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学生注意特点及教师引导方式研究

2018-12-25 10:53李彬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7期
关键词:多动症改善措施引导

李彬彬

摘 要: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多动症儿童的深度关注,浅谈了关于对多动症儿童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在结合了现阶段国内的现状,且深切认识到小学教育对ADHD儿童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有成效的方法,如优良行为干预措施,“隐形人”措施等,以达到为其提供更适合他们学习、生活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

关键词:ADHD儿童 改善措施 引导

一、关注ADHD学生注意特点的意义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HD)主要体现为注意力缺陷、活动过于频繁、不易集中注意力且容易激动的特点。很多学者通常将其称之为“多动症”。其病症使得这些孩子在注意力与行为表现方面异于常人,这为其生活、学习以及与人的日常相处带来了不便之处。

由于“多动症”的病症没有体现出严重的身体欠缺或是显著的感觉器官短缺现象,故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特殊教育问题,对于教师来讲,掌握有效应对可能出现在班级中的“多动症”儿童的问题就成为必要的技能之一。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研究该病症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ADHD学生常见注意力问题行为

ADHD学生,一般会体现出连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和易激动等特点,通过对ADHD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此类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经常出现的注意力问题行为根据发生的先后排序分为下列几点:

(一)课前未做好上课准备。比如上课之前未将下节课所需的教材等准备好;

(二)上课进行时不易跟随老师的学习进度。比如找不到老师所讲内容的教材位置;

(三)课程进行过程中小动作多。比如不注意课堂纪律,没有耐心,自己几乎无法单独的完成任务等。

三、教师对ADHD学生引导的必要性

“多动症”学生的注意力缺陷以及由注意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较弱所造成的,其中包括注意力方面、自我控制方面和管理组织方面。学生几乎不能长久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之中,这是注意力缺陷的体现。自我控制能力弱则体现在一些打扰老师上课的行为,比如大声讲话。管理组织水平低下是“多动症”学生在认知环节的高级组织过程具有不足,比如准备和策划的过程或是工作的记忆有缺损。

因此,面对“多动症”儿童这种不完全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一方面孩子自身很难做到自我监控,另一方面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常规教育外没有成型的關于这类“多动症”儿童的相关教育法规、教育模式,因此就更需要学校层面的引导、教师层面的“干预”策略,需要为这类存在于普通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教育付出更多的心血。

四、ADHD学生注意力引导的外国借鉴

许多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多动症”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的需求两者没有匹配的后果。因此干涉的重点应要求教育者能够意识到主要核心是他们直接控制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日本的特别支援教育把“多动症”儿童囊括其中,无论在立法和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等问题的研究上,其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我们国内对“多动症”儿童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药物解决阶段,关于普通学校中的就“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问题等的干预方法,鲜见研究。认识“多动症”学生的注意力等问题,借鉴国外研究“多动症”学生注意力等问题的干预措施,对一般的班级老师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五、引导ADHD学生改善注意力的措施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面对班级里的“多动症”儿童,在摸索中进行研究、探索、实践,以下几种方法能从多种角度、更加高效率的减少ADHD学生的问题。

(一)优良行为干预措施

行为改变干预技术是对表现良好者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者撤回奖励或者进行处罚,从而增加或者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建立并强化奖惩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

(二)区别性强化措施

当优良行为干预措施无法取得效果时,比如:“多动症”学生想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而大声喧哗,此时,老师可以选择不对这种行为作出反馈,但是当他安静下来时对其进行鼓励和奖励。有时候,“多动症”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会对课堂秩序产生无法忽视的扰乱,这时,老师可以经过区别对待来强化同学的优秀表现。

(三)同伴监督干预措施

同伴监督干预有下述四部分:一是确定良好表现(比如上课不大声讲话)和与此对应的较差行为(比如上课中扰乱课堂秩序)。二是培养同学区分良好与不良表现的能力。三是同学能够发现彼此之间表现良好之处。四是对优良行为进行强化。

(四)“隐身人”措施

告诉孩子们我们从现在起是魔法学校,我班有一个身穿隐形衣的人(也就是那个有“多动症”症状的孩子),千万不要把目光落在他身上,如果你看到他也要装没看到。作为“隐身人”也不能让别人发现你,一旦去碰别人就会被人发现。于是“多动症”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隐身人”。

(五)座位措施

“多动症”儿童在教室位置的有效安排可以改变他的注意力问题。把“多动症”儿童安排在老师的附近座位,这样方便就近控制并及时给予奖励监管和反馈,远离同学走动频繁的地段和潜在的注意力分散物,比如过道和门窗。

(六)针对感觉调整行为的干预措施

“多动症”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可能与其感官刺激调整有关,比如应该做作业时却在位置上不停摇晃。如:“多动症”学生开始晃悠时,老师可以通过话语或者手势示意他起立,从而使其在不得已时轻微晃动而不至于影响到其他人。同时可以调整活动顺序,将不同刺激程度的活动交错进行,向学生提供多种感觉通道的任务,让他在普通教育活动中得到想要的感官刺激。

结语

“多动症”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好动等问题行为与学生自身的生理紧密相关,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学生有意识的行为。所以,老师要对这类儿童与众不同的行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但是这不表示要听之任之,通过多种积极措施的实施,“多动症”学生的不良行为将会得到较大改善,上述提到的措施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及其身边相关人员的生活学习质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多动症改善措施引导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