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匠精神到文化自信
——对电影《百鸟朝凤》的新思考

2019-01-03 07:51庄艳梅
关键词:百鸟朝凤唢呐匠人

庄艳梅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31)

0 引 言

电影《百鸟朝凤》由中国“电影教父”吴天明执导,该影片在国内国际的许多电影节上荣获多个奖项,如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获得“评委会大奖” “最佳故事片”,在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入围原创影片大赛奖项,获得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中成为官方展映影片。这是一部弘扬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匠心之作,在如今文艺被商业化的时代,能打动人心,引起人们对于理想、道德、信念以及文化反思的影视作品确实不多。本文从挖掘、诠释这部影片彰显的工匠精神入手,结合中国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指出在市场经济化大潮中,如何让文艺不迷失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1 工匠精神:对民间技艺的精益求精与敬业意识

“工匠”,从字面来看,就是工人、匠人的意思,就是指有技艺专长的人,他们技艺精湛,匠心独具;他们勤恳敬业、遵守规矩;他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他们执著、坚守、精进,不断追求极致与完美。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特征: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意识、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

影片主人公焦三爷是一位唢呐老艺人,性格倔强,外冷内热。在焦三爷看来,唢呐是一门匠活,吹唢呐不仅是养家糊口的行当,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焦三爷对唢呐的热爱是发自骨子里的,他把祖上几代人传下来的各种型号的唢呐放在铁皮箱子里小心珍藏,视为珍宝,除非必要用场,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当然,焦三爷也是三秦大地黄河岸边一个普通农民,下地劳动也是他这个庄稼人的生活日常,但他继承了祖上的一门技艺,那就是——吹唢呐,凭着他对唢呐的一腔热爱和勤学苦练,他的唢呐技艺在当地无人能及,被人称为“唢呐王”,而焦三爷和其他农民的不同之处就是他是一个“匠人”。在传统民间价值体系中,掌握一门精湛的技艺的人是受人尊敬和敬仰的,在电影开头有段“拜师”情节,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不苟言笑,接受徒弟跪拜行礼,这是一种仪式,体现了民间对“匠人”的尊重。[1]

焦三爷收徒时的严格与慎重,也体现了他对这种技艺的尊重和敬畏。焦三爷说:“唢呐艺术一代传一人,只传给天分好、德行高的人。” 他让游天鸣一口气吸光水瓢里的水,但天鸣未做到,之后师傅每天让他到河边用芦苇杆练吸气。不久之后,师弟蓝玉也遭受了师傅的考验,而蓝玉一口气竟吸干了瓢里的水,显然蓝玉的天分要比天鸣好。焦三爷对徒弟的严格训练源于他对唢呐技艺的精益求精。然而,最后焦三爷却把唢呐技艺的接班人定为天鸣,主要是看中了天鸣善良和孝亲敬长的品质。当焦三爷把他珍藏的最心爱的唢呐交给天鸣时,郑重嘱咐道:“唢呐人要守护好自己的家伙,‘唢呐离口不离身’。” 有一次天鸣和蓝玉因为贪玩导致意外失火,情急之下,天鸣想到了师傅的嘱托,奋不顾身从火堆中抢回蓝玉的唢呐,但因火势太大没能拿回自己的唢呐,而蓝玉却只顾逃命,不顾唢呐,两个徒弟在这次意外事件中表现出的对唢呐的不同态度,更坚定了焦三爷要把接班任务交给游天鸣的决心,因为焦三爷认为,作为继承人必须把唢呐这门手艺作为自己的生命去捍卫。[2]

在电影里,唢呐曲《百鸟朝凤》是白事上为德高望重的逝者吹奏的,在当地白事中,唢呐分四台、八台,普通人家一般吹四台,家境富裕的吹八台,《百鸟朝凤》的受用者只能是德高望重、口碑极好的人。影片中,焦家班被请去为金家庄村主任吹丧,金家长子率全家老小跪求焦三爷为逝者吹奏《百鸟朝凤》,焦三爷拒绝了,因为在焦三爷看来,金家庄村主任生前排挤异性,德行不好。而十几年后,在火庄窦村村主任的丧礼上,焦三爷主动为窦村长泣血吹奏《百鸟朝凤》,因为窦村长曾经为村民打过日本鬼子,绞过土匪,带领村民修水库,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享用《百鸟朝凤》,一首唢呐曲成为对远去逝者的人生评价。[3]这体现了唢呐匠人对唢呐这门技艺的极高崇尚与敬畏。

