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内容教学为例

2019-01-02 06:05王鹏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2期
关键词:牧业区位草原

王鹏成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渗透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前提,建立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基于此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以积极活跃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概况

对于国内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概况,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将地理核心素养置于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项目下进行关键词和主题的检索,仅仅发现2015~2018年4年的数据,由于2018年尚未结束其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故不列举,仅列举2015~2017年3年的数据,检索结果以图1、图2的形式体现并进行分析。

图1 2015~2017年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题或关键词的期刊论文数量

图2 2015~2017年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题或关键词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数量

基于图1、图2可知,于国内来说,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刚刚起步,该领域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201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刚刚出现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章,且数量较少。2015~2017年期间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及关注度不断上升。

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正确的人地观念,综合、整体、联系、发展的地理思维方式,快速、全面、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精神、家国情怀、国际理解与国家安全意识等育人价值的综合化[1]。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特色素养,是无法通过学习其他科目的学习所能具备的,简单来说包括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四方面(见表1)。

表1 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及特征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作为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典型区域的地理认知问题。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区位因素分析、典型区域对比、学以致用、情景设计环节渗透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分析区位因素 培养综合思维观

在讲解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时,首先通过PPT以文字材料和地理图表(诸如潘帕斯草原的气温和降水图、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牧牛业的分布图)的形式分别呈现潘帕斯草原的相关信息。

在呈现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相关信息后,让学生从以上诸多图文资料中分析出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将分析出来的区位优势进行分类,具体如图3所示。在学生对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之所以世界闻名,其区位优势不单单是自然方面的,也不单单是社会经济方面的,而是自然区位优势与社会经济优势的结合。

在呈现的分析结果前,学生反思,对于一个地理问题和现象不能从某一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以综合的思维观对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某一地理问题与现象。在学生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优势区位因素的分析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观得到培养。

图3 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2.对比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提高区域认知观

区域认知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用于评价区域状况、明确区域差异,是基于地理学特征而提出的素养[2]。对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观,具体如下。

将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位置在世界地图中以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让学生能够认知到两者的区域位置,然后再将大牧场放牧业以及乳畜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以文字加着色的形式加以标记,让学生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与世界其他地域的大牧场放牧业以及乳畜业的共同特征和差异,从而锻炼学生对区域共性和区域特性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区域特性的认知,将本节课畜牧业的两种类型以实例的形式在气候类型、牧场类型、分布特征、产品、机械化程度、市场、生产特点、区位因素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见表2),在逐项的对比中学生发现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并且加强了学生对区域独特性的认知。

表2 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对比

表2(续)

3.通过学以致用 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观是地理人在地理实践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地理观察与测量、调查方案设计、模拟实验演示、学以致用等方面。在课堂设计中以问答的形式考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

学生: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分布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靠近消费市场,位于城市近郊。而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在其周围发展乳畜业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及乳制品。

设计意图:在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列举与本节课知识点相联系且学生又熟悉的现象与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分析问题情境 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中最为核心的素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具体表现在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等。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具体如下。

将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部分发展措施及意义和我国内蒙古草原放牧中存在的问题及结果分别以图4、图5的形式展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详细地分析,并且在对比中发现:在放牧业中采取粗放、不科学的发展措施会导致牧场退化、出现大面积的沙漠;如果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则当地的草场和放牧业都处于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学生体会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间接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图4 内蒙古草原放牧中存在的问题及结果

图5 潘帕斯草原的部分发展措施及意义

四、结语

基于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而又易于实行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和合理地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

猜你喜欢
牧业区位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牛全购现代牧业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