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

2018-12-27 06:18杨自慧李学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发作志愿者

杨自慧 李学云

心肌酶谱是存在于心肌中的多种酶总称,是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监测心功能状态[1-2],是临床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常用生化指标。多项文献报道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机体各个系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指出:无论是首发入院的精神分裂症还是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心肌酶谱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升高[3-4]。据此,本研究试图探讨急性发作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变化。本研究以我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和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80例健康志愿者为例探索心肌酶谱变化的意义,汇报如下。

表2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U/L]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部2017年1—12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病例组,选取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健康体检中心同期收治的8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排除合并心脏疾病者。病例组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8~72岁,平均(50.2±9.5)岁。对照组志愿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5~74岁,平均(50.6±9.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入组研究后,于次日晨起空腹采集前臂静脉血5 ml,病例组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BS-800)及配套试剂(深圳迈瑞公司原装),对照组志愿者(标本来源居民健康体检)采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701)及配套试剂(试剂罗氏公司原装),分别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其中病例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心肌酶谱。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对象的心肌酶谱对比

病例组的LD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AST和α-HBDH水平,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病例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比较

经过4周的治疗后,CK、CK-MB、AST和α-HBDH水平逐渐降低,P<0.05;LDH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肌酶谱包括CK、CK-MB、AST、LDH、α-HBDH,是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存在于人体的心肌、肝脏、骨骼、肌肉等组织细胞中[5],正常人血清中的心肌酶浓度低,大部分以血清蛋白质结合形式存在,但是当人体的部分组织受损或是细胞破坏时,心肌酶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清心肌酶水平提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的CK、CK-MB、AST、α-HB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仅LDH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可能的原因是:患者发病时精神亢奋、躁狂症状等导致体内交感神经亢进,儿茶酚胺活性和浓度升高,导致血管收缩反应,进一步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异常,致使心肌酶释放入血液循环系统中[7-9];还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精神亢奋导致心肌骨骼肌受损,从而导致心肌酶水平升高[10-11]。本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后,异常升高的心肌酶水平均下降,提示我们随着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患者的心肌酶谱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说明心肌酶谱的变化是可逆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心肌酶谱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结合心电图检测等排除心脏病变[12]。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伴有心肌酶谱的异常升高,随着病情缓解心肌酶谱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临床上应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肌酶谱监测,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等排除心脏病变,合理用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发作志愿者
志愿者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我是志愿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