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美
——奇方异法之美

2018-12-30 19:58韩翠娥
癌症康复 2018年4期
关键词:经络针刺穴位

□ 韩翠娥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持续创新,时至今日其内涵更加丰富,散发着更加巨大的魅力。中医药不仅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推崇,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更多认可,在近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可以看见不少外国运动员身上拔火罐的鲜明印记,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沿线国家许多中医诊所应需而生,国外民众也能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见效快、痛苦小、花费少且基本无副作用的中医诊疗服务,中医之美已经更广泛地被世人所认知。

之前我们曾经就中医之美的话题,与大家分享过中医阴阳之美、中医辨证论治之美,今天与大家继续分享中医的奇方异法之美。

中医诊病与西医相比更为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就诊者的感受也更好。中医治病的方法标本兼顾、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用奇方异法来形容也不为过。中医治病之法大体可分为六大类: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外治疗法、饮食疗法和意念疗法。每一类别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方法。

药物疗法是中医治疗中使用最普遍、内涵也最丰富的疗法。药物疗法离不开方剂,其与方剂的关系从中医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先有方、后有药、再有法。方剂是完成药物治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治法是确定治病的原则,然后选择合理的药物去达到治病目的。

清代大医家陈钟龄的《医学心悟》记载了陈钟龄先生毕生经验的精华,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前人的药物疗法,第一次将中医药物疗法中的具体方法系统归纳为八种治疗大法:“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即药物治病的方法都不外乎这八种方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方式治疗疾患,通过开泄人体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使体表的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发汗是手段,目的是要把六淫邪气开散并驱除体外。按照中医的理论就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病邪在皮肤肌表之层,比较浅的位置时,用发汗的方法把它驱除出去。

现代中医临床上用汗法治疗的疾病有很多,比如颈椎病、面瘫、肩周炎、感冒、麻疹、长疖子、皮肤疾病、荨麻疹等,这类疾病只要发现它的症状显示邪气在表,都可以用汗法。一发散,汗一出,把邪气带出来,疾病即可治愈。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因为中医治病治的不是病本身的症状,而是疾病的本源——证。

吐法,是让患者通过呕吐的办法达到让病邪排解出来的目的。具体方法是通过用药促进患者呕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来的一种治法。对于中风的痰壅、宿食的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吐泻不得等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的病证以及病位中焦及以上、病势比较急暴、内蓄有实邪且体质较壮实者,均可用吐法。

下法,就是用适宜的中药通利大便,根据病证进行科学配伍方剂,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的方法,去除胃肠食物停积的糟粕,荡涤宿食、水饮和痰饮,攻逐去除淤血或积水,使停留在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从下窍排出,以去邪除病的治疗方法。下法适用于各类大便不通症,如肠梗阻型大便不通、阑尾炎型大便不通、胰腺炎型的大便不通等;因肠内燥热失水、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引发严重的大便不通,体内有痰邪、有饮邪在胃肠里无法正常排出,体内有瘀血积水、宿食不消以及虫积,都可用下法治疗。

和法,是通过药物及其他方法对人体内阴阳失衡的问题进行和解与调和,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中医所有的治疗方法基本都离不开调和之法,和法也是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方法,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表里,调和脏腑,调和半表半里之证。《黄帝内经》里讲“和为圣度”,这个“和”是指大的和法。名医戴天章在其著作《广瘟疫论》里说的四句话高度概括了和法:“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所有的病最终应该以和为贵,中医的和法就是让人体内的阴阳失和问题通过药物进行和解,达成新的平衡,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人体表里内外、气血阴阳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达到身体的健康状态。

温法,是通过适宜的药物在体内发挥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两种情况:一是寒从内生,体内阳气不够,内里生寒;还有一种是外寒直接侵袭体内,也叫里寒证。中医会针对不同来源的寒采取不同的治法,外来之寒温痹兼散,采用温法的同时还需用散的方法;如果是内生之寒,用温法时须同时补阳。具体的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等。

清法,是通过针对性药物和方法发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疗方法。热证分实热和虚热。实热又有经热、郁热、热毒、热结等。经热即散漫之热;郁热即蓄聚之热;热毒有壅遏气血的、腐败血肉的,局部红肿热痛或见脓血,热毒还有热陷心包的,心神病变,甚则神昏、精神异常;热结有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不同的情况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属虚热者需养阴清热。

