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对青年急性心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12-27 06:18罗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梗焦点心肌梗死

罗芳

聚焦解决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由Steve deShazer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该模式最初用于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已在国际临床护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焦点解决模式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治疗技术,主张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来促使发生改变,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是朝向目标的谈话,而非问题导向性。应用该模式使心理干预过程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激发患者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聚焦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2]、COPD[3]、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4]、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活健康行为[5]、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自我管理[6]、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脑卒中发病率[7]、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8]、甚至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等[9]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方法对青年急性心梗患者的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开展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的45岁以下青年急性心梗患者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9.90±4.57)岁,随机选择我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未开展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的青年急性心梗患者41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02±4.88)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生存质量测量方法 在出院前和出院后8周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在医师指导下患者进行自评。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共10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评分,包括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六个大方面;得分均按百分制计。同时计算生存质量总评分QOL-100,用百分制表示。取两次评分的平均值计为最后得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2.2 干预内容及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并遵循自愿、保密和无伤害的原则;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2周及4周进行,每次30 min,共干预4次;出院后由护士进行电话随访。聚焦解决模式的主要步骤[6]:(1)描述问题:干预者事先对患者作入院评估,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心理状态;在交谈中鼓励患者主动描述问题,认真倾听,增强患者信心。(2)建构目标:干预者以讨论的形式讲授心肌梗死基本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认识,鼓励患者采用自身的思维方式构建现阶段可行性目标。(3)探查例外:确立目标后,干预者同患者继续深入探讨过去发生的“例外”,询问患者既往出现一些较难处理的情况如突发剧烈胸痛、憋闷不适及恶心呕吐等时是否能顺利解决,被偶然解决的状况如何,协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做过的努力,并达到了还算满意的结果,使之明白完全有可能改变现状,肯定患者,增强其自信,激发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发现这些例外并有意识使其再次发生。(4)给予反馈:干预者反馈式倾听患者需要,评估其前一阶段的疗效,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患者,以促使其行动并改变。(5)评价进步:指导患者评价干预过程及结果,并充分肯定,帮助患者构建新目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点解决模式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10-12],应用聚焦模式解决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效减轻患者生理,精神方面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巨大[13]。然而,尚未见报道焦点解决模式用于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现对青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焦点解决模式干预,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发现除了社会关系(SOCIL-4)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机能(PHYS-1)、心理状况(PSYCH-2)、独立能力(IND-3)、生活环境(ENVIR-5)、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DOM-6)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焦点解决模式有利于提高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展。社会关系(SOCIL-4)方面,虽然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焦点解决模式可能对患者的社会关系影响不大,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详见表1。

表1 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测量结果 ( x- ±s)

3 讨论

近年来,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表现相似,主要症状均为胸痛,但女性更可能感受到紧张和/或焦虑[14]。一项研究表明,小于40岁的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1年随访预后良好[15]。这些研究表明吸烟及高脂血症等因素在青年急性心梗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本研究中患者性别差异一致。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可能有助于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对青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焦点解决模式干预有利于护士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医患沟通,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及提高患者依从性。总之,我们对青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焦点解决模式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可能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交流。

猜你喜欢
心梗焦点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焦点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两会”焦点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本期焦点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