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8-12-26 10:17程璇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干预常规护理

程璇

【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4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不同入院时间完成平均分組,分别是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心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为94.59%,相比于对照组的75.67%更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期间,应用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同时也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干预;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高血压性心脏病指的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的多种病变总称,引发此类疾病的有很多,其中因为高血压长时间未合理控制是最主要的一个。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早期临床表现以心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为主,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加重患者疾病,引发心力衰竭等[1]。如果仅采用药物治疗,则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护理,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4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不同入院时间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7例,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数量比为20:17,年龄最大与最小分别是67岁和42岁,均值(57.69±4.48)岁;研究组中,男患与女患数量比为21:16,年龄最大与最小分别是69岁和41岁,均值(57.61±4.51)岁,组间基础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心理护理:①为患者创建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保持轻松心态;②创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患者内心诉述,了解患者心理情感变化,与患者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状况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以此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鼓励并支持患者,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工作;③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控制高血压的方式,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提升患者治疗自信心,为患者讲解药物服用方法、注意事项、作用及名称等,为患者讲解血压监测的重要作用,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④提升患者治疗自信心:在与患者沟通期间,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加强对患者心理情绪的重视,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并帮助患者树立抵抗疾病的自信心;⑤降压护理:以患者自身情况为依据,制定降压药服用及饮食方案,以此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调整;⑥放松护理:帮助患者放松身体,通过听音乐及呼吸法对患者肌肉进行放松,以此对患者神经中枢神经兴奋度进行调节,以此改善患者负性情绪[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将相关数据完整记录下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处理,两种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

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护理前,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对照组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是75.67%和94.59%,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指的是由于血压长时间处于升高状态,使得患者左心室负荷增加,因为代偿不断扩张和肥厚,进而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后,很容易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时间负面情绪使得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提高,进而提高了患者血压,使得患者病情加重,严重阻碍了患者恢复与治疗。心理因素导致的负面刺激,使得患者过于紧张,再加之焦虑、抑郁情绪,使得患者大脑皮层紊乱[3]。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尽可能将患者恐惧心理消除,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轻松的治疗心态,在此期间,联合想要药物的辅助治疗,有助于对患者血压进行合理控制。

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是75.67%,研究组是94.59%,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总而言之,将心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期间,在对患者血压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领域不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黄映年, 宋佰艳. 适应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病性心脏病的作用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16, 30(4):49-50.

张新绒.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7):180-181.

夏玲玲. 高血压老龄患者的心态分析与护理干预[J]. 医疗装备, 2016, 29(13):148-149.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干预常规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应用
X线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分析
N末端B型脑钠肽原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