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2018-12-27 06:18陈军毕冲刘忠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内旋小梁股骨头

陈军 毕冲 刘忠岐

临床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一种常见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年、青年人群。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不明显,因此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1]。虽然此病的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但是病理过程的研究却有一定成就,一般认为,不管病因为何,其病理改变都相似,早期主要为细胞坏死,中晚期则表现为细胞坏死与修复反映并存。现阶段,无创影像学检查为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诊断的有效措施。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X线、CT、MRI等[2]。本次研究中,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为目的,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6例,包括有男34例,女22例,年龄21~67岁,平均(42.5±2.3)岁,病程2周~19个月,平均(6.7±1.4)个月。病情符合诊断标准[3],自愿参与研究并签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诊断金标准[4]

(1)晨僵患髋疼痛,经常连同膝内侧痛。(2)行走时髋痛,随负重而加重,休息后会减轻。(3)髋外展、内旋功能受影响,逐渐过渡到全方位的活动受限,跛行,甚至下肢短缩。(4)“4”字试验阳性,托马氏征阳性。

1.3 方法

X线检查:采用我院现有DR机(厂家:GE,型号:PLX8200),电流20 mAs,线滤器的距离控制在1 m左右。在检查操作进行的观察中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双足尖保持内旋-20°左右的状态。对股骨颈、股骨头情况进行观察。X线检查诊断标准:初期股骨头骨小梁变粗,迂曲,中期股骨头出现新月形密度增高影和囊性透光区。晚期股骨头负重区塌陷,股骨颈变粗变短,髋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内有增生现象。

CT检查:采用我院现有64排CT机(厂家:GE,型号:64排螺旋CT),将层厚设置为3 mm,窗宽1 500~2 000 HU,窗位在250~300 HU。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足尖保持内旋-20°左右,对双侧髋臼上缘到股骨颈基底部,进行连续性的扫描检查。CT检查诊断标准:初期骨小梁星芒状结构增粗或者变型扭曲,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域骨质疏松;中期斑片状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域骨小梁星芒状结构消失;晚期骨裂,关节面坍塌,出现“新月征”。

MRI检查:采用我院现有高场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厂家:GE,型号:Signa EXCITE Ⅱ型1.5T),层厚水平控制在3~5 mm,层间距设定为1 mm。扫描检查操作的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双足尖保持内旋-20°左右,对股骨头实施横轴位、冠状位扫描检查。MRI检查诊断标准:初期可见骨坏死病灶周围水肿,双线征,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充血、塌陷形成;中期骨质疏松、硬化、囊变,新月形坏死区,中心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肉芽组织增生;晚期关节间隙变窄,中期表现加重。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特征。

1.5 数据处理

用SPSS 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查,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比较

56例患者中,X线检查有38例确诊,确诊率为67.86%;CT检查有43例确诊,确诊率为76.79%;MRI检查有56例确诊,确诊率为100.00%。患者经MRI技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诊率高于X线检查、CT检查(χ2=21.45,χ2=14.71,P<0.05)。

2.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特征

经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呈现出扁状,关节的间隙位置会呈现出狭窄,关节面呈现增生硬化状态,股骨头的密度较低,囊状透亮区较为明显,股骨头皮质为新月状,且存在一个透亮影,部分患者会有斑点状影像出现,且密度增高,髋臼处于缺血坏死状态(具体见图1)。经CT检查可发现,关节面的硬化程度相对较为明显,囊状透亮区能够被观察到,有异常骨小梁,股骨头呈现凹陷、变形状态,周围有斑片状的骨质损伤现象分布,关节的间隙会呈现出狭窄,关节面相对较为粗糙,且清晰度不十分理想(具体见图2)。经MRI检查,可观察到股骨头“双线征”,前上段骨髓脂肪低信号条带影较为明显,负重位置的外周呈现出低信号、内测强信号环,T1WI可观察到等信号、低混合信号,T2WI显示为高、中、低的混合状态信号,关节囊的位置有不同程度的积液存在,T1、T2呈现长信号(具体见图3)。

图1 X线表现

图2 CT表现

图3 MRI表现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为众多因素造成的患者机体无法为股骨头供血引起的一种骨关节疾病。曾有文献报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应用激素类药物的时间较长,有酗酒习惯,存在外伤,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等[5-8]。上述因素作用之后,会使股骨头中血管所承受的阻力水平异常增加,使骨髓的内压水平升高,导致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使骨细胞发生变异性肿胀。使股骨头的髓内压力进一步增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发病早期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演变,Ⅰ期:骨缺血后6~12小时,造血细胞死亡,12~48小时后,骨母细胞、骨细胞死亡,1~5天后,脂肪细胞死亡;Ⅱ期:坏死组织分解,周围组织恢复,在镜下可观察到各种坏死组织,局部骨质被吸收;Ⅲ期:增生的结缔组织、大量新生血管、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坏死去生长,骨小梁表面附着大量新生骨;Ⅳ期:股骨头、修复组织无法承受人体重量发生塌陷,坏死组织自软骨撕裂出,溢出造成骨关节炎[10]。

现阶段,影像学检查为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诊断的常用手段。X技术、CT技术、MRI技术等,在临床中的应用均较为广泛。曾有文献指出,X线技术对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是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效果不佳,无法对股骨头病理性改变进行清晰显示[11]。CT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骨密度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能够对骨小梁、骨小囊病变进行清晰观察。但是,CT技术对只存在骨髓肿胀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则相对较低。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检查过程中,可以对软组织产生水平较高的分辨率,对骨髓水肿、坏死、肉芽浸润等进行清晰显示。

本次研究中,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经MRI技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诊率高于X线和CT两种技术,与相关文献[12]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MRI技术作为一种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效果优于X线检查和CT检查。

猜你喜欢
内旋小梁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补 缺
补缺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合体袖的内旋结构原理与制板方法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