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列入疾病旨在规范治疗

2018-12-29 10:0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世界卫生障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把“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列为疾病。据悉,“游戏障碍”被列入ICD-11是基于WHO专家组多年讨论后形成的共识,并有大量证据支持后才作出的决定。

怎样才算患病

在ICD-11的定义中,“游戏障碍”即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WHO称,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患者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表示,有些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每天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甚至达到6小时,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一旦禁止其玩网络游戏,就会出现阶段性症状,如心慌气短、寝食难安等,此时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幫助下进行治疗。

成瘾标签莫乱贴

根据此次WHO的标准,专家们比较倾向的意见是要考察患者是否因为游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比如,为了玩游戏,有工作要做却不去做,该写的作业不肯写,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都属于“游戏障碍”的症状。上海市第二中学心理学高级教师周宇表示,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除了头脑发育受影响并部分导致智力下降,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需要强调的是,最终纳入ICD-11的是“网络成瘾”概念中的“游戏障碍”部分,这也是WHO专家组的成员们达成的共识,因此大家不必担心平时玩玩游戏就会“生病”。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家长一看孩子在网上逗留时间长了点,就认为他们上网成瘾了,就想着要给孩子做医学鉴定和诊疗,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暗示、自我怀疑,进而更容易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对此,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心理治疗专家赵旭东认为,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网络成瘾”“游戏成瘾”的标签,更不要随意给他们戴上一顶“精神疾病”的帽子。

国内施行尚有时日

需要明确的是,ICD-11尚未获得世界卫生大会的最终批准,要等明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批准后,才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更多的业内意见也显示,游戏成瘾正式被当作疾病来治疗,至少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还不会很快实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田成华介绍,目前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并不算深入,诊断标准、治疗体系都还没有成熟。他表示,如果游戏成瘾正式划归为一种疾病,将对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有很大帮助。

参与了ICD-11 “游戏障碍”等章节现场研究协调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钟娜博士结合临床经验发现,近几年因为游戏影响到现实生活而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确认患上了‘游戏障碍,那么患者应该尽快前往专业的精神专科医院接受治疗,早干预肯定是好的。”(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世界卫生障碍疾病
小角落洗刷刷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选择障碍症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
World Health Day 世界卫生日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