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记

2018-12-28 11:22徐静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钢琴课乐句学琴

徐静

按照孩子的节拍,等待他内心的唤醒。不催促,不急躁,不刻意设计种种策略。拿出勇气,遵循学习本身固有的规律,静待花开。

陪孩子学琴,似乎是每个家长的心头结。虽然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不是为了专业发展,仅仅是提高个人修养,可是一旦开始学琴,家长与孩子常常就开始了各种斗智斗勇。

我也不例外。我让孩子学琴,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学钢琴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所以,卡丘5岁时,我给他找了钢琴老师。

还没开始,我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求进度;不强调技巧;如果他不乐意,我就见招拆招。

第一节课,他很喜欢,学得也不错;第二节课,热情度下降;第三节课,练习曲多起来了,他开始有各种抵触。

原本我对他练琴的要求是每天弹15分钟,可是我发现他会故意磨蹭,直到时间结束。我便换了制度:每首曲子弹10次。可是,就《小汤》这样的入门教程,他都很不乐意。他弹琴的时候,我一只手托著他的手型,另一只手指着乐谱,嘴里还唱谱,真是身心俱疲。

我得改变这样的状态!

根据曲子,我尝试即兴编故事:将每个乐句编上故事情节,每弹一乐句,故事推进一点,曲终,便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就这样,我讲故事,卡丘弹琴,基本能愉悦地完成任务。可是,这一招使多了也就不灵了。一周后,失效!

继续出新招:情境表演。

“马戏团的表演要开始了:小狗弹钢琴。”我创造情境,让卡丘扮小狗,我是这次马戏表演的主持人。“小狗迈着舞步走出,坐下来钢琴表演。”我继续引导,他坐下来开始演奏。但是,这招也不是屡试不爽,狗、猫、士兵都演过了,卡丘不吃这套了。

又该换新招了,这回我得换一个思路。

我事先背着卡丘在“小熊家”零食店里买了他喜欢的零食,并跟店主交代好:一会儿卡丘来了,就说每天经过我家门口时,都能听到卡丘动人的琴声,这袋零食是对他的感谢。这一出戏演得天衣无缝,卡丘开心地拿了零食,并没心没肺地吃光了。可是零食奖励对他练琴并没太大促进,这招完败!

继续出招!

这次换卡丘讲故事了。弹钢琴是为他的故事配片头曲和片尾曲。卡丘摆出托马斯小火车、铁轨、火车站,一边讲故事,一边玩玩具。只是他的故事很长很长,我必须适时掐断。用这样的方式,他弹完10次,要一两个小时,真是崩溃。

算了,我暂时放弃,学琴就这样停了下来。

可一年半后,我重拾让卡丘学琴的勇气。

这次换了个老师,听说他“专治”各种不爱弹琴的男孩。

这个老师不主张先识谱,不强调手型,他认为音乐就是一种语言,弹琴只是把乐句当成话一样说出来。学钢琴、学音乐,听音练耳是基础。不识谱,就靠耳朵听,用心记。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学习是否也该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听、说、读、写。从“听”和“说”开始——仔细“听”,用心“模仿”,乐句便从指尖流淌。

这位老师的课完全颠覆我对传统的钢琴课的认知,卡丘很快学会了《跳蚤圆舞曲》,也爱上了钢琴课。

我问老师:“卡丘很期待上您的钢琴课,您有什么特别的秘方吗?”老师说:“我不过是愿意等他而已。”

按照孩子的节拍,等待他内心的唤醒。不催促,不急躁,不刻意设计种种策略。拿出勇气,遵循学习本身固有的规律,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钢琴课乐句学琴
学生的弱点,教学的难点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孔子学琴
新媒体在钢琴课的教学研究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钢琴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探讨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