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改促课改,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2018-12-26 10:16苗俊青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考核心素养

苗俊青

2017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在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时,有这样的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确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研制各学科课标与学业质量标准。”诚然,中考是“高利害”考试,带有导向性和指挥棒作用;中考改革是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中的关键议题,进而通过考改促进课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6年,山西中考试题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强地震”;2017年,山西中考践行由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呈现出六大变化;2018年,山西中考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还是“六大变化”,但是境界大变。

中考风向标,核心素养体现在考题

纵观3年来的山西中考试题,“跨学科整合”“不确定结构”“真实任务情境”“质疑批判与实践创新”等体现核心素养的试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

“跨学科整合”早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有关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之后,就走进了山西中考。它要求学生打通学科边界,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不分学科,为我所用。比如,2018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抓住“暑假社会实践”这个热点,给出“庭院拍卖、社区义工”等多个项目的调查柱状比例图,让考生据此选择参加哪个活动项目,并制订出相关计划。

“不确定结构”表现为题型结构不确定、分值分布不确定等。这不仅大幅减少了“猜题押宝”行为,而且更有效地引导教育教学应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思维的“不确定性”。

“真实任务情境”的设置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已成为常态。这些任务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着力引导一线教学由“提供结论”转向“问题导学”,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让知识成为动态的、可探索的。近年来,“真实任务情境”几乎在每个学科的中考题里都有体现。创设“真实任务情境”,不仅源于PISA测试理念,更是对核心素养的坚定落实。

“质疑批判与实践创新”是2018年山西中考命题的制高点。比如,形成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成为物理学科命题的重要原则,并在部分试题中呈现。英语学科则把“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作为今年命题的最新着力点,这才出现了关于名人与追星的试题。不过,用英语来“思辨”显然是一番别样的体验。

课堂主阵地,核心素养关键在落实

山西省中考题立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考改促课改”的大胆尝试。今天在中考题命制上的一小步,明天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大变化。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课改的主阵地,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由于核心素养的特性,其必将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最终落脚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此外,核心素养也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可以尝试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在课程设计时渗透核心素养 课程体系一般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特别是近年来发布的部编本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无不体现了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責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素养,在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地方课程是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其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色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己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个性与特色,首先取决于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所以,无论是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 想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是关键。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就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轻松进入课堂。在分组讨论环节,其实是“批判质疑和实践创新”素养的提升环节,学生们组内讨论、彼此交流,最后形成统一的观点进行阐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核心素养。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思维相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边界,帮助学生树立“跨学科”整合的意识。此外,一些巧妙的课堂活动,如课本剧、辩论赛、小品等,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教育评价时体现核心素养 任何评价的指向都应该是激励。教育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的正面评价犹如春风拂面,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教育评价使得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具体操作中,要以六大核心素养为一级指标,18个基本点为二级指标,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统一管理、统一记录、统一监测,科学、完整地记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动”,课改让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正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理由相信,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课改也将向纵深发展,这也将促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作者单位:《学习报》社)

猜你喜欢
中考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中考“三数”大扫描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