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起鸡皮疙瘩?这或许是项“特技”

2018-12-29 10:0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战栗特技大脑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段美妙的音乐在不经意间透过你的耳膜,激起一股电流纵贯你的脊髓神经后又在全身漾开,带来一阵情不自禁的舒爽的战栗。如果有,那么就要恭喜你,这种感受美妙音乐带来战栗的能力也算得上是一项“特技”。

最近科学家就证实,拥有这项“特技”的人有着不同一般的大脑结构,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强烈的情绪和快感。然而,由美妙音乐引起的快感本身并无特殊,其他刺激同样也可以引起快感——例如金钱奖励,换个不太准确的说法就是,这项“特技”能让人通过听音乐感受到捡到钱的快乐。没有这项“特技”的人当然没有失去对其他刺激的感受能力,他们照样能通过捡到钱获得快乐。

鸡皮疙瘩是对刺激的本能反应

人体的皮肤上有小小的肌肉连接着毛囊,这些肌肉名叫“立毛肌”。当立毛肌收缩时,人们就会看到皮肤上毛发竖立、出现一个个鸡皮疙瘩。

几乎所有会长毛的哺乳动物都会起“鸡皮疙瘩”。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寒冷——竖起的毛发可以限制空气流动,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保温层。而另一方面,动物们在面对威胁时也会竖立毛发。这时鸡皮疙瘩产生的“炸毛”效果能让动物的身形看上去更魁梧一些。

虽然人类体表已经没有多少毛发覆盖,而且也不靠立毛来显得更强大,但是鸡皮疙瘩还是作为动物的本能被保留下来,而且它还和更丰富的情绪反应联系了起来。让一个人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有时是一张恶心的图片,有时是爱人的轻抚,有时是震撼的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有时甚至只需要一点脑内活动。

无论诱因如何,每一种鸡皮疙瘩都有相通的生理机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唤醒。在这种状态下,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皮肤电反应增强,以及体温和脉搏幅度下降。通过仪器检测,研究者们可以准确地对鸡皮疙瘩进行记录。

皮肤上的“疙瘩”,脑子里的愉悦

与欣赏音乐有关的鸡皮疙瘩被称为“frisson”,又可以称其为“审美战栗”。

科学家对一些人们欣赏音乐时获得的感受进行了“本能”和“抽象”程度的评估,审美战栗处于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审美战栗同时具有本能反应和抽象感受两种属性。

而当人们起着鸡皮疙瘩享受音乐时,大脑里也是一派活跃的景象。2001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个团队完成了一项经典研究。在研究中,被试志愿者各自选择聆听一首能让自己产生审美战栗反应的曲子,同时接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结果发现,当皮肤电等生理指标表明审美战栗发生时,被试者们的若干个脑区的局部血流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腹侧纹状体的血流量增加。

腹侧纹状体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有一个叫伏隔核的结构,它几乎与所有能让我们愉快的体验有关。比如餐桌上的大快朵颐,就能促使伏隔核释放多巴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证据,当审美战栗发生时,这里也释放着愉悦的多巴胺。

愉悦的战栗和音乐如何联系起来

为什么音乐会如此让人愉悦,并且还和鸡皮疙瘩联系起来?目前科学家依然在寻找这背后具体的机制。

音乐既不是生存繁衍的必需品,也不是能直接作用于身体的化学药品,但其引发快感的原理却几乎一模一样。研究者推测,随着人类大脑的复杂化,古老的、与生存相关的奖赏系统和那些负责高级认知活动的脑区之间产生了某种关联,从而使得鸡皮疙瘩这种低级的反射性反应竟然成为了音乐等美学体验的一环。

以上推测很快得到了初步的验证。201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文章发现, 当人们在听一些个人评价很高的音乐时,负责提供愉悦感的伏隔核與负责音乐感知的听皮层产生了强烈的功能连接。

那么,大脑又为什么要对欣赏音乐进行“奖赏”?

一种理论认为,一些音乐片段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因为它们能够打破人们的预期。例如很多乐曲的高潮部分会出现全新的旋律或是和声等不同的表现手法,抑或是声强猛然变大,而最震撼人心的往往是这些出人意料的部分。因此,这种观点认为,音乐产生的快感其实是在鼓励人们进行新颖声音的探测和分辨,这对人类祖先的生存是有益的。

另外一种理论则为音乐赋予了更多社会功能。按照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来看,音乐的诞生至少可以追溯到35 000年前。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严酷,而音乐能让人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获得心灵上的片刻宁静。一同演奏或是聆听音乐的经历也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音乐和文字一样,不是单纯的生物进化的产物,而是人类大脑创造出来的一种“技术”。人们在利用音乐表达情感的同时,音乐也在影响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不是每个人都爱音乐

虽然“奖赏”系统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却不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同等程度的快感,有些人甚至完全缺乏“音乐快感”。

根据2014年发表在《现代生物学》杂志的一篇论文统计,音乐快感缺乏的人大概占人群的2%。这些人能够理智地分析出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却无法产生共鸣,但在玩一个与音乐无关的游戏时,他们和其他人一样,会因为输赢而产生情绪起伏。

音乐快感的差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音乐训练能加强腹侧纹状体与听皮层之间的连接,相应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就比医学生更容易产生审美战栗。另外一些行为学研究则发现了人格与音乐快感之间关联。其中,一种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质与审美战栗体验最为相关。拥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想象力丰富,乐意寻求新鲜体验,并且愿意深入挖掘自身感受。经验开放性较强的人在听音乐时不会“右耳进左耳出”,而是会调动多种认知功能沉浸其中,从而更容易产生愉悦的审美战栗。

不过,这种由音乐带来的战栗体验背后依然藏着不少谜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大脑赋予人类的美妙奖赏。(据果壳网、科普中国网)

猜你喜欢
战栗特技大脑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寒江帖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体验
你也能拍的创意照片
战栗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