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绩效考核建立学科分层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8-12-27 06:17杨旭冯鑫李俊南杨志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科室我院

杨旭 冯鑫 李俊南 杨志云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基础,而学科建设的状态则可以反应医院的整体实力、学术地位及医院的整个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及管理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教学的全面、综合发展,有助于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1]。如何将学科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成为医院管理部门一直研究的问题。近年来,科研绩效评估已成为各医院学科管理的重要抓手[2-3],北京地坛医院为了提高学科管理水平,搭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发展体系,构建以重点学科为引领、以重点培育学科为支撑、以特色学科为增长点的学科建设体系,用科研绩效考核为支撑,建立学科分级管理制度,从学科发展方向、科技产出、人才培养、成果与转化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考核[4-5],为医院学科的动态评估体系标准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接下来详细介绍北京地坛医院自2013年以来开展的以科研绩效考核为依据进行的学科分层管理模式。

1 医院科研绩效考核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医院科研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科研实力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如何对医院科研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价成为科研管理部分需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之一[6-7]。而合理的科研绩效考核有利于医院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8]。鼓励科研人员加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有效带动学科科研实力的提升。科研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学科科研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在学科评估、人才及项目选拔方面可作为客观衡量测评标准,对学科发展和医院的竞争起到了推动作用。

2 科研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及体系的建立

科研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中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确定是考核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9],根据这一目标逐一展开选取适应本医院适合的指标。北京地坛医院从2012年着手医院的科研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之初一直遵循着医院整体全面、科学有效、持续改进及激励约束原则,根据2013—2017年医院各学科实际运行情况及客观数据设计科研绩效考核方案,经过3年学科调研、专家论证、数据验证等不断修订完善,制定了一套符合医院学科发展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该体系覆盖了产出指标、立项指标及过程指标三部分,包含16个考核指标。各指标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但都紧紧围绕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科研考核要素,采取不同的侧重点和考核方式,引导各学科发展。

2.1 考核指标体系

科研考核指标主要囊括科研项目、论文著作、成果专利等科研产出,也是科研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10-11]。此外,我院2013—2017年在课题执行期间加强过程管理,针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结题延期、经费支出缓慢指标等设立减分项。经过多轮筛选及历史数据验证最终确定考核指标由产出指标、立项指标、过程管理指标三部分组成。产出指标包括统计源期刊论文数量、SCI论文数量、SCI论文影响因子、职务专利、成果转化、著作、科技奖项。立项指标包括平台项目、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指标包括在研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申报、专利申报和SCI论文撰写情况。

2.2 目标任务值

目标任务指标是在医院学术文章产出较少背景下制定的,同时也为了落实完成医院“十三五”科研专项规划中的科研目标以及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绩效考核中的目标值[12],促进学科建设,对SCI和统计源期刊论文设定目标任务值,其他产出指标和立项指标不设定目标。根据各学科不同级别的人员核算出当年任务,通过完成目标情况赋予相应分值,目的是引导各学科重视学术论文产出。目标任务值得分按照目标完成率的2倍记分。考虑到全院每个科室科研特点和既往水平的不同,在目标设定时采取分组形式,不同组别赋予的系数不同,增长率也不同。

2.3 指标体系中人员基数计算方式

为了有效体现科室人才梯队的合理性,赋予博导、硕导、其他研究生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不同系数,分别为4、2、1。具体计算方式如下:人员基数=科室博导数×4+硕导数×2+其他研究生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数×1,以某一科室为例,科室人员总数是24人,人员基数为:博导1人×4+硕导3人×2+其他副高及硕士以上医护技5人×1=人员基数15人。

3 应用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对学科进行动态评估、分级管理

3.1 科研绩效考核程序

按照以上制定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对我院各学科进行动态评估。根据各科室前两个年度科研业绩,将科室进行排序分A、B、C三个级别。因各学科的学科发展基础不同,因此每年达到科研工作指标不可能均衡发展,每个级别承担任务不同系数也不同,核算后确定考核任务目标值(详见表1),科研绩效实行年度考核。

表1 2017年度业务科室度科研绩效目标值

表2 科研绩效计算数据实例

3.2 学科动态考核方式

评价方式为基础数据及现场答辩专家评估,专家根据量化考核指标分数及学科综合发展情况进行打分(详见表2),依据评估结果,医院对下一年度各学科的等级进行调整。

3.3 学科分级管理

通过上述动态评估结果,对全院学科定级,按级别分层次给予经费支持,我院设立北京地坛医院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对于评定后不同级别的科室分别给予经费资助。同时,年度考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各科室奖金发放的标准,该奖金直接兑现至科室个人。在奖金兑现方案中,不同级别设定不同系数,级别越高系数越高;级别内不同排名系数不同,系数按照排名递减。该奖励的兑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各科室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

图1 地坛医院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想数量变化

图2 地坛医院近5年SCI论文数量变化

4 学科分级管理及绩效考核成效

我院每年一次的学科评估分级所形成的排名轨迹,可以动态地反映特定学科的发展规律,认真分析其评价各指标的强弱和相互影响,发现问题,针对性找出各学科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助于进行学科短长期规划,有利于学科长远发展。

4.1 医院学科建设整体稳步推进

在最新颁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较前一年进步3名。此外,医院科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家级项目大幅度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较2016年相比增长了40%,发表SCI文章数增长了52.8%,科学技术进步奖及职务专利均有较大提升,见图1~2。

4.2 促进各学科科研人才的发展

人才是医院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环节,合理利用科研绩效考核及学科分级定位使得各学科对本学科建设和科研的重视增强,提高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加强竞争意识。此外,针对各学科的科研短板,加强科研投入、注重科研人才引进与培养,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增加科研产出。我院通过多年的投入与建设,已形成一支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的科研队伍,2015—2017年荣获“海聚”人才、客座教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领军、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青苗”人才等50余人次。

总之,通过建立医院科研考核体系,对各学科进行分级分层管理,形成学科间协调发展、优势与特色相互支撑、技术与学术相互依托的学科发展模式,提升我院临床医学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科室我院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爱紧张的猫大夫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