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

2018-12-29 09:02赵先仙白元
家庭用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瓣膜外科手术体力

赵先仙 白元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

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临床上不少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常常合并有多种其他疾病,尤其是高龄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因此,这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风险极高,容易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进一步治疗这类高危患者,2000年起,国外设计出了可采用经外周血管途径,应用微创的经导管技术将人工瓣膜植入心脏内的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临床上已经有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等多种成熟的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

哪些人可接受经导管瓣膜植入术

总体而言,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适用人群为外科手术风险高危或者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以最成熟的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为例,其主要的适应证包括:

1. 老年重度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

2. 超声心动图示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米/秒,跨主动脉瓣压力差≥40毫米汞柱,主动脉瓣口面积约<0.8厘米2或有效主动脉瓣口面积指数<0.5厘米/米2;

3.患者有症状,如心悸、胸痛、晕厥;

4. 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

5. 外科手术有高危或禁忌症状;

6. 主动脉根部及血管入路解剖上适合;

7. 术后预期寿命超过1年;

8. 三叶式主动脉瓣。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不及时治疗往往预后较差。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对高龄、有开胸史、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适合,这些患者对经导管治疗的需要尤为迫切。

经导管瓣膜治疗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初步经验表明是安全有效的。随着材料工程学的进步和医生介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在不久的将来,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将改变心脏瓣膜病的标准治疗,甚至替代换瓣外科手术成为常规手术。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未来前景广阔。

心功能分级

目前主要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方案,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

Ⅰ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一般活动不受限。

Ⅱ级 有心脏病史,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癥状,休息后缓解。

Ⅲ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Ⅳ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猜你喜欢
瓣膜外科手术体力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烂”在心里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