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等院校教务管理改革研究

2018-12-28 16:40王文泉西安航空学院教务处陕西西安710077
数码设计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务数字化互联网+

王文泉(西安航空学院教务处 陕西 西安 710077)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与“互联网”伴生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主要特征。“互联网+”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发展迅猛,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新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还未能与“互联网+”技术较好的融合,也未能产生出较大的发展。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作为教育革新发展的关键部门,对促进和控制高等院校实施与“互联网+”相关的改革有直接的影响。为此,课题研究小组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等院校基于“互联网+”的教务管理改革关键点进行梳理,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教务管理改革提升高等院校教学水平。

1 “互联网+”相关概念辨析

1.1“互联网+”基本概念。对于“互联网+”的定义多是从其涉猎的领域或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些角度来描述的,真正从本质上来进行定义的并不多见。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我们认为可以将“互联网+”理解为: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更多的时候我们将“互联网+”理解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互联网进入中国20余年来,对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渗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互联网+”概念并没有被人们进行广泛的定义。

1.2“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数据化、在线化。在线数据的流动与交互,使得其价值得以极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3“互联网+”的基础与发展。“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2015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1周年,中国迄今已经有6.5亿网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广泛安装,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开始得到重视。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1.4“互联网+”的基本内涵。“互联网+”概念的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5“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互联网+”有六大特征。其一,跨界融合,其中“+”就是跨界,也就是重塑融合。其二,创新驱动,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发挥创新的力量。其三,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其四,尊重人性,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其五,开放生态,就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其六,连接一切,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本质特性。

2 “互联网+”与教育改革

“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无处不在,不仅仅只限于技术实现方面,更在于对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驱动促进方面,“互联网+”使高等教育更具生气和活力,因此说,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教育主体的边界,实现了教育主体间的跨界融合,将一切连接。“互联网+”在不同的教育主体和受教育客体之间产生关联,高效地、便捷地将教育、知识、技术信息实现了定向传播,高等教育新的改革必然会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广泛展开。教育信息、教育服务数字化的发展与建设为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互联网、云计算机、云储存、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这种数字化信息的交流提供了通道,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高等教育也就必然会依托“互联网+”技术展开。

在当前,“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已经在我国社会民办教育中大量出现,不仅有上市公司的集团化发展,也有一对一的个体化存在;同样“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事例也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大量出现,这种方式也得到了高等院校的认可,并且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与实践效果。“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极大地的提高了教育过程的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基本流程与模式,这一变化势必会引起校园教育中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变革,这样才能有利于“互联网+”为高等教育教育所用。

3 “互联网+”与高等院校教务管理改革

依托“互联网+”改革现代高等教育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在教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将改革落到实处,就要不断推进校园智慧环境、数字化课程的建设,推进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革。

3.1推进校园智慧环境的建设。智慧环境的目标就是实现在校学习全过程的数字化与互联化。智慧校园是以云计算、普适计算、语义网和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信息资源等进行的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改造,并通过网络互联而构建的虚实融合、信息无缝流通、智能适应的均衡化生态系统。

3.2推进数字化课程的建设。在线课程的发展将成为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的主要特征。校园课程会越来越多的以数字化形态来展现,更加形象生动、立体直观,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融合,构成新时代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数字化课程将使课程结构、表现形式、实施过程、评价方式等环节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3.3推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数字化教学环境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实践要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角色,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数字化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人——计算机”,人与计算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校园学习方式,学生所获得的大量知识是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应用学习、社会化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获得。

3.4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数据驱动学校,技术变革教育”的时代,利用技术优化教育管理是发展的趋势;“智慧管理”将成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智慧校园的建设全面推进了课程的数字化、可视化以及自动化,“智慧管理”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轻松和高效。

“互联网+”是学习评价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变,以大数据作为评价基础,可以更为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水平。

结语:“互联网+”理念被教育领域广泛接受与认可,“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改革之中,实现了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虽然,“互联网+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和教育管理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是无法取代学校。

猜你喜欢
教务数字化互联网+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