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2018-12-31 03:22李宏伟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200
安徽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后浇带宽度构件

李宏伟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200)

0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建筑市场中的新建建筑长度、宽度和平面面积也越来越大,为避免因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而使建筑内部产生裂缝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往往使用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缝隙类设施和后浇带等相应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缝隙类设施逐步被后浇带取代,因此后浇带成为防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施工措施之一[1-7]。后浇带是在混凝土结构主体施工完成后一定时间内,待新建建筑的地基沉降稳定后、温度收缩应力释放完毕后对后浇带位置混凝土进行再次浇筑的一种新型施工方法。在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若施工控制不当,极易在后浇带顶板位置开裂而出现渗水、漏水的现象,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建筑美观。因此本文对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施工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浇带的施工质量,为同行提供自己的一些施工经验。

1 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可起到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沉降变形裂缝、避免因混凝土间的自收缩或外界温差作用而产生的收缩裂缝。在设计资料中,往往在结构中部或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700~1000mm,从而减少表面裂缝的产生。后浇带在结构中作用的机理是将结构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间通过原设计钢筋连接,待地基基础沉降变形稳定后、结构主体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释放完毕后,再浇筑后浇带处混凝土,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结构中有害裂缝的产生。后浇带通常布置在长度、宽度或平面尺寸较大的结构中部,裙楼和主楼间连接处等位置。在平面尺寸较大等结构中设置后浇带可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在裙楼和主楼间设置后浇带可降低因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后浇带尽管只是混凝土结构中的构造措施之一,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着结构整体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中,需根据建筑的结构型式、施工现场具备的条件等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后浇带施工,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浇筑施工水平,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施工及使用。

2 后浇带施工技术

2.1 预留后浇带的宽度和间距

在预留后浇带宽度时,应避免将后浇带处钢筋打断,否则建筑结构就形成不连续型建筑,缺少建筑的模块感和整体感。不将后浇带处的钢筋打断或进行切割,可保证建筑结构达到安全施工和施工阶段中的抗震要求,可避免后浇带楼板或梁构件在后浇带位置出现较大的挠曲变形。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和工作经验得到,在预留后浇带宽度时,宜预留700~1000mm的宽度,既可便于施工,又对结构影响较小。设置后浇带时,应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或构件受力部位最小的部位,如在梁板构件上设置后浇带时应设置在弯矩为零的位置,避免出现后浇带位置因承载能力较低而出现意外情况。

当建筑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可根据结构的长度预留1~2条后浇带,但不宜太多,留设后浇带时应依据结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若设计图纸中未留设更多后浇带而实际施工时又需要留设,施工单位应立即与设计单位进行协商,经相关计算通过,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变更通知后方可进行施工。

2.2 后浇带留设的时间及形式

后浇带为建筑结构上下通透型构造措施,为便于后期对后浇带的浇筑施工,预留后浇带时将上下层的后浇带留置同一位置,既可便于沉降变形的统一消耗,又可避免在结构其他部位产生收缩裂缝。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时应对后浇带位置进行定位,浇筑至后浇带位置后停止施工,再从建筑另一端向后浇带位置施工。为避免后期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在新旧混凝土间产生收缩裂缝而使水分渗入裂缝后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等,根据施工经验得到选用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时选择阶梯形断面,可增加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面积,延长水分渗入混凝土内的长度,有效避免了贯通型裂缝的产生。

2.3 支设后浇带模板

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地基基础沉降变形也逐步趋于稳定状态,结构底部混凝土收缩应力也逐步释放完毕,因此需对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浇筑混凝土前,需在后浇带下部铺设模板,如遇板构件时应在底部铺设模板,遇梁构件时应在侧面和底部铺设模板。支设模板时应对模板底部支撑的高度进行调节,对模板与两侧混凝土构件的连接位置进行相应防水处理,避免因浇筑面底部高度与原构件底部高度不统一而出现截面突变或漏浆的现象,从而影响浇筑质量。

2.4 选择后浇带混凝土的材料

后浇带属于结构主体施工中最后一部程序,因此施工单位相关施工人员应提高警惕,避免在最后阶段因施工控制不严导致后浇带施工质量较差而影响结构主体的施工质量。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使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清洁度及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配制后浇带混凝土时,应对配合比进行适配,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较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同时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膨胀剂等提高混凝土微膨胀变形性能,减小新旧混凝土间的缝隙,从而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需增设附加构造钢筋,同时在后浇带上下层分别布置钢丝网,避免后浇带混凝土因自收缩作用而开裂,影响施工质量。振捣后浇带混凝土时,应避免出现过振现象,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不离析,上下层钢丝网不会出现断裂等现象;同时也应避免出现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内部密实。

2.6 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施工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覆膜、洒水养护,养护期间禁止在后浇带上行走、手推车等机械工具通过,避免施工扰动影响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除此之外还应在新旧混凝土表面涂抹防水砂浆,或在两侧设置防水砖等措施避免两者间出现裂缝而漏水,从而提高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3 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后浇带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构造措施,在处理后浇带相关施工时应提前做好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应包含后浇带的预留方式、初步宽度、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施工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若后浇带混凝土厚度较大时,也应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支设模板和浇筑施工时,应确保后浇带混凝土厚度满足相关验收要求,同时在后浇带顶部设置控制线,确保新旧混凝土厚度相同,降低施工误差。

3.2 施工处理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对后浇带模板进行处理,避免模板上存在油污及其他杂物,确保浇筑面的光滑和平整。浇筑前还应对后浇带位置的裸露钢筋进行相应除锈处理,确保钢筋与后浇带混凝土间的握裹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将后浇带附近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应的处理,祛除表面浮浆,露出构件的真实水平标高,再设置控制线,避免出现后浇带混凝土厚度高于或低于设计标高。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避免后浇带混凝土底部出现干缩裂缝,同时对两侧旧混凝土进行清洗,祛除表面浮浆,提高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避免因施工不到位而在新旧混凝土间出现裂缝,从而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根据施工经验得到相应的施工措施,同时为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使后浇带满足设计、验收规范和使用要求。

猜你喜欢
后浇带宽度构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
基于复合连接器的插拔式构件组装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