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课程理念下的劳技项目学习

2018-12-26 10:16李鹏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劳技蜻蜓劳动

李鹏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修学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是由国家规定并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与开发的课程。学校作为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可以依托地方特色开展一系列的劳动与技术定制课程。结合项目学习的研究方法,将劳技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传统的小学劳技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或者根据教学视频制作完成一个劳技小制作,对于课程体系本身来说比较零散。笔者认为学校在劳技教学方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源,如果加以整合形成学校定制课程,并结合项目学习的方式,改变现有的劳技教学课程框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定制课程的理念下开展小学劳技项目学习研究呢?可以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动手动脑相结合

劳动与技术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做中学”“学中做”,知识和技能相统一。跳过技术操作的步骤而直接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是根本不可能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态度的习得也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与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在真实的亲历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在劳技教学过程中,笔者借鉴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制作劳技作品的同时,开展相应的研究。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木蜻蜓》一课时,学生做完木蜻蜓成品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木蜻蜓试飞游戏:为什么有些同学制作的木蜻蜓会飞得又高又稳?木蜻蜓为什么能够“飞”起来?木蜻蜓蜓翅的倾斜角度和飞行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木蜻蜓旋转方向会导致截然不同的飞行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跳出了仅仅满足于完成一个劳技小制作的小任务,延伸了劳动与技术学习课程的目标。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进行试飞游戏的学习模式,不断地总结制作的经验,并不断地进行改装和创新,将一只小小的木蜻蜓“玩”成了一个大课题。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以动手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基于操作基础上的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学习。动手动脑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制作劳技作品的过程中始终不断地在思考、在总结,提炼劳技制作的经验和技能。

项目学习相结合

开展劳动与技术学科定制课程项目学习,是指在开发劳技课程的过程中,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基本依据,进行课题研究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项目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研究任务。通过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他们会在社区与专家或社区成员一起工作,形成校本化的定制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学科领域,进而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如在教学《喂鸟器》一课时,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动手制作喂鸟器,而是先带领学生调查了解当地的鸟类情况、鸟类习性以及所需事物等。为此,学生们制作了调查问卷,采访了花鸟市场的专家,并向科学老师请教鸟类的相关知识。他们通过前期的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从而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做到了寻找合适的制作材料以及制作适合鸟类喂食的个性化喂鸟器。通过这一系列的知识探索、实践操作、团体合作、总结探究等过程,一个简简单单的喂鸟器的小制作被我们升华成了一个综合课题研究项目。学生们不仅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喂鸟器,还积累成了一叠厚厚的关于当地鸟类情况综合调查的课题报告。

学科互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应与其他学科进行学科整合。而劳动与技术学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下面的一部分,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劳技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劳动与技术学科课程中,经常要用到科学、数学上的知识,以及美术学科知识。所常见的测量、剪裁、刻画、美化、涂色等,无不体现了各学科的相互整合,综合运用。

如在指导学生制作《平衡鸟》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平衡鸟的历史,并通过科学学科的知识解释,知晓平衡鸟的平衡原理。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数据、实验测试,研究平衡鸟平衡点的位置,以及翅膀的大小、位置与平衡的关系,收获很大。在作品展示的环节,同学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运用各种涂色工具进行美化制作,平衡鸟作品栩栩如生。更有同学发挥了想象的空间,将平衡鸟鸟嘴下的支撐点设计成了一个喂食器,配上声光电技术,给大家展示了一个趣味十足又有科技感的平衡鸟劳技作品。由此可见,每一门学科不是单独的存在,也不应该有学科独立的思想。通过各学科的整合,一方面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制作中,对于培养他们的统筹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合理定制课程体现了课程的品质。一所学校要优质发展,一门学科要优质发展,建立个性化的定制课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劳技学科的发展,建立定制课程也是必经之路。整合课程,开展劳技项目学习研究,能有效形成劳技学科的定制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技能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教材(2017)4号,2017.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S].苏教基(2018)8号,2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

猜你喜欢
劳技蜻蜓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蜻蜓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蜻蜓点水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蜻蜓
挖掘乡土资源,推进“一校一品”校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