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12-24 10:04赵英华李静李荣娴张辉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智能交通问题研究慕课

赵英华 李静 李荣娴 张辉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全面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将微课教学全面应用到智能交通人才培養中,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智能交通人才。鉴于此,本文就慕课教学背景下智能交通人才的培养展开详细探究,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慕课;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一、慕课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慕课”是是一种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线上信息交互系统面向多种学习群体形成的大规模网络线上教学机制,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为Massive(是指“大规模”、“群体性的”,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慕课”在线开放的课堂有着上万的学习者,最多可以达到几十万人。“O”为Open“开放、自由”的意思,不分地域年龄、国家民族,凡是网络用户且拥有自主学习意愿都可以借助慕课网络系统进行学习,全面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中,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知识,具有自由开放的特征。“O”是Online“线上、网络上”,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工具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学习。规模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以最大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多种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进行学习。“C”为“Course“意思为“课堂”、“上课”,是依托信息工具形成的课程形式,是区别于传统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可满足多种学科教学的需要。

二、智能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

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迫切需要智能交通人才,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首先表现在城际智能交通层面。随着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短扩大,在城市交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智能交通人才。通常情况下,智能交通系统人才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横跨多种技术领域人才满足智能交通发展的需要。例如,到2017年年底河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800公里,到2019年预计将突破1万公里。根据目前河北省交通运输部门的调查,到2020年河北省全境需要具有高素质复合型的智能人才将超过2.5万人,届时,交通控制与管理、电子停车场、城市智能规划建设将提供2.5万个就业岗位。其次,在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方面也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支撑。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能交通通过改进城市地面公交调度和信息服务及出租车服务模式,为乘客提供多种交通出行选择,以“互联网+”为核心,借助移动智能平台使城市出行更为方便快捷,使乘客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缓解城市拥堵。根据北京市“十四五”交通建设规划预测,未来北京城市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智能交通素质人才缺口达到1.2万人,行业需求巨大。

三、慕课背景下智能交通人才培养路径

(一)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在慕课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且具有专业技能的智能交通人才需要树立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面向城市区域的发展建设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人才培养。首先,将慕课教学应用到智能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化其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面向行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要结合慕课教学的特点积极推动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对交通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讯系统等专业设备进行有效的运营、维修、维护,学生要兼具系统集成与管理技能,全面适应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推进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养成良好的职业技能与道德。

(二)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目前交通智能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慕课背景下智能交通人才培养需要以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目标,根据慕课教学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慕课教学背景下的智能交通人才培养要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采用“慕课+企业+学校”的教学方式,借助慕课教学系统使企业和学校进行双向交互,采用“学生+学徒”的方式,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习,发挥学校的教学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使“上课”与“实训”有机结合,使两种教学资源互补,利用慕课的移动功能,使学生边实训边学习,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全面应用出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慕课教学背景下进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要善于发挥慕课教学的信息联通优势,也就是依托信息网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任务,根据智能交通行业的职业群特征进行能力培养。首先,借助慕课教学系统应由智能交通专业教师及相关专家与企业工程师、一线技能人员利用慕课系统开发专业课程,针对学生若处的职业群,以问卷调查、论证、座谈会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其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确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点,归纳出具体的培养范围,推动学生职业化发展。最后,通过对课程知识、能力结构进行解析和重构,推动课程教育向全面职业能力培养转化。组织专业教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教育标准,确定以慕课教学系统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全面接受职业能力教育,形成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四、结语

慕课教学背景下培养智能交通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慕课教学的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架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确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推动学生形成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惠红.基于“慕课”环境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134-135.

[2]唐立,李慧,卿三东.基于线上线下互动式的《交通工程学》慕课开发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7):111-113.

猜你喜欢
智能交通问题研究慕课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智能交通中的车辆检测专利技术综述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单位犯罪疑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