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图示中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

2018-12-29 09:28李玮奇朱珊吴晗
艺术评鉴 2018年17期

李玮奇 朱珊 吴晗

摘要:中国绘画的图示蕴含着画面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味,更深层的反映着艺术创作者本人的生活状态、精神境界,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的形成和由来作简要介绍,并且通过对两宋花鸟小品以及元代山水画的分析,来阐释中国绘画图示中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

关键词:图示 两宋花鸟画 元代山水画 以小观大 以大观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27-02

说到图示,我们从字面意思简单的阐述就是构图和形式,但是从中国画的角度来说,图示是什么?图示就是构图和笔墨形式以及从画面我们感受到的画家的心境。这其实包含着两个境界:第一是外在的,就是绘画作品本身的构图,笔墨表现形式,空间布置等;第二个就是内在的,指的是画家本人的学识、心境、观念思想以及修养,更深入的其实就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从历史源流来看,首先东晋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陈布势”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简单的来说就是画家要对自己所描绘的物象要具有一定的情感,能让自己的情感融入的画面中,对于物象的组织能够有一定自己的情感和表达。之后他又提出“临见妙裁”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基本就是靠近构图的含义了,意思是画家要对自己所绘进入自己画面的物象要有一定的取舍,而不是一概取之。随后南朝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经营位置,这其实是对中国画构图概念的进一步确认。顾恺之的妙裁和谢赫的“经营位置”二者对构图的见解是一致的,都是要画家用脑去思考,付出心血的,是画家在作画前所要考虑的章法、布局。

构图只是图示的外在含义,更深层的意义应该是他的内在意义,那就是画家本人的属性。画家的学识、思想境界、心境以及观念和宗教信仰,画家本身所处的阶级,甚至是当时时代,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对于画家本身的影响。对于内在含义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宋代花鸟小品以及元代山水画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的反映,从花鸟画的以小观大,从山水画的以大观小,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乃至传统艺术对于社会现实反映的典范。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

(一)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

我们讨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之前首先可以从字面分析一下。观从字面意思就是看,是基于视觉生理功能的一种人的功能能力。我们从史料和中国绘画史来看,以及对于中国人的传统认知来说,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中国的艺术工作者或者艺术创作者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不单单局限于画家本身这个群体,这两种观察方法其实是艺术创作者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态和观念。我们接着说大和小的问题,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者认为是画面单个物象或者简单物象的详细描绘,这就是小,但是为什么可以以小观大,就是小可以代表现实世界的某种情况和某种状态。以点带面,通过对具体物象的表达一种更为深远的境界。所谓“以大观小”,笔者觉得更是对具体画面的一个宏观的把握,尤其对于山水画来说,摆脱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限制,追求整个画面的自由。这里的大其实就是艺术创作者的精神意识和文化境界。以大观小就要求画家在有限的画面空间内,将心中物象尽情描绘,让观者能深入了解艺术创作者本身的精神境界。以创作者本身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认知,将有限的实物,有限视觉范围内的实物,纳入创作者的心中,使万象依其精神游于物外,从无序到有序。“以大观小”的观念,创作者本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创造,本身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

(二)宋代花鸟小品画中的以小观大

不管是宋代的小品花鸟还是元代的山水画,不管是以小观大还是以大观小,其根源笔者觉得应该是社会对画家的影响以及画家对于社会的感受,这是双重的。宋代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的高峰之一,社会经济已经相当成熟,文化发展无比的强盛,作为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的绘画,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我们可以看到两宋的绘画首先收到的思想领域的影响。两宋时期理学盛行尤其是北宋末年到达了理学发展的高峰,理学对于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管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民间大众,自然也包括了对画院画家绘画创作的影响。首先理学对于宫廷画院的影响表现在画学制度上,其次是表现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上,理学提出了一个“理一分殊”的哲学观点,这个观点简单的来说就是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个理,类似于道家的道。这个思想概念对于绘画创作的直接影响就是表现为“以小见大”的哲学宇宙观。理学盛行的北宋后期,又正好是花鸟小品画盛行出现的时代,由此我们可以说,从宋代的花鸟画小品中蕴含以小观大的思想就不言自明了。并且我们纵观两宋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统治阶级对于艺术的喜好来看,宋代花鸟小品画中的以小观大,不仅仅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了禅宗、道家的影响,甚至在统治者的喜好以及在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的顶峰,商品经济也开始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知识分子阶层和统治阶层更偏好喜爱精制小巧的艺术作品,所以说宋代花鸟小品画的以小观大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因素。

