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径

2018-12-27 11:28姜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外语一带一路

摘 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点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客观需要,制定和实行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一带一路” 内蒙古高校 外语

一、引言

2015年,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絲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各省市区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予以明确提出,确定将内蒙古成为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二、“一带一路”和内蒙古高校外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绝不仅限于我国与沿线国家某一领域的沟通,而是经济融合,人文交流,教育合作等多方位的区域大融合。其中教育交流与研究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地位,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是“一带一路”战略服务的核心所在。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份之一,内蒙古地处连接蒙俄的战略要塞,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西北方向重要的安全战略屏障。面对“一带一路”为该自治区高等院校所提出的新机遇和挑战,教育政策的制定应充分发挥“总指挥”的前瞻性和智库作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建设与高效实施。我区现实行的外语语种政策仍需科学规划,统一布局。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曾说,“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也具有广泛的俄语基础,上合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是俄语。”可见,在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既精通俄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俄语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

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重点院校都开设了蒙语及英语授课的相关专业课程,然而具重大战略意义的俄语人才以及其他语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调查,目前只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具备招收俄语专业研究生的资格,把俄语作为独立专业设置的本科院校只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此外,专门开设俄语课的职业类院校只有满洲里俄语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我区俄语和其他专业知识兼备的高水平外语人才仍很匮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文化交际、翻译和经济贸易等方面对高端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需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发挥语言教育的最大功能,才能保障“五通”的实现。因此,把外语尤其是俄语和其他刚需的相关专业结合的培养计划提到人才储备和教育政策规划的议事日程上来是我区近期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组建高层次院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无论从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还是地域地貌特点,我区都具备组建更高层次院校的能力,但是内蒙古自治区还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可以考虑把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疏散到离京较近的内蒙古地区,例如:从国家现有的39所985大学中选择一所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分校,并且可以增设“一带一路”学院,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如蒙古、俄罗斯、中亚等国急需的外语人才。从而更好的发挥国际型综合大学在教育文化分享和交流的“领头羊”作用,加快“一带一路”在我区的发展进程,为更好的培养和输送国际化人才搭建平台。

(二)设置相关专业课程

在国家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中,更有目前“一带一路”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了更好的体现高等院校服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功能,我区高校也应随之改革,细致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根据《愿景和行动》,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优先发展的领域,如交通、运输、能源、通信网络建设等。可以选择在重点院校加设“俄语+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科资源优势,突出“一带一路”急需的相关重点专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制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架设适用于“一带一路”政策所需相关专业人才的沟通桥梁。

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当前的需求,又要有前瞻性,既要考虑适应刚需行业发展的需求,也要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企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高校应该“引进来”新理念,新资讯,新人才,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俄语类人才;还应“走出去”了解外资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

另外,“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持,更离不开沿线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精诚合作。中俄双方确立的2014-2015年合作优先领域,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国政府将支持在俄罗斯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在中国设立俄语中心。俄罗斯在高端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都具有较高水平,很多专业领先于欧美国家,如火箭、航空、航天、地质、矿业、核能、生物医学新工艺、分子物理等。我区高校也有相关专业的设置,应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加深知识共享。集海内外学者之智慧,助丝绸之路之建设,共襄新丝绸之路之未来。

总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和沿线国家互通互联的新路径,是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伟大蓝图。应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机遇,进一步积极推进内蒙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为经济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助力我国经济腾飞和美好愿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复兴.做好与“一带一路”战略相适应的教育政策规划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6).

作者简介

姜雪(1982.5—),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外语一带一路
外语有妙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学术研究应关注应用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