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术后的效果分析

2018-12-27 06:18王新乐宋振川李文通张文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双腔注射器皮下

王新乐 宋振川 李文通 张文进

乳腺癌手术范围广、创面较大,正常情况下渗血渗液较多,要用皮下置双腔管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但仍有部分病例拔管后皮下再积液,这不仅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可能耽搁患者后续治疗,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应予以重视[1]。目前市场并无针对性处理乳腺癌恢复期再发积液的专有器械,往往所采用负压引流方式同乳腺癌手术时引流器械相同,虽然引流效果好,但是操作过程耗时长,过程繁琐,部分患者需要局部麻醉后沿原引流通路置管[2],且耗材费用高(所有费用约300元人民币以上)。我院采用自制负压引流系统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恢复期再发积液引流,取得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5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恢复期出现再发积液的患者40例,每例患者胸壁皮下积液量预估超过40 ml,所有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年龄32~70岁,平均(55.23±3.56)岁。观察组20例,年龄28~71岁,平均(54.26±3.6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产品标准编号为YZB/津1390一次性双腔硅胶负压引流器行负压引流器。进行置管术区规范消毒后,利多卡因在原引流口处行静脉麻醉,14 cm止血钳沿原引流管通道进行组织分离,打通至积液区通路,放置引流管并固定于皮肤上,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用硅胶引流球接上引流管,将皮瓣下积液、积血、气体吸出,使皮瓣、腋窝皮肤与深层组织紧密黏贴,检查切口无漏气,贴敷贴,无需加压包,打开引流管开关进行引流。

观察组进行自制负压引流系统行负压引流,置管术区规范消毒后,将穿刺针同引流管一同穿刺进入皮下积液处,然后缓慢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的引流口留置在皮下积液处,体外引流管与穿刺针为固定的一体,同时应用自身携带的胶条固定体外引流管,其能够持续稳定的对皮下积液进行引流,引流效果明显。在体外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多用途负压引流注射器(20 ml),此种注射器外形与普通注射器相似,差别就在于注射器活塞轴上连续、规律的排列多个小孔,在胸壁引流液较多时可以连续抽吸,等引流液量变少以后可以保持在负压状态,用随注射器携带的金属小棍,穿过小孔,卡在注射器外口位置,从而保持负压状态,见图1。

图1 自制负压引流系统

表1 两组引流液量(ml)比较

表2 两组置管时间、花费比较

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判断标准[3]:(1)局部皮瓣隆起,触之有漂浮感,局部穿刺或切开有液体流出。(2)局部彩超探查大片无或低回声区,超声预估液体量。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引流量;(2)对比两组置管时间及花费。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引流液量比较

两组术后引流液量比较,术后1、 2、 3、4天对照组与观察组引流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置管时间及花费比较

引流管置管时间比较,观察组引流管平均置管时间为(6.21±1.43)天,对照组为(7.12±0.78)天,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花费比较,观察组所有耗材及操作费用是(30.00±5.55)元,对照组所有耗材费及操作费用是(300.00±12.5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创面大,创面脂肪液化,造成积液增多,创面渗血造成积血,影响皮瓣与皮瓣下组织粘连、生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加之术后患肢过度运动,从而使负压引流管拔除后皮下积液再发率提高[4-6]。负压引流治疗技术能有效地处理皮下积液保持伤口床洁净和适度湿润,有利于组织生长和防止或控制感染[7-8]。

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在抽吸20 ml时能产生(-88.8±0.4)Kpa负压,与一次性双腔硅胶负压引流器理论上产生-80~-90 kpa负压相差不大,结果显示,观察组有1例内侧引流管脱出,原因是患者睡觉时无意识翻身导致引流管遭受外力牵拉脱出,行引流管充分消毒后复置成功。1例患者多用途负压注射器丢失,发现后关闭引流管,而来我院重新安装负压引流管,原因是患者在留置引流管期间进行疾走等运动,导致负压注射器脱落。经更换多用途负压注射器后引流通畅,积液消除[9-10]。根据以上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金额支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说,将自制负压引流系统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干预中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自制负压引流装置与一次性双腔硅胶负压引流器相比,除了具有取材方便、便于携带、廉价的优点,还可根据病情使患者可以自主抽出皮下积液,便于调节等优点[11-12]。在减少皮下积液,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方面与一次性高负压引流器作用效果相比无差异。

猜你喜欢
双腔注射器皮下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