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27 06:18林婉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监护室通气我院

林婉鸿

对于重症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治疗相对普遍[1],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功能缺失率较高,诸多患儿必须要依赖机械通气来进行呼吸。而在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由于选取的通气方案存在差异,其对于个体的影响也不同。我院常以鼻饲来进行辅助呼吸和营养摄入[2-3]。在这个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发生拔管、脱管、误吸、堵管等现象,从而既影响了其呼吸,危及生命安全,也提升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给予安全护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通气和营养供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4]。我院选取相关患儿研究安全护理模式的价值。具体内容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2016年3月—018年3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49例鼻饲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安全护理模式)。对照组24例患儿年龄2个月~12岁,平均年龄(5.23±3.29)岁,男女分别13例、11例。研究组25例患儿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5.45±3.11)岁,男女分别12例、13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24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中针对患儿的基本状况进行观测,并且对患儿用药、导管卫生等进行护理即可。

研究组25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安全护理模式。即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安全护理。其主要内容有:(1)状况评估。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患儿的基本信息,从意识状况、体征表象、年龄、性别等多个方面来加以分析,从而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确定其营养摄入是否满足身体的需求,并且由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儿在住院期间的营养摄入符合康复需求。(2)了解患儿是否存在鼻饲禁忌症,如果存在,则需要及时告知医师,转变其他的机械通气方案。如果不存在,则需要加强观测力度,尽可能降低鼻饲对患儿产生的不适感所引起的患儿哭闹。(3)患儿的机体状况与器官功能相对不全,在插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临床以喉镜作为辅助设备,能够更好地保证其插管的准确性。对于意识清晰,不愿意合作的患儿,可适当的给予镇静药物,现临床多选用咪达唑仑,以静脉注射给药。(4)注重机械通气中的管理。在鼻饲通气时,很容易出现患儿因不适所进行的拔管,故而,必须要保证其固定;部分鼻饲管的固定不佳,可能会自行脱落,也必须要加强其固定工作。我院选用胃管贴,将其固定于鼻翼。尾端固定在耳上或者头侧,拔除可能性降低。同时,必须要加强对管道通畅性的观测,避免因分泌物过多所产生的堵管现象。在通气时,尽量取半卧位,其头部太高30°~45°最佳,防止误吸的发生。(5)预防胃肠并发症。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注入速度与患儿的接受能力不成正比,从而导致渗透压力过大,产生胃肠不适。

1.3 评估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拔管、脱管、堵管、误吸、胃肠道并发症等现象的例数,并且对其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指标对比研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生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道并发症等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当前对于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呼吸障碍患儿的治疗方案相对多元化,以鼻饲法和无创呼吸机运用较为广泛,两者各有优势,需要根据临床患儿的具体状况来进行选用[5-6]。在本次研究中,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可能存在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所谓鼻饲法是指将导管经由个体鼻腔插入胃部内,从而注入流质食物、水分或者药物的方式。同时患儿还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在这种状况下,就很容易使得患儿因营养摄入而出现误吸或者堵管现象,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危机患儿机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其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本身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其应激反应较为强烈,营养液摄入方式与常规存在差异,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提升。在营养摄入的过程中,多数患儿会产生不适感,从而出现拔管等行为,再者,在营养摄入的过程中,部分患儿也可能会因为哭闹等产生堵管或者脱管等现象[7-8]。总之,对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鼻饲患儿必须要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否则不仅会阻碍其呼吸功能,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个体的康复进度与生命安全[9]。

在常规的护理方案中,忽略了幼儿群体的特殊性,从而没有准确的预测到鼻饲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只是单纯的进行病情观测与营养支持。在这个护理的过程中,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患儿营养摄入受阻,呼吸功能受阻,康复进度自然缓慢[10]。对此,我院提出,必须要将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在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安全护理模式能够全面的预测该类患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从而对其营养搭配、鼻饲管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加强,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安全护理+常规护理与单纯的常规护理比较,其具有如下几个优势[11-12]:充分的评估了患儿状况,机械通气与鼻饲插管,均采用现代化的仪器加以辅助,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与准确性;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对于鼻饲管的管理力度加强,非计划拔管、脱管的出现可能降低。且对于患儿的体位加以调整,防止了误吸。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安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从护理结果上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表明,该种护理模式的优越性较强,有效性更甚,能够为临床患儿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综上所述,在儿科机械通气鼻饲患儿运用安全护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

猜你喜欢
监护室通气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不通气的鼻孔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