀特长及奉献精神的班委,设立以班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班委会,建立班委自我考核制度,积极开展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让班级干部成员发现不足,改正缺点,提升班级管理的能力。班委之间彼此监督、勉励,形成促进班级发展的良好风气。实现以班长带动班委,班委组织班级成员,层层相互推进,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建设工作,在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每个阶段充分发挥班干部领导力的效能。

(二)形成良性合作与竞争的团体学习氛围

教师在两周一次的谈话了解基础上,每月评选五对最佳“结对”小组,让小组成员阐述他们一个月以来的进步和心得,着重强化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激励学生回顾自己的成功以及思考小组成员个人目标的共性,最后共同商讨小组的努力方向。同时在班级设立“我为你骄傲”的盒子,让班级成员写下受表扬“结对”小组的闪光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或小组的优点,鼓励优秀的小组成员分享经验,强化团体学习意愿,增进成员间的互动共享,形成良性竞争局面,实现个人修炼与团队学习相融合。

学习型班级不仅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都对所在的学习团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维护团队荣誉的使命感。这种归属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自觉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并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行适合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设计

学习型组织是协作共同体,而非一般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学习的课程必须是学习型课程,如情景式课程,并能随时形成新的实践。[1]学习型班级的“学习”倡导的是“创造性”学习,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认知,通过学习,让自己的行动方式获得改变,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体学习力。

在设置课堂任务的时候,教师注意遵循“先难后易”的思路,兼顾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教给学生的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思路,继而形成方法。但学习是一个万变的过程,要适应学习的变化,一种方法往往难以达成。通过“系统思考”形成创新能力,就是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忘掉“方法”,不沿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积淀成带有自己个人特色的能力,形成敢于尝试、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

(四)打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自我评价与课后学习环境

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并且罗列于表格之中让学生填写是常用的学生评价工具,适用于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但是这种表格式的评价枯燥乏味,评价的内容重复之余又大同小异,学生往往难以持续认真填写,也无法展现学生个人发展的动态过程。实验班上有两名特殊的孩子,在学习型班级的过程当中,这两名同学的达成目标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根据特殊孩子的特点,本人结合代币奖励法设计了带有孩子名字和路标的评比路径图。路径上布满了路标,每个路标都附有一定的警示字句。如,响亮朗读,前进两格;独立值日,前进四格;随意喧闹,后退五格,当他们顺利到达终点的时候,就会得到一面旗帜,集齐七面彩虹旗帜,他们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其他同学对这样的自评方式也特别感兴趣,纷纷效仿并对自评路径图进行改良,制作带有明显个人印记的自我评价路径图。

营造良好的课后学习环境,可采取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围绕若干重要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以帮助学生在課后弥补知识点的漏洞并恰如其分地扩展其课外知识。

(五)制定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和讨论能力的周计划

针对中年级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较弱的情况,于每周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一次周总结会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本周内遇到的困难或者分享所在小组及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心得。

周计划完成情况的记录,实际上是学生本学期的成长示意图,它记录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堂纪律、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上述内容进行归纳,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一个学期中的成长和历练。完成周计划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过程,让他们做到每周总结反思,学期总体提升。

结语

构建学习型班级,有助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育管理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延伸班级建设的研究范围,扩展班级建设的研究内容,让班级得以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得以提高学习质量,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学习力。

注释:

[1] 赵波,陈志,吴灯.濯足急流的蝶变——区域中小学学习型组织建设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1-22.

参考文献:

[1]杨树岳.点燃学习的激情,构建校园生态化学习型组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5.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2.

3.刘成若.浅析中小学学习型班级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成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教育管理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