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畲族遗存红军歌曲研究

2018-12-29 09:28吕华珍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畲族

吕华珍

摘要:浙西南是浙江省畲族集聚的地区,在浙西南革命史上畲族和汉族人民经常一道携手进行着革命斗争,1935年红军创立了以遂昌王村口为中心的闽浙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浙西南活动期间,留下许多红军歌曲。我们在收集到的浙西南红军歌曲中,发现两首畲族山歌旋律填词的红军歌曲,通过这两首畲族山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当年红军在浙江西南革命根据地活动时的一些情景。

关键词:畲族 山歌旋律 红军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13-02

1935年4月,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自江西入浙江西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先后在景宁沙湾、庆元斋郎、遂昌塘岭头、龙泉茶岙岭、松阳古市等地歼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围剿”敌军,并建起松阳玉岩、竹溪和遂昌王村口、龙泉住溪等苏维埃政权,创立了以遂昌王村口为中心的闽浙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歌声来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方针政策,红军在浙西南活动期间,留下了许多红色歌曲,这些红军歌曲因红色革命而生,承载着工农革命的使命。红军歌曲伴随着工农红军的足迹飘扬在浙西南的山山水水之间,红色革命的浪潮出现在哪里,红军歌曲就唱到哪里,红色革命风暴刮到哪里,红军歌曲随即飘到哪里。

浙西南是畲族集聚的地区,在浙西南革命史上畲族和汉族人民经常一道携手进行着革命斗争。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活动期间,浙西南畲族许多优秀儿女踊跃参加了革命,畲民与红军血肉情深,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的红色武装,像一把红色的火种,点燃了浙西南畲族人民心中的希望。红军在浙西南畲族聚居区域活动期间,留下许许多多的遗迹轶事,如红军战役、红军标语、红军遗址、红军人物、红军故事、红军歌曲等,这些点点滴滴的红军记忆组成了浙西南红军精神和红军历史。为缅怀先烈,传承历史,我们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遗存红军歌曲进行了收集整理,我们在浙西南畲族聚居区收集到了《为了穷人闹革命》和《中国出了毛泽东》两首畲族山歌音律填词的红军歌曲,这两首畲族山歌就是当年红军在浙西南活动时留下的,我们从音乐、历史与文学的角度对这两首遗存红军歌曲的音乐出处、旋律特征、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地域风格、民族特征、歌词意境、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通过这两首畲族山歌,我们可以发现红军在浙江西南畲族聚居区域活动时的一些情景。

《为了穷人闹革命》这首歌是流传在景宁、云和一带的畲族民歌,歌颂的是1935年前后红军为了穷人闹革命而经历的艰苦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红军的敬仰之情。整首歌曲只有四句歌词:“红军革命苦哎,睏在山头肚子饿,皮带‘石粉都吃尽,为了穷人闹革命。”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前的畲族人民生活是非常苦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都是非常恶劣的,但畲民居然在这首山歌中发出“红军革命苦哎”的惊叹,可见当年红军的斗争环境是多么的艰苦和危险。第二句、第三句则具体地描述了“红军苦”的真实具体情况是“睏在山头肚子饿,皮带‘石粉都吃尽”。直至第四句,点出了“红军苦”的原因和歌曲的主题“为了穷人闹革命”。让人不禁对当年的革命先辈肃然起敬,同时也为畲族人民朴实的阶级情感而感慨。

畲族是丽水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畲族人民长期居住在高山深岭,他们勤劳勇敢、乐观热情,祖祖辈辈都有他们自己的山歌,因此,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至今每年农历“三月三”歌会还是歌如潮、人如海,可以说山歌已经成为畲族人民的文化符号和精神食粮。畲族山歌在浙江主要有宫调式的“瑞安调”、商调式的“丽水调”、角调式的“景宁调”、徵调式的“文成调”和羽调式的“龙泉调”,仅丽水就有“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等。商调式最古老、角调式最独特、羽调式最少见。这首在《为了穷人闹革命》不管是从调式特征看还是流传区域看都应该是五声角调式的“景宁调”。整首歌就像其他畲族山歌一样,乐句结构自由而不规整,在典型的宫、羽和宫、徵的上行六度、五度音程大跳以及延长徵音“乐句势能”等音乐特征的呈示下,旋律逐渐趋于平落,进入短促而略带下滑音的主音“角”,至此使乐句或乐段终止。

