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斗拱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2018-12-28 02:01张佳琦刘丹丹ZhangJiaqiSongJieLiuDanda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斗拱家具结构

张佳琦 宋 杰 刘丹丹 Zhang Jiaqi & Song Jie & Liu Dandan

(1.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2.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3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斗拱,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最具特色和创造性的部件,位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屋顶与屋身的过渡部分。斗拱是由斗状木块(斗)支撑着弓形横木(拱)组成,横木再支撑上层的斗拱,纵横交错,逐层扩展,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用以支承屋顶。斗拱从战国时代到明清一直发展沿用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东亚文化圈。斗拱的基本功能是承重,同时它又具有有序的几何结构,形式优美,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诸多装饰元素,成为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完美结合体。

1 斗拱与家具概述

斗拱的基本构件简单,组合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实现丰富的整体变化。其装饰特点呈现结构化和立体化,曲直结合,表面还可以结合雕刻、彩绘等多种装饰手法,成为建筑的视觉中心。其结构尺寸后来成为传统建筑的模数单位,甚至成为建筑等级的区分标志,发展成为中国建筑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家具和建筑具有同源性,其最初的材料、结构相同,制作工具也非常相似,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功能、尺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而产生了差异。家具制作被称为小木作,而建筑被称为大木作。建筑斗拱和家具榫卯的基本结构相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结构体系和文化特征。随着材料和结构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的建筑结构和家具结构被快速替代,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也越来越少见,如何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成为一个大问题[1-2]。

2 斗拱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之一,常被作为中式符号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在灯饰、家具等家居产品设计中也偶有涉及。

2.1 斗拱与现代建筑设计

国内学者对斗拱以及我国建筑文化的研究十分深入,民国时期的大型建筑中很多都运用斗拱作为装饰,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也是屡见不鲜[3]。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是以斗拱元素为设计意向展现的典型案例,虽然没有具体的斗拱结构,但其造型概念却贯穿其中,建筑外面层层向外挑出,井然有序,充分展现了结构美和力度美,以及传统文化等级严密的思想[4]。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入口的立柱就采用了十分具象的斗拱造型,造型简单大方,且作为受力构件支撑起了外檐雨棚[5](图1)。此外,在原北京国家开发银行总部办公楼的屋檐下,也有批量生产的斗拱,它们不作为受力构件,是以装饰性为主的[6]。

2.2 斗拱与现代家居设计

家具与建筑两者之间的联系从古至今一直客观存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有一些,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对中国传统家具与建筑关系这一主题所做的理论研究很少。前人的研究多数出自史学角度,集中在传统建筑和传统家具之间已经存在的联系,而很少有人研究如何将这种联系加以继承运用。现代的家具设计中借鉴特定地域或民族风格、装饰元素的应用较多,针对斗拱的应用多为孤例,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只有个别家具作品中出现了斗拱元素,如2012年“我的小宇宙”创意产品化设计大赛中的入围作品斗拱桌(图2),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元素运用到拆卸式家具概念中,出现了不一样的意味。但是这类作品一般都是独立出现,没有系统性的研究。

虽然现代家具中斗拱元素运用得少之又少,但在家居产品中还是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如第11届广州国际设计周中展示的“斗拱吊灯”(图3),就是通过提炼和概括传统斗拱造型的方式进行的具象化设计,将斗拱立体叠加的一体式造型做为灯饰的主体支架部分,这些产品也可以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更好的设计方向和思路。

3 斗拱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图1 南京南火车站入口的立柱

图2 斗拱桌

图3 斗拱吊灯

图4 斗拱茶桌

图5 具有斗拱轮廓的屏风

图6 十字几效果图及结构细节

图7 官几效果图及结构细节

图8 外檐几效果图及结构细节

图9 混凝土斗拱茶几

图10 金属斗拱茶几

家具是满足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器具,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单纯的使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艺术设计的载体,家具还可以为人们带来精神、文化、审美、情感等多方面的享受。而斗拱这一传统元素同现代家具可运用多种设计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融合。

3.1 形制的简单移植

如图4所示的茶桌,桌面与底座之间的支撑构件模拟了宋代的平字科斗拱形式,自下而上,逐层叠落、层层咬合,这种斗拱元素造型的直接运用不仅将家具与建筑的外观进行了较为直接的融合,同时亦可满足茶桌的美观性与实用性。

