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2018-12-27 08:51,,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后路退行性椎弓

, , ,,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0)

退行性脊柱侧弯属于临床治疗中特殊类型的脊柱畸形,因腰椎间盘、腰椎骨关节退变引起,具有脊柱失稳、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1]。退行性脊柱侧弯属于较为严重的退变性疾病,早期以腰痛为主,随着病情加重,后期主要表现为椎体变形,以病理性改变压迫马尾神经根,导致患者下肢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3]。临床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椎管减压是临床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常用方法,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易出现移位情况。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不仅需要减轻神经压迫等症状,同时也需要重建腰椎稳定,以利于患者后期康复[4]。国外有研究表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于脊柱侧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近年来国内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在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较少。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疗效,提高临床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效果,本文分析给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对患者椎体功能恢复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9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8~76岁,平均(67.56±3.02)岁;其中侧弯0度18例,Ⅰ度17例,Ⅱ度1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7~77岁,平均(66.89±3.12)岁;其中侧弯0度19例,Ⅰ度16例,Ⅱ度15例。纳入标准[6]:①经X射线检查存在退行性脊柱侧弯;②经MRI、CT检查,均证实出现不同程度椎管狭窄;③出现下肢疼痛、腰痛等症状;④保守治疗后效果不明显;⑤患者知晓后签署自愿参与书。排除标准:①入院前6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②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椎管减压术治疗。选取背部正中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椎板及关节突,行部分椎板及黄韧带切除减压,促使神经根得到放松,尽可能保留双侧关节突。

观察组:给予患者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选取腰背正中切口,剥离腰椎旁周围肌肉组织,显露双侧椎板及关节突,将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透视,确保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摘除椎间盘,椎间植入自体骨及椎间融合器,凹侧稍撑开,凸侧稍加压,检查减压状况,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2周拆线。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JOA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病症改善率大于80%,腰背痛症状消失;有效: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改善40%~79%,腰背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改善小于39%,腰背痛症状严重[7]。采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得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恢复越好[8]。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功能,评分越高,表明腰腿功能障碍越严重[9]。采用SF-36生活量表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10]。采用多功能肌电图仪测定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11]。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术前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2组患者Cobb角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2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JOA评分比较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2组患者ODI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比较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JOA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主要因腰椎间盘、腰椎骨关节退变引起,属于特殊类型脊柱畸形,发病率逐年增加,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该疾病多发于腰段、胸腰段,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3]。椎管减压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前后路融合等是目前临床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常用方法[14]。

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关键在于矫正侧弯脊柱,减轻对机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腰背痛等临床症状[15-16]。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适用于严重椎管狭窄患者,可对椎管进行彻底减压,也可有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对脊柱侧弯进行矫正。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obb角下降,腰椎前凸角度提高,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且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椎管减压治疗的患者。分析原因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主要通过椎弓根钉棒对侧弯脊柱进行内固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侧弯位置选择合适的进钉位置,符合人体生理结构,避免了过度牵拉,提高了脊柱稳定性,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痛症状,提高患者腰椎功能[17-19]。本研究显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77.08%,进一步证实了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性。

有研究证实,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腰椎疼痛,增加脊柱稳定性,缓解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20-22]。本研究显示,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后,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采用椎管减压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证实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损伤的危险性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由于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均存在矢状面、冠状面弯曲畸形,且柔软程度小,多数患者伴有神经根压迫和椎管狭窄等现象,且大范围的减压、重建矢状面平衡及脊柱稳定性的过程中易导致患者神经损伤,直接影响神经传导功能以及下肢活动。本研究显示,给予患者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后,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效果优于采用椎管减压治疗患者,证实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给予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可有效矫正患者脊柱侧弯,恢复腰椎功能,优化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后路退行性椎弓
体检报告“退行性改变”是有病了吗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