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推体育课改

2018-12-26 10:16何年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运动量心率学业

何年

早在91年前,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体育,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今,体育课日益受到重视,从日常教学到中考改革,都反映出课改的导向正在落实;学校在采用新的设备和新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从走形式转向重过程、重结果。

北京:过程性考试计分体系

2018年5月23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方案中明确提出,今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一学段的学生,将实行新的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其他年级学生继续执行原过程性考核方案,2020年完成新旧方案的过渡。

与旧方案相同的是,新方案中过程性考核总分依然为10分,但将体育健康测试成绩新纳入过程性考试之中,学业水平成绩在过程性考试成绩中比重增至最大。

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满分为40分,包括现场考试30分以及过程性考试10分。此次出台的新方案中明确提出,过程性考核总分与旧方案相同,依然为10分,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分。虽然总分没变,但考核项目有所增加,由过去的只计算学习态度和平时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两部分,增加为三部分,分别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成绩、学习态度考核成绩、体育课的出勤情况以及日常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考核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将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新纳入到过程性考试计分体系当中。

同时,在赋分方式上也较旧方案有所调整。旧方案中,学生该学期的过程性考试成绩,是将学习态度考核成绩与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两部分相加除以2所得。新的赋分则更加具体详细。未来,考核在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共5个学期,初三年级下学期不进行过程性考核。三项考核中,学业水平占分比重最高满分为6分,体质健康成绩与学习态度满分各为2分。最后一学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确定后,5个学期考核成绩累加,为学生过程性考核的最终成绩。学校要如实保留学生每学期的考核成绩。不能对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取舍。

在具体评分标准方面,新方案中提出,体质健康成绩评定则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成绩进行评定,测试由第三方或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总分评定等级(含附加分)为及格及以上者,即可获得1分(满分),不及格者得0分。

对于学习态度的考评,则是按照体育课出勤率评定,由任课教师负责。教师要如实记录并根据标准评判成绩。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开齐上足体育课。计算出勤率的实际授课时间不得低于17周(51课时)。每学期出勤率大于等于总课时98%的学生,成绩被评为优秀,赋分为0.4分,出勤率在70%以下的则会被评为不及格,赋分为0分。

安徽:计入升学录取总分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体育中考办法显示: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总分值不低于60分,自2013年以来以每年涨5分的幅度实现“六连涨”,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成为必考项目。体育成为中考“必考”后,也有诸如河南省全省体育中考分值70分、四川绵阳80分的高分地区,但是,全国体育分值的提高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特别是教育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分值依然维持在30分至40分水平。

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凡报考安徽省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的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考试时间为2018年4月至5月,男女生各进行3个项目的考试,设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男生的必考项目为1000米跑,女生的必考项目为800米跑。选考项目由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确定,并在考试前2个月向考生公布。选考项目应列出若干个,让考生从中选择。

与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考试分值再次提升。安徽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总分值定为不低于60分。各单项成绩测试时以0分为起点,不得设最低分。

从2013年起,安徽省就提出“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随后,从35分到60分,一路上涨。2013年“不低于35分”,增加5分,变成2014的“不低于40分”,2015年要求“不低于45分”,2016年要求“不低于50分”,2017年要求“不低于55分”,2018年为“不低于60分”。

安徽省教育厅还要求,今年仍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初中三年级相关项目的评分标准。选考足球项目,参照执行教育部《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分标准;选考一分钟跳绳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没有收录的项目,可参照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初中三年级相关项目的评分标准。

测试结果将作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身心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记入档案,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成绩计入升学录取总分。

上海:排除风险,加大运动量

体育课上,同样慢跑一分钟,有的孩子已气喘吁吁,有的孩子则轻松自如。如何判断孩子所需的运动量,避免运动过量?以往只能凭借老师经验。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上海中小学开始采用设备实时监测学生心率。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个别体弱学生到达峰值并即时叫停,排除了运动风险,体育课就可以大胆上运动量了。