3.2 轮廓的图案化设计

将斗拱的形态进行平面化的简化处理在家具设计上也是一种巧妙的构思,尤其在平面化的家具——屏风上,更是可以有发挥的空间。如图5所示屏风框架用了左右对称的手法,造型上主要提取自品字科斗拱,将其平面线条进行轮廓简化,同时在两侧外边设计了向上的弯角,象征屋顶飞檐,而“斗拱”恰置于“飞檐”之下,高低错落的“屋檐”与层叠堆砌的“斗拱”相辅相成,使古建筑元素巧妙的融合到新中式家具当中。

3.3 形态的打散重构

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蕴含了古人对力学、数学、美学的多方智慧,不仅外形精巧,也兼具设计科学,实用性极强[7]。斗拱结构更是传统榫卯结构的升级,其连接重叠复杂,形式夸张,种类繁多,负重极强,真正做到了承重与装饰并存。

在斗拱元素的结构创新中,重点考虑挖掘其结构美感,在保证其稳定性的前提下,打破传统形制进行创新设计。传统的榫卯作为结构形态暗藏于家具之中,而斗拱则是将其形式元素进行外露的夸张放大,因此在设计中,可以将榫卯连接部位结合斗拱元素,并使其成为家具外形的一部分。图6所示的十字茶几,其腿部与下架横枨的连接部位就是借鉴了十八斗的具体形态,让横枨部位得以相互连接又相互约束。而图7所示的官几是将斗拱中的泥道拱融入茶几的下架横枨之中,横枨与层板的连接采用了半榫的挂接形式。

图8中的茶几是借鉴外檐斗拱中转角斗拱的造型,将建筑转角部位的夸张斗拱进行简化,木条、层板纵横交错,可有效分散放置物体对层板产生的应力作用。

3.4 材料的替换与创新

材料是影响家具造型结构、力学强度和美学设计的主要因素。家具的制作通常以木材为主材,其具有纹理优美、质地温和、质轻强度高、加工技术成熟等诸多优点,但其同样存在干缩湿胀、各向异性、资源短缺等天然缺陷,所以现代实木家具也将不同材料进行设计融合[8]。目前,塑料、合金、混凝土等人工复合材料已被大量应用于传统的实木家具之中,材料的混搭不仅展现了产品多变的装饰风格,同时也可提高家具结合的强度[9]。

在融合斗拱元素的家具设计中,同样也可以融合不同的材质进行创新设计。图9所示的茶几是将斗拱的结构简化,在桌脚部分将里外出挑的三维斗拱立体形状变成二维的平面图形。材质方面则选择了混凝土与核桃木的搭配,斗拱支架部位中“斗”的部件使用混凝土,“拱”与桌脚部位使用核桃木,增加了二维斗拱的层次感,让混凝土避去了传统的呆板,更为生动。此外,混凝土灰色与核桃木深木色的结合,体现了现代工业风的气息。

图10所示的茶几腿部是对斗拱的外观进行抽象的轮廓提取,材料选择了黄铜与核桃木。黄铜是极具中式韵味的一种材料,其与核桃木的搭配不仅在材料上碰撞出新的火花,在色泽上也散发出一种高贵、神秘的气息。

4 斗拱元素在在现代家具中的设计原则

4.1 传承性

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创新要寻找到中国设计中最本源、最核心、最无可替代的部分,那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10]。传统建筑、家具的制作技艺正慢慢地衰退,斗拱和榫卯结构正在逐步消失。将斗拱应用到家具设计中,是一种对传统建筑文化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家具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可以避免在中国家具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在家具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4.2 实用性

家具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功能的需求、外观的审美、结构的连接、受力的特征等进行综合设计,虽然人们对于家具产品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但依然不能改变的是家具仍然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所需,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依然是重要前提。将斗拱元素融入到家具设计当中,如何将稳定性、功能性、装饰性等结合起来,这需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的初始就要有合理的设计规划,充分调研生产和消费市场,并要通过大量的力学测试验证新结构的牢固程度及稳定性,保证产品的实用性,提高市场认知,以实现产品的市场化。

4.3 创新性

现代设计融合传统元素并非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而是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性的二次设计。建筑中体积硕大的斗拱结构,可作为装饰或结构部件巧妙的结合在现代家具之中,同时还可结合现代的新型材料和生产工艺,结合美学与力学的设计要素,进一步优化家具的外观造型和连接结构。

5 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上的斗拱部件可谓集文化内涵、工程科学于一体,在其看似简单的表象之下,蕴藏着中国人数千年来的技术与智慧,这同实木家具的设计如出一辙。在提倡新兴设计和技术的同时,我们十分有必要也有责任对传统元素进行搜集和设计运用,以全新的视角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创新的活力,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延续。

猜你喜欢
斗拱家具结构
说不完的斗拱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民居趣读
论结构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