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装保暖性能指标的解读

2018-12-25 12:20冯宪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羽绒服装蓬松度保暖性

文/冯宪 编辑/丙丁

羽绒服装是现代社会冬季的主要保暖性服装,它由冬季雪上运动服和登山服等专业功能性服装转化而来,具有轻盈、松软和保养方便的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到民用领域后,羽绒服装深受各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一种冬季常用的生活用品。羽绒服装主要依靠羽绒填充物实现保暖、防寒的功能,并确保穿着舒适。以下介绍的这些指标均与羽绒服装的保暖功能有直接的关联。

一、绒子种类

羽绒,即是羽毛和绒子的总称。所谓绒子又称之为朵绒,是指生长于鸭、鹅等家养水禽胸腹部及翅膀根部下方等身体特殊部位的一种绒毛,它由柔软的茎秆和多根绒丝构成,一般呈蒲公英状,外观蓬松、轻柔。作为主要填充物,绒子对于增加羽绒服装的蓬松感,保持形态上的稳定性,隔绝空气流通,达到理想的防寒、保暖效果,作用至关重要。目前, 羽绒服装所使用的绒子主要分为鹅绒和鸭绒两大类,这两大类绒子又分别可以分成白色和灰色(杂色)两种。相比较而言,单个鹅绒的体积要比鸭绒大,密度也比鸭绒高,而柔软性和张力则与鸭绒不分上下,故保暖性能要好于鸭绒,所以在市场上,鹅绒服装产品的价格要高于鸭绒服装产品。绒子之所以要分为白色和灰色(杂色)两大类,一方面是由家禽不同的种类所确定的,另一方面则是不同服装面料使用的需要。通常白色绒子(包括其他用作填充的柔软物质,如白色羽毛等)主要用于白色或其他浅色调的轻薄型面料,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泛色现象,保持产品外观的统一性和整洁性,而灰色(杂色)绒子(包括其他用作填充的柔软物质,如灰色羽毛等)则多用于深色及厚重型面料。

▲ 鸭绒(左)与鹅绒(右)实样

二、含绒量

所谓含绒量(亦叫做绒子含量)是指羽绒服装绒子在所有填充物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羽绒服装的填充物并不全都是由绒子组成,还包括陆禽羽毛等其他一些非绒子物质。根据现行国家羽绒服装标准规定,在所有填充物中,绒子含量达到50%及以上,才能称之为“羽绒服装”,而国外羽绒服装产品含绒量一般要求达到70%及以上。因为一定含量的绒子成分是羽绒服装起到保暖效果的保证,绒子含量低于50%,这种保证便难以实现。一般来说,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装的保暖性能也就越强,而且穿着舒适度也会增加,故绒子含量越高,产品的价格也会提高,两者是成正比的。这里还须介绍一下,国内外对含绒量的定性与定量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美国相关标准界定绒子含量,通常指的是完整的绒子所占的比重,而国内标准界定的含绒量,不单是指完整的绒子,而且还包括散落的绒丝,显然两者在计量口径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国内羽绒出口产品就曾吃过因这种国内外标准指标口径不一所造成的亏损,在国内测定含量合格,而到了国外(出口目的地)则出现含量测定不合格的情况,导致发生退货、索赔事件,这样的案例确有警示作用。而含有一定绒丝成分的含绒量其保暖性能与全部由完整绒子构成的绒子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尚未看到有相关的报道。

▲ 含绒量检测(拣绒)

三、蓬松度

▲ 蓬松度测试仪

蓬松度是国际上测量羽绒保暖程度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检测所得到的每一盎司(即30克)绒子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比如一盎司的绒子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若达到900立方英寸,则可称为该绒子的蓬松度为900。国内羽绒蓬松度的测定通常是在一根圆形透明容器中实施,该容器自下而上刻有间距相等的刻度,羽绒按一定的方式置入其中,便可测定其蓬松度的数值。蓬松度数值越高,说明在充绒量相等的前提下,绒子可以占据更大体积的空气层,实现恒温和防止热量散失的功效就越好,其保暖性能就更优越。蓬松度与绒子含量关联度大,一般来讲绒子含量越大,蓬松度也就会越高,而且有报道称,绒丝的多少以及含水率的高低都会影响到蓬松度的测定。根据不同实验方法标准,目前,国内外羽绒制品和服装的蓬松度检测指标计量单位有高度(cm)和体积(cm³)两种,两者通过公式变形,相互可以进行换算,而且公制单位与英制单位也能进行换算。蓬松度高的羽绒服装不仅保暖性能好,而且更加轻便贴身、富有回弹性,在产品设计时 可以融合更多的元素,丰富产品的款式与效能。对于羽绒服装而言,它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质量测定指标。

▲ 充绒工序

四、充绒量

所谓充绒量是指羽绒服装内部所包含的全部羽绒类填充物重量的数值,计量单位一般为克(g)。一般情况下,羽绒服装的充绒必须在空气状态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不能有对流现象)实施,以确保充绒过程中不发生羽绒散逸、产品中羽绒数量减少或缺失的情况。毫无疑问,充绒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羽绒服装的保暖程度,可根据不同环境下的保暖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目前,国内一般性羽绒服装的充绒量大的在250至450克之间,当然,长款大衣类产品的充绒量会明显更多一些。另外,针对不同地区而言,充绒量也会有差异,同样的款式在北方寒冷地区穿着充绒量会多一些,而南方暖湿地区穿着充绒量会少一些。近年来,随着一些时尚类、轻薄型羽绒服装的问世,有的产品充绒量下降到100克左右,以匹配“修身”和“灵巧”的造型需要。

上述这四项指标综合起来,便决定了羽绒服装的保暖功能。其中,绒子种类的不同会令产品保暖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含绒量比重的高低是决定产品保暖性性能的最直接因素;蓬松度的大小反映了绒子本身的质量,是衡量保暖性能优劣的关键指标;而充绒量的多少则是调节保暖功效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确定产品外形饱和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规定,上市销售的羽绒服装不但应标明产品品名、所采用原料名称及成分含量、号型规格、维护保养方法、生产单位地址及联系方法、产品安全类别、执行标准等基本信息,而且还应根据羽绒服装的特殊性,标明羽绒种类、含绒量(即绒子含量)和充绒量等填充物的信息。也就是说,市面上所销售的羽绒服装,如果只标注了一些基本信息,而未标注羽绒种类、含绒量(即绒子含量)和充绒量等填充物的信息,是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即产品的内在指标未能做到完全公开、透明。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绒子种类的区别、含绒量的高低,以及充绒量的多少,不仅与产品的保暖性能相关,而且也与产品的价格密切相关。通常,鹅绒制品的价格要比鸭绒制品贵;含绒量高、充绒量多的产品售价要比含容量低、充绒量少的产品要更加贵一些。所以,绒子种类、含绒量、充绒量和其他面辅料名称及成分含量一样,是一个涉及产品诚信度的重要指标,需要准确地标注,且能够让购买者清楚地了解。

▲ 羽绒服装标识示例

猜你喜欢
羽绒服装蓬松度保暖性
《羽绒服装》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羽绒服装产品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羽绒蓬松度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及分析
《羽绒服装》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羽绒服并非越厚越暖和
羽绒服装钻绒机制及其改善措施
羽绒蓬松度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IDFB 2015蓬松度不确定度分析
常用絮用纤维填充物保暖性的比较与分析
暖暖翻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