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由专业技术团队开发的“云手表”进入体育课堂已有两年了。这块手表不仅可以实时显示学生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还能通过无线传输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帮助老师制訂个性化运动方案。“云手表”每0.8秒将学生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向后台传输,学生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率波形显示图、手指血液灌注度,不仅实时显示在手表电子屏幕上,还呈现在体育老师的手机或者iPad等无线终端上。教师能通过后台数据,对学生的运动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对不同程度学生精确安排适当的运动量。

“血氧饱和度可直观显示运动中氧气的消耗,避免学生运动过度。”体育教师杨晨介绍,在雾霾天,体育教研组设计了一系列室内游戏取代室外运动,由于有了心率的监测,老师们可以更加直观和科学地设计室内运动量,帮助孩子达到同等运动效果。但是,仅有心率指标还不够全面,一些孩子感冒、发烧或有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时,其血氧饱和度较低,并不适于大运动量运动。心率监测可以帮助老师知晓每个孩子多少运动量能收到锻炼效果,血氧饱和度指标则能预防运动过量,避免损伤。

在闵行区平南小学,教师顾永刚在执教的障碍跑课上,做示范、指挥大家跑跳投,时不时地看手机、看操场边的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学生的编号和实时心率数据。第一堂课才刚开始,同学们的热身运动还没做足,突然,顾永刚走到了一位同学身边,示意他稍作休整。“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是3分40秒,但我的腕表突然急剧震动起来,原来是监控到了小蒋的心率已经超过了正常值,必须做些放松运动,依据的正是小蒋手上戴着的那个微型监测仪发射出的信号。”顾老师课后解释说,他为这堂课预设的心率是130,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要做示范动作,還要不时地瞄一眼大屏幕,它时时都在提示教师务必留意学生的即时身体状况,并迅速对运动内容做出调整。

平南小学校长张小娟说:该校购买了200个腕式监测仪,覆盖所有上体育课的学生,实现了数据监控和预警提醒。预警既包括运动量过大提醒,也包括运动量过小的提醒,就是不能让孩子在体育课上身体始终处于过于剧烈的状态,也不能懒懒散散。

闵行区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冯敏说:“过去老师是看学生的脸色是红是白,看出的汗是热汗还是冷汗,以此来判断学生体育课的运动状况;现在则是用大数据说话,将诸如晕厥、休克甚至猝死等运动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浙江四地:监测提供保障

浙江的宁波、温州、绍兴、舟山四地,在过去两年里,通过实践验证,在中小学体育课上普遍使用了智能运动手环。这种手环结合监测系统,在课堂现场的巨型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学生的心率数据,为教师监控运动强度提供了切实保障。

显示屏显示了所有学生的心率数据、运动密度等,老师身上也带着手机大小的显示器,可以随时查看数据。而采集数据靠的是同学们手上的戴着的运动手环。系统后台的数据分析还可以以饼状图、趋势图呈现出来,在课后帮助教师分析制订接下来的运动计划。这种实时100%监测,让体育教师敢于给学生加运动量,学校和家长也相信,此举可有效避免出现过的学生猝死事件。

除了预防运动损伤,实时的心率监测可以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如果监测发现,体育课的预热环节就达到了运动峰值,而在核心环节反而没有达到,老师就要适当调整。在体育课上引入监测设备,是学校适应新课标的措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曾经强调了运动负荷,提出体育课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平均心率应达到140次至160次每分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但传统的体育课一般以传统装备,如秒表、成绩记录手册等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却不能对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测与统计,致使如今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多数停滞不前。

201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指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这说明国家重视体育,体育信息化也迎来了体育发展的加速期。2016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与企业合作,成立“运动可穿戴智能联合实验室”。其中,“可穿戴设备为核心的智慧体育应用项目”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17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该项目以心率智能可穿戴系列产品为核心,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实现运动状态的监控,对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并指导师生调整。

猜你喜欢
运动量心率学业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离心率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