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2019-01-03 12:00宋宝安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鹰嘴肘关节肱骨

宋宝安( 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

肱骨远端骨折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肘关节损伤,多发病于成年人群,对比全身骨折其发病率较低,但由于肱骨远端处解剖结构具有不规则性,且移位、粉碎情况相对较多,进行内固定存在一定难度,这也导致其成为骨折类型中最难处理的。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内固定的方式,例如“Y”型钢板固定、双钢板内固定等[1],而“Y”型钢板固定与肱骨下端解剖结构无法做到完全吻合,常会致使患者出现屈伸障碍,这对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以AO分型,A型有8例,B型10例,C型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8.7±6.9)岁,应用Y型钢板做治疗;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5±5.8)岁,应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做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与CT检查,若有必要可做肘关节三维重建,进一步明确患者肱骨远端骨折类型与碎裂程度,为术中精确复位做好准备。然后对患者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协助其呈健侧卧位状,在肘后正中以纵行切口,然后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施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以及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在术中通过皮片牵开、常规游离与探查方式保护其尺神经,以C形臂X线的视野,选择合适的克氏针并对患者髁部做好临时复合固定工作,要注意确保最大限度的对关节面平整与髁部完整进行恢复;随之再用克氏针固定肱骨干骺端和内外上髁部,要使髁部保持固定,然后对照组患者用Y型钢板对肱骨远端骨折作内固定;观察组患者用双侧AO锁定,再行加压钢板内固定,确认尺骨鹰嘴与钢板的距离,一般要在3mm以上才会使两者处在安全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出现因距离太近而导致桡骨小头撞击的情况[3]。在固定外侧支臂上有2个锁孔,若需要加强固定性能,则可在支臂上置入螺钉加固至内髁后;将关节骨块中的螺钉调整至最佳位置,由于两侧钢板长度有所不同,为避免骨干部位的应力太集中,在内外侧可各用1颗锁定螺钉进行穿过。最后用X线透视对螺钉的固定性、骨折达解剖复位、关节面无螺钉进入且肘关节活动自然无异常等情况进行确认;再将克氏针拔出,术后2天即可行针对肌肉收缩的锻炼,术后1周则可开始针对患肢肘关节做主动功能的锻炼。

3 评判标准:对比观察2组间患者实施不同方式固定治疗后,(1)根据Cassebaum方法分析骨折愈合效果[4]:若患者伸肘达15°,屈肘达130°且无其它症状,则为优;若其伸肘达30°,屈肘达120°且有轻微主观症状,则为良;若患者伸肘达40°,屈肘达90°-120°且有明显症状,则为一般;若患者伸肘达40°,屈肘达0°-90°且关节活动受限,则为差。(2)对比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神经血管受损等。

4 统计学分析: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行x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组间患者经不同内固定方式其骨折恢复情况对比:2组间患者用不同内固定方式骨折恢复情况:对照组患者优7(28.0%)例、良10(40.0%)例、一般5(20.0%)例、差3(12.0%)例;观察组患者优17(68.0%)例、良5(20.0%)例、一般2(8.0%)例、差1(4.0%)例;2组间数据计算结果:优(x2=32.051,p=0.000)、良(x2=9.524,p=0.002)、一般(x2=5.980,p=0.014)、差(x2=4.348,p=0.037)。经2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骨折恢复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组间患者经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患者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12.0%)例、内固定松动5(20.0%)例、神经血管受损4(16.0%)例;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1(4.0%)例、内固定松动1(4.0%)例、神经血管受损1(4.0%)例;2组间数据计算结果:切口感染(x2=4.348,p=0.037)、内固定松动(x2=12.121,p=0.000)、神经血管受损(x2=8.000,p=0.005)。经2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肱骨远端骨折目前多发于老年女性及青年男性群体,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这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肱骨远端是肘关节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坚实的内外柱[5],但由于中间骨皮质较为薄弱,而前面有较多的血管、神经等,其结构具有特殊性,常使得患者骨折后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且伴有移位、旋转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表现不清、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若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术内固定方式使其解剖复位并固定,这会导致患者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因此,在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有以下3点认知。

1 手术的必要性:当肱骨远端发生骨折时,因肱骨内外髁中有屈肌群与伸肌群附着,且骨折块常会出现移位情况,若用尺骨鹰嘴牵引与手法复位,其固定时间短,关节面无法达解剖复位,容易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或丧失;因而采用现代手术治疗法相较于非手术治疗,其效果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使其稳定性得到重建。

2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2组患者均进行肘后正中的纵行切口方式,以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以及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中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无法对关节进行充分显露,但因鹰嘴伸肘与肱三头肌的完整,可以有效避免鹰嘴骨折无法愈合、关节粘连或僵硬,从而让患者在早期就能做关节功能的锻炼;对于髁上部骨折更适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是当下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用方式,由于没有尺骨近端等周围组织遮挡术中视野,使得肱骨下端能充分暴露,利于操作;同时还能避免因三头肌腱舌瓣成形造成在术后断面肿胀、渗出、粘连等状况,固定性更好,在减少疼痛感的同时还能使患者在早期就完成关节功能的锻炼。

3 对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当前对于肱骨远端骨折进行固定的方式有多种,一般常用“Y”型钢板固定、双钢板内固定等方式;“Y”型钢板固定由于分叉角度呈固定形式,与肱骨下端解剖关系不能完全吻合,进行固定时只能将其放在肱骨后方处,当面对较为复杂的髁部骨折时无法做有效加压;由于固定性不够,常会侵入鹰嘴窝,造成肘关节屈伸障碍。因而双钢板内固定方式开始被广泛应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因呈90°放置在内髁内侧,使滑车、外侧柱、肱骨远端内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结构[6],使其内固定更坚强、稳定性更高;由于其钢板在设计中的有限接触性,能使骨和钢板间接触减少,避免破坏骨膜,其自身加压、长孔设计则能有效加压。另一方面,骨、螺钉与钢板间的连接使内支架固定机制形成,而这种机制在提高稳定性的基础上促进了骨折恢复,在术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时,能避免其出现僵硬或粘连等情况,有效避免了关节纤维化、肌萎缩、骨质疏松情况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施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固定性能良好,有利于骨折患者得到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普及并应用。

猜你喜欢
鹰嘴肘关节肱骨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铰链式外固定器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的进展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鹰嘴桃树
鹰嘴桃树
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