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法的可行性探究

2018-12-26 07:00高燕马韦伟
数码设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创数字高职

高燕*,马韦伟



“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法的可行性探究

高燕1*,马韦伟2

(1.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河源,517000;2.广东省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广东河源,517000)

针对当前“双创”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存在的“校企合作难”和“实践教学难”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作室教学的已有经验,提出并构建适合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具有较高可行性和推广价值的工作室教学新模式,旨在抛砖引玉。

双创;“工作室”教学;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

引言

(1)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急缺

作为“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数字影视制作、UI设计、电商美工、网络编辑、广告媒体和动画设计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调查发现,自2004年浙江大学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各高校纷纷设立了“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重点培养高素质的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但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娱乐内容的生产,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数字媒体人才的短缺成为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这为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创造了非常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2)“双创”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的创新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即“双创”)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双创”国家战略的实施,深处全球化激烈竞争中的中国,对人才的创新教育也随之提出了新要求,应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高校创新教育应定位于服务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教文化发展的需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3)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双创”教育急需“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尤其需要行动导向教学,而行动导向教学是起源于德国改革教学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其内涵是: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实现主动和全面的学习。“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等都是建立在“行动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特征,已被教育界普遍接受和应用。

1 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理论可行性:工作室教学法适合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

工作室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作室教育教学也是通过项目教学进行实现的,因此,工作室教学也是行动导向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遵循高职教育的素质本位观,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职业个性、团队精神、创新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能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相比本科,高职的教学更有责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统筹作好,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专业教师加强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把企事业单位在市场中承接的项目带人到工作室,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的形式也可以有企业参与,课程的内容、考核方式可以直接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使课程在项目的框架内根据需要分阶段授课,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育宗旨。因此,工作室是特别适合高职教学的一种形式。

(2)现实可行性: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难

1)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困难

事实上,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方面一直存在很多难题,其一是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很难大批量接纳在校学生到技术岗位开展短期实习;其二是企业直接培养在校学生的时间成本高,流失风险大,企业不愿意在学校消耗时间和精力;其三是找不准校企合作的共赢点,缺少真实双方参与的合作项目,致使很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愿意与很多学校合作的“企业”实际上是IT培训机构,并非真正的用人企业。因此,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实际的项目锻炼,培养的学生或缺乏实践技能或滞后市场需求,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2)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实践教学在我国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解决:其一是学生自寻出路,到社会上去实践,这样的实践中得不到教师的指导,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二是到企业签约单位去实习,对于就业方向广泛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而言,批量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践是很难,因为规模化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就业群体根本就不存在;其三就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践课程(如各个学期项目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但由于缺乏真正贯通的校企合作,很难达到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目的。总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职个性、创新素养、团队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是不够的。

(3)实践可行性:各级政府要求高校加强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国家、省、市三级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活动、项目或优惠政策,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促进高校突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社会发展改革的趋势形成了社会人才需求的变革,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电商产业支撑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必须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联合企业构建系统化的、操作性强的培养机制和商业运行模式,将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渗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因此,加强对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以说,目前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实际的项目锻炼,培养的学生或缺乏实践技能或滞后市场需求,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在当今“双创”背景下,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要与社会发展接轨,就必须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与研究,创造一个具有学科特色的与企业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也为我们在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提出工作室教学法提供了可能。

2 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途径

(1)建立适合于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双创”能力培养的工作室教学法。

将“创新工作室”培养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校企联合开发创新或创业项目课程,并把其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创新或创业项目课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项目课程,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从而构建全体学生参与的系统性、可持续性、拓展性的教学模式,打破原仅有部分学生受益,做到人人分享创新创业能力教育。

(2)成立符合“双创”背景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并结合“双创”设计各工作室的培养目标。

努力为“工作室”教学模式搭建软硬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通过真实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理念,鼓励学生参加各电子信息类技能大赛。

(3)探讨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的市场运营和校企深度项目合作的空间。

立足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工作室,积极和大众媒体、影视公司、电视台、视频网站、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软件开发等公司开展深层次的项目合作,成立市场运营的双主体工作室。

(4)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高技能型教师数量不足、项目经历欠缺、培训渠道单一和观念滞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工作室的实践途径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5)总结、提炼、升华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高推广价值的工作室教学新模式,为各专业开展工作室教学法提供借鉴经验。

总之,结合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实际,从高职“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创造性地在本专业中践行工作室教学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学其所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希望助力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积累经验,并实现交流推广“工作室化教学法”理论研究成果及高品质的教学模式案例,实现更大范围的分享。

3 结束语

工作室教学法已经是高职教学模式多样化教育的具体体现之一,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改革方向。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制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在教学效果上要优越很多。“双创”背景下综合型高校创新教育的意义“双创”战略的实施,为高职创新教育带来了时代机遇,也带来了时代的挑战。“双创”背景有利于学生个体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作为高职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我们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思路,着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面对“双创”背景的挑战,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应建立与企业项目团队的运作模式一致的“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完成企业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及竞赛项目。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近距离对接,为以后从事本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

[1] 郑莉.“双创”背景下综合型高校创新教育的机制研究[J]. 科教导刊, 2016, 8: 1-2.

[2] 张鹤.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0: 28-32.

[3] 江霞. “工作室”式教学模式在数字媒体创作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4, 12: 260-261.

[4] 赵黎, 郭丽娟. 以创业为目标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开发工具教学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50: 111-112.

[5] 詹筱茹, 韩帆. 基于工作室制的动漫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 教书育人, 2011, 36: 96-97.

[6] 杨琳芳, 杨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学生创新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成效[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Studio Teaching Method of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reation"

GAO Yan1*, MA Weiwei2

(1.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Heyuan, 517000, China; 2.Donghuan University Town, Heyuan City, Guangdong Heyuan, 517000, China)

In 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Double-creation"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teaching" existing in the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has learned from the advanced studio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experi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constructs a new teaching model with higher feasibility and promotion value that is suitable for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uble creation; "studio" teaching;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8.01.076

G434

A

1672-9129(2018)01-0183-02

高燕, 马韦伟. “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法的可行性探究[J]. 数码设计, 2018, 7(1): 183-184.

GAO Yan, MA Weiwei.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Studio Teaching Method of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reation" [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1): 183-184.

2017-10-27;

2017-12-18。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高职科研规划纵向课题——“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题批准编号:2016GHB02011);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河源新媒体‘双创’人才培养途径研究”(课题批准编号:HYSK17ZC07)。

高燕(1981-),女,浙江长兴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理论与实践。E-mail:gaoyan1206@163.com

猜你喜欢
双创数字高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答数字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