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思考

2018-12-27 11:28殷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环境监测教学效果

摘 要:正确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环境监测。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也在急速増加。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念,从本校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环境监测 实训课程 教学效果

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包括布点、采样、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内容。课程涉及面较广,不仅有水、大气、固体废物、土壤、噪声和放射性污染物监测,还有生物污染物监测。另外在仪器使用、分析测试方法以及法规、规范等各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经过教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先谈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训课缺乏正确认识

高职学生把实验实训课只当成是验证理论的一个环节,只是学会使用一般的仪器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只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教学方法欠佳

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实训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老师先讲实验基本内容,然后学生机械操作填写实验报告。而为什么这样做如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并不清楚。在实训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监测程序,取些样品检测,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走马观花,提不出问题,也不会思考改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很依赖老师,不会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实验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

学生实验操作中,随意性较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学生人数增加,实验场地、设备、师资却跟不上。一名教师指导三四十名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无法一一指出学生的操作错误,所以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

(四)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

环境监测样品瞬息万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误差应有足够的经验去判斯、解决。教师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能给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和解决办法,以免导致学生疑惑、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五)学生技能操作训练不到位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工作中无法独立完成相关检测项目,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不扎实,另一方面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无法做到让学生完全独立开展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包括从实验仪器的准备、试剂配制到实验的过程及最后数据的处理,学生没有独立开展完整实训练习。

二、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上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开发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部分教材,或知识和技术含量偏低,或理论太深、结合实际不够,或知识内容陈旧老化。为使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接轨,首先注重开发教材,使教材内容与课程要求相适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应,教材内容要体现“四新”(新内容、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要遵循“实用”“实践”“实效”三原则,结构合理,既能反映当前环境学科发展水平,又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与就业市场接轨,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接轨。

(二)增加基础实验,掌握实验理论

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但知识结构不完整,能力结构不完善,容易“照方抓药”而不知其理,因此在实验实训教学中重视基本实验理论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增加了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试剂配制、分光光度法理论及应用等分析化学的实验内容,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充分理解环境监测是建立在基础学科上,只有正确配制试剂、实验操作规范、分析方法可靠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

(三)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对实验内容充分准备。教师先演示实验基本操作流程,巡查学生实验操作,加强基本操作规范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规范,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通过以上实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严格实验作风,帮助学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是老师讲解,学生听、做实验、写报告。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没有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配置试剂、调试仪器、测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实验考核方法多元化

建立实验课考核机制,制定实验成绩评定的规则。考核内容由平时实验、期末实验考试、组成。其中期末实验考试有个人单独完成选做实验和小组分工完成综合实验两种形式。实验考核主要从实验的预习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在教改中重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通过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操作技能和维修监测仪器设备的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收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能力等都得到显著提高。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必要的基本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项目測试相联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洁昕.环境监测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9,11(5):132-134 .

[2]陈雪芬,吴丽敏.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环境监测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作者简介

殷敏(1983.3—),女,汉族,宁夏银川,硕士研究生,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环境监测教学效果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PBGS教学模式在“办税模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装表接电实训课程教学中的素质与能力拓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