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2018-12-26 10:16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建设

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主持人提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是将学校做精做强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福建省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校长陈鸿芬:首先,要奠定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我校加大了信息化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了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教室、录播室、校园网络办公楼等,同时构建了专门的校园局域网。其次,推进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我校及时调整了队伍建设以及管理组织,加强了骨干师资力量的建设,并结合实际需要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最后,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开展各级各类型的讲座;采用直播的创新形式转播表演现场;组织教师开展微课、应用白板片段教学、一师一优课、教师网络空间比赛等。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校长马玲:目前我校已实现了校园网全覆盖,每个教室配备有白板、实物投影,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在部室建设方面,学校筹建了创客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微机室等部室,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条件。在信息沟通方面,学校建立了全体教师工作群、班级家长群、年级工作群、学科工作群等不同团队的工作群组,实现了信息沟通无障碍、文件传输无障碍。今年我校代管新建的远东实验小学已投入使用,学校依托“互联网+”教育理念筹建,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校信APP、智慧班牌、智慧教室、智能分析系统,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科学的成长评价模式。接下来,学校会在智慧化校园的发展中,去大胆尝试和创新,争取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家校沟通上探索出有价值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

广东省台山市任远中学副校长陈泽宁:我校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计算机安装相应的学校管理软件。在学校政教处组织领导下,由学生会、科任教师、班主任对学生每天的各项评比数据利用管理系统进行记录,由系统自动汇总,实时计算每个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结果,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以及政教处的工作提供实时的数据资料,实现即时有效的个别化教育。其具体操作流程,见下面的德育量化网络管理操作模式图。利用这个管理系统,既能实现无纸化管理,又能达到网络化的功能,从而大大减轻了德育量化管理的工作量,优化德育管理的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软硬件建设上要保持定力

主持人提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都是资金投入的问题,倒还不难解决,而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信息化,没有教师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校长王长华: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信息化可以适度超前,但不能盲目跃进,尤其在软硬件建设上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始终把满足教育需求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到第一位。而精准定位、统筹规划,是实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依据。所以几经推敲和论证,我们确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理念“设备领先,终端多样,科学管理,创新应用,推进发展,提升素养”,还提出“五结合”,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实施原则。“五结合”: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建设步骤角度);適度超前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硬件建设角度);因需建设与突显特色相结合(软件建设角度);制度推动与持续培训相结合(培训、应用角度);改进完善与发展提高相结合(使用效果角度)。

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校长危勇:我校每年投入资金,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建立了一个以“千兆网络”为核心的物物相连的网络平台,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信息终端的全连接,各终端内部连接速率达到1000Mbit/s,互联网连接速率达到200Mbit/s,提供电信、移动双网接入。同时,建立了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还建立了一个和谐高效的管理平台,包括微信企业号、校鸽安全APP等。例如,在校鸽安全APP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报告安全隐患,并自动生成处理流程,提醒流程上各部门人员迅速处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我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逸夫小学校长李月葵:作为南宁市青秀区集团化办学试点学校之一,我校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思考并启动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宏观上来说,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分为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软件上,我们利用本校的信息化人才优势,制订了学校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若干年的信息化发展设定了纲领性的步伐与方向;同时,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人才的储备,加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从人文环境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发展软实力上,为学校深度信息化发展奠定软件基础。硬件上,则争取政府各级财政的支持,对学校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持续的投入与升级,在互联网出口带宽、校内主干网络建设、服务器、教室班班通设备、教师办公计算机等硬件投入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保证学校信息化发展强有力的硬件环境支撑。这些软件和硬件上的双保障,使学校在进一步实施深度信息化管理上更为便捷。总之,发挥“互联网+”在管理上的便捷化优势,关键是科学的理念和恰当的策略。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校长赖建华:我校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广东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经过十几年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互联网+”真正开启了学校教育的新视界。

一方面,实现了OA办公平台“三网合一”。将校园网、微信官方网、微信公众号“三网合一”,通过校园动态、家校互通、班级圈等功能,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家长了解学校,信任学校,走进学校。通过OA办公平台,轻松实现移动办公,如公文收发、审批、通知发布、网上请假、会议签到、成绩分析、班级管理等,让学校的信息化办公更快捷、更高效,智慧校园的效能最大化。

另一方面,部署了多层次应用系统。“四点半”选课系统及时地处理选课学生的信息,数据汇总统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公平的选课环境;让辅导教师通过应用系统对社团学生进行出勤管理,对精彩视频或图片进行分享;让家长、学校了解课程的开展情况和成效,增强了学校宣传力度。校园高清移动直播系统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提箱,实现导播、录像、直播、点播的功能。支持高清直播和录制,支持手机和平板现场移动拍摄等,让我们的课堂能走出校园。

孕育全新的教育形态

主持人提示: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最终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实现学校管理、教学资源自动化、无纸化流通,使学校管理从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转变,提高管理效率。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校长王长华:在“互联网+”时代,将带来学习方式的灵活便捷、学习资源的优质开放。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平台。将培训的视频放到指定网站区域内,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讨论、提交作业,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培训随时发生,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果。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打造一师多地的互动课堂。2016年,拉萨市第一小学的学生和我校学生共同与骨干教师周学英学习“分数的意义”,课堂上,网络两边的学生实时互动,共享一个课堂;课后,两地领导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深入沟通,切实实现了充分共享教育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高效。为此,我校积极挖掘、运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利用密云信息中心的云平台快速、科学排课;全面应用备课系统,实现教师间备课资源共享和常规管理的数字化、及时化;运用协同备课让教研实现交流、评价与空间的多方升级,绑定师徒关系,利用平台师徒随时指导、学习;充分发挥云盘存储功能,实现资源流通,让共享交流随时发生。

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校长危勇:“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为我校“和乐”校园文化主题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我校自主建设的教育平台——网络直播系统,能将各种“和乐”主题活动、未成人思想道德系列讲座的现场视频传送到各个班级,真正实现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提高了活动效果;还能让家长在校外观看,实现家校共建。特别是2017年12月,我校曾与孱陵小学、斗湖堤小学联合举办“性灵杯”演讲比赛,通过網络直播将比赛现场带到3所学校师生面前,为互联网时代的区域合作办学提供了示范。与此同时,我校还专门购置了专业的磁盘阵列服务器,打造了一个开放智能的大数据平台,包含视频资料库、数字图片库、成绩资料库、魔灯资源平台、实小网盘等。通过近些年不断积累,现在整个大数据平台汇聚了近1000G的教学资料光盘镜像、10万多张图片、2000多节课例和微课、20多万各类文档、100多个主题课程,以及10年的学生成绩记录。学校通过“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项目,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用好大数据,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生表现精准分析、教研教改课题研究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近几年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的部优课数量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校长叶勇:我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利用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我们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专项技能培训、“一师一优课”评比、网络平台学习、信息化课题研究等,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2017年,学校推荐的19节“一师一优”课,11节被评为省级优课,12节被评为苏州市优课,7节获得吴中区优课。二是加强常规管理,完善教技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强化教师的网络道德意识,发挥教技骨干力量的带头作用,保证信息化工作有效展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考核制度,完善手段使用的相应措施,确保了设备的正常使用。三是结合学校实际,用好教育管理软件和硬件。我们要求用好已有的管理软件:人事档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图书流通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实现信息共享、管理数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学校新添置了报告厅LED电子屏、周界电子围栏、电子监控,配备了云平台服务系统、工资条查询系统、移动物联平台、OA云消息中心等。信息化工作中要从长远的规划进行配备,同时要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及时更新,不要过于盲目的追求新技术。

猜你喜欢
校园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寒露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