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18-12-25 12:07李亚萍于文霞
科技资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沟通能力手机依赖相关性

李亚萍 于文霞

摘 要:通过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及沟通能力,以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增强其沟通能力。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在沟通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高手机依赖者在沟通技能、沟通认识、沟通倾向方面均低于低手机依赖倾向的人。因此要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提高沟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沟通能力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207-02

手机4G时代的到来,使手机媒体掀起一场大众传播模式的新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1]。手机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并且通讯制造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手机从简单的通话工具逐渐演变成集合掌上电脑、MP3、游戏机、相机、GPRS 等功能于一身的移动多媒体终端。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易适应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其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产生手机依赖性的几率就大大增加[2]。随着手机在高校的普及,作为新媒体的重要成员,手机媒体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他们对手机的使用已经出现了“三高”现象:普及率高、使用率高、花费高[3]。对于手机的过度的使用,使大学生产生依赖性,对其人际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其手机依赖性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的使用手机,避免过度依赖影响其沟通能力;有利于开展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其更加清楚地认识移动多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发展机制,发挥社会的向导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抽取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和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一般资料问卷由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月生活费等。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采用马湘桃[4]在2011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沟通技能、沟通认知、沟通倾向3个维度,共5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记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范围为56~280分,总分280分,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越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4。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采用王正翔[2]在2013年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该问卷包括持续性、戒断性、冲突性、突显性、技术性5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记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依赖倾向。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数据处理

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t检验、2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的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应答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9%。其中年龄16~25岁,男性58.59%,女性41.41%;文科36.36%,理科63.64%;月生活费大多处于500~2000元之间;独生子女较少占32.58%;处于恋爱状态占40.91%。

2.2 大学生沟通能力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沟通力能在沟通技能得分为(84.23±3.45)、沟通认知得分为(37.35±2.53)、沟通倾向得分为(86.06±3.34),三个维度得分所占比例大致持平,沟通能力得分為(208.39±9.58)分。

2.3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在持续性、戒断性、技术性、突出性和冲突性五个维度中,持续性得分较高(19.48±4.61),技术性得分较低(7.16±2.54),戒断性得分为(9.53±3.18),突显性得分为(7.56±2.68),冲突性得分为(8.25±2.63),总得分为(55.98.±15.34)分。

2.4 大学生沟通能力和手机依赖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者在沟通能力上的差异检验将手机依赖总分分成两组(高分组30%,低分组30%),对两组被试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1可知,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在沟通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高手机依赖者在沟通技能、沟通认识、沟通倾向方面均低于低手机依赖倾向的人。

3 讨论

3.1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中,大学生沟通能力总分为(208.39±9.58)分,整体水平较低。马湘桃[5]认为目前大学生沟通能力水平较低,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不利于促使学生树立主体沟通意识,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树立有效沟通技能的认知,使得沟通能力得以提高。

3.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中,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为(55.98±15.34)分,整体依赖程度较高。网络与手机信息内容丰富、娱乐性更强、参与性更大,吸引着许多青少年投身其中。从个体躯体症状角度分析,Johansson[6]证实手机依赖将会引发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同时伴有疲劳感。在一项对中国青年群体的手机使用行为进行研究调查时发现[7],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随身携带手机,伴随性极强,绝大多数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3.3 大学生沟通能力和手机依赖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在沟通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手机依赖者在沟通技能、沟通认识、沟通倾向方面均低于低手机依赖倾向的人。Gentzler[8]等研究者们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经常用电话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往往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我国的一些研究者[2]在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把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用来发短信,57%的学生表示常在课堂上玩。这些资料足以说明对手机依赖程度高,导致青年学生荒废学业,与人沟通时间减少,影响其沟通能力,不利于其个人发展。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手机的使用与人际交往存在一定关联,使用手机与他人交往和沟通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升。这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即大学生沟通能力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相关。

3.4 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沟通理论缺乏、沟通能力较弱这一现象,高校应组织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教学,鼓励大学生放下手机采用其他形式进行沟通,比如交谊晚会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大学生长期手机依赖对沟通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大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尝试用语言的方式与别人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 18(7):28-31.

[2] 王正翔.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突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 韩文娟.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S1):1-60.

[5] 李晓敏,袁婧,高文斌,等.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92-94.

猜你喜欢
沟通能力手机依赖相关性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沟通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