从焦家班到游家班,焦三爷和游天鸣坚守和传承的既是唢呐技艺,更是一种工匠精神,他们对唢呐技艺无比热爱,把吹唢呐当做自己终生的事业去做,拜师礼、接师礼、吹奏禁忌维护的正是唢呐匠人劳动的神圣感。在焦三爷看来,传承了三百年的唢呐技艺是一代代唢呐匠人的骄傲,唢呐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而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具有文化自觉的意识。

2 文化担当: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前城里才有的西洋乐队也逐渐走进了乡村红白事中,洋乐器更好听,更排场,还有性感女郎的表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当游天鸣看到观众都转身去看西洋乐队演奏时,他的内心是失望和伤心的,而为了坚守住唢呐这块阵地,即使没有观众,他依然率领游家班吹起了唢呐。这时,几个戴墨镜的小混混走过来,甩给他们一沓子钞票,并扬言“给你们钱,不要吹那破玩意了”。这种对唢呐肆意的亵渎,亦是对游天鸣心中坚守的那最神圣的职业的挑衅,一向性格温顺的他此刻再也无法容忍,一场冲突发生了。事后,虽然遭到师傅责备,但游天鸣不后悔,因为他觉得他应当守护唢呐技艺,应当维护唢呐匠人的尊严。后来,唢呐的活计越来越少,靠吹唢呐维持生计都成问题。天鸣母亲着急地对儿子说:“你也老大不小了,靠吹唢呐啥时候能娶上个媳妇?”天鸣回应:“娘,您再让我吹上两年,不着急!”父亲看到儿子擦拭箱子里的唢呐时,生气地踢开说:“你现在还守着这破玩意干啥?”天鸣无奈地离开了。游家班的匠人迫于生计,一个个都转行去城里打工了,只有天鸣依然坚守着。

师傅焦三爷更是一个对唢呐爱到骨子里的人。焦家班交给天鸣改为游家班之后第一次出活回来,天鸣带着礼物看望师傅师娘,焦师傅很高兴,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与徒弟对饮,又拿出祖传的唢呐尽情吹。此时,焦师傅向天鸣道出他作为匠人的职业操守,“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当游家班的生计难以为继,师兄都解散各奔东西,天鸣无助地来找师傅倾诉游家班的凄凉处境时,焦师傅怒火中烧,急匆匆地拖着病身挨家挨户地去找他们,对曾经的爱徒恶语相向,一句“黄河岸上不能没有唢呐,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匠”道出了他对唢呐技艺的坚守和对唢呐工匠精神传承的责任意识。在窦村长的丧事上,焦三爷主动提请为德高望重的窦村长吹奏《百鸟朝凤》,即使他身患重病,吹到吐血,依然坚持用生命维护了唢呐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影片末尾,唢呐班日渐衰落,重病难愈的焦三爷让天鸣去集市卖掉家里的老黄牛,为的是用换来的钱置办新家伙重整旗鼓,在生命尽头,焦三爷想的还是唢呐的传承,而且他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的。[4]

影片中小天鸣天真地问师娘是否有自己的孩子时,师娘说他们曾经有过俩个孩子,但都夭折了,说“这都是命,你师傅的命里只有唢呐”。这样的状况令我们对焦三爷是又心疼又敬佩,他把吹唢呐当做自己毕生的职业,只想怎么去吹好,并把这门匠活传承下去,而不计名利,不论得失。

苍凉广阔的黄土地和那些世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乡民创造了唢呐民间艺术,唢呐代表的是一种生命姿态,而焦师傅和徒弟游天鸣对传统唢呐技艺执着的坚守则是对唢呐技艺传承的责任,维护的是唢呐匠人的尊严和信仰,捍卫的是自己热爱的传统乡土文化。他们是有着文化信仰和文化担当的人,是值得敬仰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部电影用她感人的故事、淳朴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打动了我们的灵魂。

我们国家曾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要勇于执着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焦三爷和徒弟游天鸣,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也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他们始终如一,执着坚守唢呐这种民间技艺。尤其是师傅焦三爷,他可以为唢呐艺术奉献自己的一生,他内心那种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让人动容。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根基。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美好品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真正强大、自信的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

