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单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12-26 10:16丁志平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报磁铁污水处理

丁志平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通常由单元起始课、探究课1、探究课2……单元总结课组成。为此,我们以单元起始课、探究课、单元总结课三种课型进行摸索思考,初步形成三种课型的教学策略,这对上好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有一定价值。

上好单元起始课,到位而不越位

暴露问题,为梳理问题提供相关依据 单元起始课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开始关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激起学习热情,挖掘学生需求;同时,教师需清楚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概念,正确定位教学起点。要摸清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前概念,为单元学习作好准备,首先要重点做好充分暴露问题这项工作。如《我们知道的磁铁》是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起始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本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但让学生再知道些磁铁的什么,是摆在教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出示各种形状不同的磁铁,唤起学生对磁铁的“元认知”。接着,为学生准备便利贴,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写在上面,比比哪个小组对磁铁了解得多,激起学生内心表达欲望。限于三年级学生会出现部分字不会写的情况,可让他们用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充分表达对磁铁的原有认知。所以,单元起始课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暴露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元认知”。

搭支架引导梳理,为诱发问题提供可能 《我们知道的磁铁》的第一环节,已经让学生对磁铁的认知充分表达,再进行有序梳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体现在形状、用途和性质三个方面。教师提供支架(如下图),为学生有效地梳理提供帮助。通过分组,让学生把上一环节的写有磁铁认识的便利贴,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这一活动。整理的过程,既是对自己原有认知的梳理,也是对组内同学间原有认知的交流。

组际交流研讨,诱发提出问题 把每一组的气泡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看看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在质疑中,除了要把一些明显的误操作进行更正,重点激发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思考“大家还想知道什么”,为以后的单元探究课提供内驱力。这里的底线是把握好阶段性,避免把后面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单元起始课给“处理”了。在单元起始课中,假如我们不把握好阶段性这个要求,就会打乱学生知识学习的“认知序”,不但影响学生学习进度,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上好单元探究课,完成科学概念建构

作为单元探究课,目标定位为通过N个探究课的学习,逐步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要建立丰富和正确的科学概念,就需要在每一节探究课中,完成好探究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做好对教材的解构,根据单元起始课所了解到的“学生前概念”重构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科学课堂。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污水和污水处理》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单元探究课。

从生活入手,在体验中感受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单元探究课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从生活引入,一是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体现科学来自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学习内容,就是非常贴切学生实际的生活污水引出。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用过的水和自来水各一瓶。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水有什么不同。交流小结后思考:“我们每家的生活用水仅仅是这瓶吗?(出示桶装水的水桶)一天有几桶?我们一个班呢?一个学校?如果我们都把这些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中,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立初步感受,接着引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播放多媒体视频,用直观的方式刺痛学生的“神经”。用气泡图的方式对污染源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设想:这么多污染源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里,将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教师出示相应的照片,通过层层递进,震撼学生的心灵,水到渠成地出现下一环节——污水处理。

适时了解实践,思想转为行动 学生有了充分情感体验,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这比硬塞给学生强上百倍。在学生有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把科学知识用于生活提供了情感支持。污水处理,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还是个陌生的领域,在学生渴望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先安排学生自学《废水处理示意图》,为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污水处理提供便利。再适时出示表格(如表一),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污水处理每一个步骤的处理方式和作用,为学生亲自动手净化处理课前收集的生活污水提供基础。教师提供简易污水处理装置,学生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污水净化后的变化,驱动学生更深层次地研究相关知识,更让节水成为自觉行为。

上好单元总结课,串联知识“珍珠链”

单元总结课处在每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目标定位为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成为结构化的整体。假如每一节探究课在单元中就如一颗颗“珍珠”,单元总结课就是串联一颗颗珍珠的“线索”,从而形成“珍珠链”,而不是一盘散落的珍珠。下面以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单元总结课。

任务驱动 搭建支架 《微小世界和我们》一课,定位是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史和收集微小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前者是对整个单元的梳理总结,后者则是对“微小世界”单元内容的拓展,收集任务难度系数较大。提供必要的支架,才能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前搭建“微小世界”主题微网站,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微小世界丰富内容的基础上,分微小世界之医药、食品、农业与电子、生物工程、观察工具发展史5个专题展开收集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围绕自己小组感兴趣的专题记录笔记。这节课主要通过制作科学小报的方式来呈现自己小组的专题内容。制作小报,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科学小报的范例和评价量规(如表二),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怎样才是优秀的科学小报,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自主梳理 展示交流 每個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以制作科学小报为共同目标开展工作,并在相互学习的前提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优中选优。制作小报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表达、合作的综合,促使每个小组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梳理知识的任务就达成一半了。展示交流成了另一个重头戏,不仅对自己小组科学小报的再提炼,而且通过了解其他小组的汇报,学习的半径变得更大。可以在校园内布置“科学小报”之“微小世界成果展”,使科学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40分钟和单个教室内,还要让学习走出课堂,走向课外,走出教室,走向校园。

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个整体,单元起始课、单元探究课和单元总结课,在单元中有不同的作用,只有各司其职,不越位,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科学概念,真正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参考文献

章鼎儿.走向探究的科学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西山下小学)

猜你喜欢
小报磁铁污水处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AO+MBR工艺在某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地铁车辆段污水处理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
Should I Go on a Diet?
走进数学
简述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几点思考
脑筋急转弯
玩磁铁
居高临下的祝福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