消法,是通过适宜的药物进行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也就是使体内成团成块的东西消散开的一种方法,此法涉及许多重病、包块类的疾患。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的初级阶段等病证。常见的消法有消食、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等,消法使用中会使人耗气,因而中医的使用消法时经常与补法结合使用。

补法,是通过应用具备补益功效的药物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结合脏腑又有不同的脏腑气血阴阳之虚,适用于虚证和正虚感邪,有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中医在使用补法时,特别注意辨清虚损证候以及涉及的脏腑,以达到补而不滞,一般补药比较滋腻,在滋补的药中须加入行气导滞、健脾类的药物,这样才不会造成补而呆滞的情况。有经验的中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补阴的同时要配合一点补阳的药,补阳的同时要配合一点补阴的药。补血的同时要补气,养阴的同时要加养阳的药和一些行气、健脾的药。

中医除药物疗法外,还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外治疗法、饮食疗法、情志疗法等。

中医针灸疗法十分神奇,小小银针只需在人体相应穴位针刺即可治疗很多种疾病,有些疾病甚至可以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中医认为,人体穴位大部分是依照十二经络分布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其中耳部、脚部的穴位分布最为密集,人体全身约有360多个穴位。

由于中医治病是将人体看做一个整体,各个经络以及分布在每条经络上的穴位,与内部的各个脏腑都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因此通过针刺某个或者某几个穴位,就能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针灸取穴本身就比较神奇,当需要寻找自身准确的穴位时,常用同身寸的方法,即用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标志作为测量单位,用与自身相同的比例尺寸来测量取穴。同身寸测量主要有四种方法,其中“中指同身寸”最为常用,即屈指取其中指中节两侧横纹头的距离为一寸,进行测量。其他三种如“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末节的横纹宽度为一寸,“目横寸”是以患者的目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而“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如此精妙简便的方法,使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童,无论大高个还是小矮个,都可以随时随地用自身天然自带的人体测量工具来准确取穴。

中医学认为,人体中的经络系统负责输送全身的“气”、“血”,这些输送的物质在体内循环,使身体中的各个组织与器官得以濡养并保持平衡与稳定。当经络系统出现阻塞不通时,则影响了这些物质的正常输送,使“邪气”(各种产生病变的因子)侵入,此时人体就会出现异常反应甚至病变。当针灸的针刺入人体穴位后,会即刻引起人体自身反应,促进气血循环,打通经络阻塞,使经络系统恢复正常,病症因此得以治愈。

针灸治疗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①适应症广,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②疗效迅速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方面作用明显。③方法简便易行。④费用低、安全可靠,基本无副作用,又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协同进行,通过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

针灸治疗有讲究。具体治疗方法很多,针灸是针刺疗法和艾灸疗法的统称,针刺疗法就分为多种方法,如梅花针疗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和腕踝针法等。较特殊的还有温针灸、针刺放血疗法等。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热量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针刺放血疗法是用特殊的针具刺破特定的穴位,同时放出少量热血,一般多用于泄热、解毒、消肿、化瘀、镇痛。现代针法有电针刺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等。针刺方法可治疗的疾病有数百种,疗效很好。

艾灸也是很古老的一种治疗方法,传统方法是用符合要求的艾草制成艾条,将其点燃,手持对准相应穴位并保持一定距离,运用艾条点燃后持续稳定的热度和药香对穴位熏烤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多新的艾灸方法,如今市场上有专门制作的艾灸盒,还有将艾叶的有效药物成分浓缩提炼,并将其固定在包含药物的特殊材料上制成艾灸片,与电加热的导体相连接后固定在相应穴位上,可以根据艾灸者的需求调节温度、设定时间,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明火不宜控制、有烟雾存在等问题。

中医的推拿按摩疗法也很神奇,患者患有肌肉劳损、韧带扭伤、小关节紊乱等疾病时感觉很痛苦,西医基本无法有效诊断医治,而中医的推拿按摩就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病痛。现在普遍存在的颈椎病、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疾病通过正规的中医推拿按摩都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