3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影片开头部分呈现的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面,河湾边大片的芦苇、农田里金黄色的稻田……焦师傅为了让徒弟体会《百鸟朝凤》唢呐曲的美妙意境,带着徒弟天鸣和蓝玉来到杂花生树的树林间辨认鸟声,幽静的林间鸟鸣啾啾,婉转悦耳,有黄鹂、布谷、金丝雀等十几种鸟儿的叫声,这样的画面如同世外桃源[5],令我们无限向往。后来,随着现代化浪潮的袭来,唢呐不再是当地乡村红白事上唯一的伴乐,村民们被洋乐队新奇的演出和时髦女郎性感的演唱所吸引,唢呐班与洋乐队展开了対擂,最终导致了一场唢呐班与小青年的斗殴,争斗中唢呐被踩踏损毁,唢呐班的解散衰落隐喻着田园牧歌式乡村的土崩瓦解。

无双镇的唢呐文化走向末路,和社会变革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有关,可以说有一定的必然性。电影中唢呐被小混混无情践踏,二师兄进城务工,天鸣在西安街头看到吹唢呐的乞讨都无人问津,焦三爷的去世等这些情景仿佛都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让人看得顿感悲凉。[6]电影结尾,游天鸣独自一人在师傅的坟头为其吹奏《百鸟朝凤》,孤独的唢呐声向天嘶鸣,如一曲悲凉的挽歌,既是向恩师焦三爷表达的哀思和敬意,也是对唢呐文化走向末路的留恋和无奈。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导演的这部电影带有时代情怀,和他之前导演的电影《人生》《老井》《变脸》等一样,《百鸟朝凤》仍然把镜头对准西北黄土地,电影开篇展现了广阔、质朴的八百里秦川,村头的石墨、田垄,焦三爷手里的旱烟,师娘的纺线机等显示了质朴而传统的乡土生活。[7]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成为国内众多行业追求的目标,唢呐行业衰落到今天《百鸟朝凤》电影票房受冷,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我们去深思。如今,电影的娱乐功能被最大化,强大的演员阵容、先进的特效技术、震撼的视觉效果、华丽的大场面等成为夺人眼球的资本,豆瓣影评、票房纪录等好像成了评价一部好电影的标准[8]101-103,在这样一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形势下,《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既没有炫目的特技,也没有夸张的故事情节,而是将主题聚焦在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这样的主题上,这样有深度、有文化内涵的文艺电影注定票房惨淡,据说这部电影2012年开拍,2014年完成,直到2016年5月6日才上映,期间为了影片能上映,制片人方励以下跪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排片,苦苦哀求他们给我们自己的文化一点机会。当时,《百鸟朝凤》的档期与好莱坞商业大片《美国队长3》不期而遇,为了让电影与观众见面,竟然以这样卑屈的方式,着实令人心痛。这部看似“反潮流”的电影遭到的冷遇,就像影片主人公一样,孤独并坚决地捍卫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直到最后。如果说这部影片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在国民心中还有多少分量?传统文化得不到呈现、传承,文化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谈何文化自信?

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就此消失了吗?我们对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和冲突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笔者认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只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文化自觉,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影片最后,县领导登门邀请游天鸣带领游家班去城里录制《百鸟朝凤》唢呐曲,参加非遗申报,多少给了观众一点欣慰,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不会就此消逝,只是它呈现的传播方式有了转变。[9]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引进,新潮流的涌入,很多传统艺术和唢呐一样,都面临着发展与传承的困境,如今,在红白宴席或庆祝场合,几乎看不到像唢呐、二胡、笙箫等传统乐器队演奏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西洋乐队或专业演艺团体,既显得排场又赢得掌声。像唢呐匠、钟表匠、木匠等诸多匠人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不幸?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时代在变迁,有些职业,有些技艺注定要消失或被新的行业和技术所代替,这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必须接受。当然,有些优秀的经典的传统民间技艺可以以新的形式展现,比如同是来自于陕西的华阴老腔,几年前就消亡了,如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效果,重新为人瞩目。再如纪录片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带领观众走进故宫,去重新认识那些文物,原来我们以为的文物是离我们很久远的冰冷的不可亲近的,而影片让我们看到文物也是有生命的,是可以被触碰和被亲近的,因为一件文物可以穿越一个时代。电影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悦耳的配乐,只有那些琐碎的日常片段,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手艺人的“匠技” “匠心” “匠德”以及一种“匠人精神”。那些手艺人之所以会对工作如此专注,对职业如此热爱,是因为在他们心里有一种信仰,一种对文化的信仰,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因此,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才会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如今,中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人们审美需求的,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对于落后腐朽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人们审美需求的要自觉剔除;而对于文化渊源深厚只是表现形式不符合社会潮流及人们审美需求的要加以改造创新。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立足当代,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面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时,我们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精神,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总之,从发扬工匠精神到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从自觉到自然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开拓创新,才能使中国文化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唢呐匠人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又听唢呐
唢呐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神级”匠人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