我们在观看宋代花鸟小品的绘画作品时,在不及盈尺的画幅之内,通过对边角之景、只花片叶的精心刻画,借以传达画者的无限情思。虽然我们在画面中只能看到些许的物象,但是每个物象都有它的情景,有它的意味。借用一句佛家话语,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前文我们说过中国画的构图,是外在表现,宋代花鸟小品对于物象的描绘,绝不是简单的裁剪并置,而是画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进行经营所得到的,是画家本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看法,是画家本人的真情实感。

(三)元代山水画的以大觀小

元代的山水讲究构图的形式美的原则是以大观小,这里的以大观小是山水画特有的审美意趣。我国地大物博,山川景色优美,但是我们的观察范围,受到生理以及地理水文环境的限制,我们的视觉范围是有限的。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以及取景构图方式又不同于我们的生理观察方式,要像观假山那样统观全局,方能表现山水画的“折高折远”之空间景象。我们常用散点透视和移动透视来描述这样的绘画的表达方式,但是这样是片面的,画家把各种山水画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一起,从而使画面内容丰富,给观者以全景式的视觉感受。这其实就是画家本身心中的世界,心中的自然,并不是实际的写生,这和透视写生是不一样的概念。

说到元代的山水画创作的以大观小,笔者觉得和宋代花鸟画的以小观大一样是受着社会的大环境所影响的。元代的统治者是蒙古族,蒙古帝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但是当时的社会意识中,非汉族的统治政权就是外族的、异族的,不是中华的正统统治。同时元代统治者的统治方法也是非常粗暴残忍的,导致知识分子和士族阶层对于统治势力十分失望,只能寄情于山水,呼啸于山林之间。所以元代山水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思想文化领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图示的影响

提到思想文化领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图示的影响,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对于山水画的影响。比较著名的就是董其昌的南北宗画论中,对于南宗山水的解读,就是基于禅宗的思想。禅宗信仰顿悟,所有的觉悟都是自发、突然的出现,从南宗的画面的呈现上来解读,它是一种自由的、书法化的、个性以及更为主观的绘画表现形式。从图示的角度来说,禅宗对于图示的影响更多的是在笔墨表现形式。构图上的留白也是传统中国画的另一个特征,是中国画构图审美追求的一部分。中国画的留白应该是受到道教老庄思想的影响,道家讲究虚无、空、真实这样的思想,影响了士族知识分子阶层对于中国画中图示的表达。空白空间似乎漫不经心,其实是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安排的。留白仿佛像小说没有后续,让人无限遐想,回味无穷。留白不仅可以衬托主题,增加绘画的意境,也可以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现实的转换,让观者和作品的创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三、结语

两宋的花鸟画的中国花鸟画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不管是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两宋士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意味的发展,还是统治者的特殊效用对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都让两宋的工笔花鸟画在我国艺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两宋的花鸟画以小观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注重画面意境的表达和描绘,让我们能从一叶看一树乃至看到一片森林。

中国传统绘画的图示,是建立在我国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我国历代艺术创作者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够延续其生命力,没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没有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背景,中国画的图示只是无根之苗。中国传统绘画的图示能够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不仅富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更重要的还是它符合我国特有审美意味和审美情趣,是我国特有的绘画功能。总之,中国画构图,形式多样,变化丰富,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学习和研究,将这一方面的知識研究透彻。

参考文献:

[1]陈新.宋代与当代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年.

[2]路琼.图示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的四次创新[J].大舞台,2014,(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