刮痧疗法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民间广为流行,刮痧疗法是依据中医的经络学原理,用特殊的工具——刮痧板(以牛角、玉石制作的为佳),在涂了刮痧油的皮肤上沿着人体经络走向及相应穴位和周边部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刮拭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在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是气血循环维持生命的重要通道之一,通过经络可将气血输送到人体全身各个部位。经络内通脏腑、骨骼、筋脉,外通皮肤,根据中医治病整体观的理念,十二条经络以及分布在每条经络上的穴位与各个脏腑都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因此用刮痧板刮拭某条经络或某几个穴位及周边部位,就能根据皮肤表面的出痧程度诊断深层次的疾病,再据此采用不同配穴和手法进行对应的刮痧治疗,就能够透过皮肤、经络的传导作用实现手到病除的效果。刮痧疗法对数百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治愈的效果。

中医的拔罐疗法也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治病方法,是用小桶状的器具,用点燃的棉花或纸将其桶内的空气燃烧掉,使之形成真空,然后迅速扣压在某些穴位上,将人体内的淤血、寒气透过皮肤的毛孔拔出来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拔罐疗法在民间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治疗因受凉引起的各种外感性疾病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拔罐疗法使用的工具,最早是用小竹筒做的,后来用专门的玻璃罐,现在又出现了真空负压塑料罐。还有的中医院用专门配制的中草药泡煮,使药液渗透到竹筒中,制成含有药物的罐或者拔罐时罐内留有少量药液,让拔罐与药物同时发挥作用,疗效更佳。有些淤血严重的患者,拔罐与针刺同时并用,罐内留针或者拔罐的同时将其相应穴位用特殊的针刺破,也称为拔罐放血疗法,使淤血被拔出,对淤血形成的疾病疗效十分显著。

中医的外治疗法很早就有,其中手术就属于外治法之一。我国汉代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河。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18世纪初,比华佗晚1600多年。中医的针刺麻醉更是一绝,早在唐代之初就已应用针刺麻醉为患者治病,我国20世纪70年代曾兴盛一时,时至今日仍在一些小手术中使用,在中、大手术中针药复合麻醉法也仍在使用中。

《后汉书·华佗传》有记载,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所著的有关外科治疗的著作因被烧毁未能流传下来,因此中医外科几乎失传,致使许多人认为中医是只以内服药物疗法为主的学科,成了我国中医学的一大遗憾。现在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术疗法还是保存了不少,比如中医外科手术治疗痔疮就很有特色,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少。

中医的正骨疗法更是神奇,有经验的中医大夫面对骨折患者,只需用正确的复位手法就可将断骨完美对接,再以极富特色的小夹板固定,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轻便透气,还可避免与骨伤相关联的肌肉萎缩问题,再辅以中药调理,疗效好,患者恢复快。

中医外治法还包括泡浴、熏蒸、热疗等,用对症的方剂经过煮制以热汤泡脚、泡腿、泡澡、热气熏蒸病患部位即可达到缓解病症治疗疾病的功效。

情志疗法也是中医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七情过偏、太盛会伤及五脏,各种不同的情绪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说。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同时各种情绪之间又会相生相克,如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中医正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制衡理论开创了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

据史料记载,华佗曾用“激将法”以怒胜思治愈了郡守因郁闷而生的顽疾。查明郡守的病情后,华佗不开方、不用药,更不用针灸等其他方法治疗,仅以书信故意辱骂郡守,诱导其心生大怒,使郡守吐出了郁积在胸的积血,从而将病治好。

中医的饮食疗法更是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久远。中医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味、五色通五脏,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红色食物养心、绿色食物养肝、黄色食物养脾、白色食物养肺、黑色食物养肾。所有食物均有寒、凉、温、热、平之说,四季、人体亦然,因此进食相应的食物应与相应的季节、人体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才能够健康营养,对某些疾病用食疗即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如著名的经典之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寒疝、里急、产后腹痛及脾胃虚寒之症疗效显著。

中医疗法极其丰富,不胜枚举,通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创新,很多古老的经典之方、经典之法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而且在很多方面有了创新,如云南白药与当今人们使用的牙膏、创可贴结合,还被制成更方便使用的喷雾剂型,其他还有日趋成熟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病法等。中药传播最为广泛的当属我国屠呦呦院士发明的青蒿素,挽救了世界上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如今中医药的应用更加广泛,使用更为便捷,传播更加广远,中医药在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经络针刺穴位
清明的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夏季穴位养心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