在浙西南红军歌曲收集过程中,我们只收集到两首畲族红军歌曲,因此《为了穷人闹革命》显得尤为珍贵。一方面说明当年红军曾在畲族村寨活动,另一方面也说明畲族人民热爱共产党、支持红军和拥护革命。这既是党史、红军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畲族山歌演唱类别和民歌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出了毛泽东》是一首充满畲族人民深厚感情的革命民歌。在20世纪70-80年代浙江省丽水地区各地老民歌收集过程中,畲族民歌中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的都有,但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畲民们编唱的,如《畲民生来爱唱歌》《东边日头照来红》《共产党像太阳》《男女自由来结亲》等。《中国出了毛泽东》这首歌则显然是解放前较早时期的内容,因此非常珍贵。

《中国出了毛泽东》的歌词为:“中国出了毛泽东(哩),领导农民去参(哩)军,领导农民干革命,革命胜利,好立(哩)功。”歌曲第二、三句是表达了畲族农民愿意跟随毛泽东干革命,两句歌词都没有用以往习惯的“人民”称呼,而是用了“农民”,使得乡味、土味和畲味更浓,体现了当时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战略。而第四句“革命胜利,好立(哩)功”说明一是革命尚未成功,二是大家愿意在毛泽东的队伍中为革命立功,点出了毛泽东创建的红军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一本质。四句歌词均是畲族民歌常见的结构模式,歌词中穿插了畲族民族特有的衬词“哩”,使歌词更加生动,富有动感,更加凸显了浓浓的畲族风味。

这首民歌全曲只包含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以角音结束,是畲族山歌中典型的“景宁调”——五声角调式。歌曲一开始就是典型的畲族宫羽大六度上行大跳“16 63|61 35|……”,四个乐句的句逗和句尾音都落在角音“3”上,即“61 365|3 - …… 3 565|3 - …… 365|3 - …… 3 565|3 -|”。乐句是畲族山歌特有的不规整、不对称模式,属于局部自由,整体平衡的布局,曲式属于单乐段结构。词曲结合上,属于一字一音为主的语言叙述型,只是在归落主音前才有了一字对多音的“ XXX”节奏。和大多数畲族民歌一样,歌曲音乐在假声演唱时是高八度的,但實际音域很狭窄,只有宫(1)到羽(6)六度。正是由于这原汁原味的畲歌,才使得歌曲本身的真实遗存价值、生态价值、情感价值和历史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激情澎湃的红色歌曲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歌舞了红军的革命斗志、激励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红军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穷人闹革命》和《中国出了毛泽东》这两首流传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畲族山歌音律填词的红军歌曲,无论是歌曲的表现内容、体载形式,还是它的音乐特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充满革命激情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畲族山歌,在战争的烽火年代,在火热的革命生涯、革命斗争过程中,赋予了浙西南红军和浙西南畲族人民以巨大的力量。为壮革命军威、鼓红军士气,为宣传党的正确方针、政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两首表现红军与畲族人民革命斗争精神的畲族山歌,充满了对红军的情和爱,流露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它为浙西南畲族人民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郭志超.畲族文化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施联朱,雷文先.畲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3]钟雷兴.畲族文化全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冼星海.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6.

[5]雷阵鸣.畲族歌选[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畲族
畲族颂
大山里的音乐
浅析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闽东畲族服饰文化与地方旅游的结合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福建省畲族文化旅游开发刍议
龙游沐尘小学:畲乡文化引领畲乡“花朵”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