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疼痛引起舔舐反应的神经通路

2019-01-03 13:33付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持续性脊髓神经元

面对伤害性刺激时,动物和人会表现出两种类型的反应。第一种反应是防止或限制伤害的反射性防御行为,这类反应最常见的例子是当手触碰高温物体时会快速缩回。当反射性防御反应无法防止组织损伤时(例如,手指被烧伤),由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会引起第二种反应,即应对反应, 例如轻舔或抚摸伤处来缓解疼痛。然而,这两种行为背后的神经回路仍知之甚少。以往研究证实,脊髓背角速激肽1型(TAC1)神经元参与痛觉行为。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发文,通过对TAC1神经元定位、投射和功能的研究,阐述其参与持续性疼痛引起的舔舐应对反应。实验结果:(1)通过将Tac1Cre小鼠与tdTomato报告鼠杂交,发现TAC1Cre-tdTomato+神经元与NK1R(脊髓第I层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分子标记物)大量共标。(2)TAC1神经元上行投射到哪些核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将Tac1cre小鼠于Cdx2Flpo小鼠杂交,构建Tac1Cdx2-tdTomato小鼠,以标记脊髓TAC1神经元的投射。结果发现,TAC1神经元主要投射到丘脑的室旁核(PVT)、丘脑内侧核(MTh)、外侧缰核的内侧部分(LHbm),以及脑桥的上外侧臂旁核(PBsl)。(3)在明确TAC1神经元上行投射的核团后,研究者探讨脊髓背角中TAC1神经元的功能。在Tac1Lbx1-DTR小鼠,白喉毒素受体(DTR)表达于TAC1Cre和LBX1Flpo共表达的脊髓背角神经元。腹腔注射白喉毒素,可以特异性杀死TAC1LBX1神经元。TAC1LBX1神经元杀死后,持续性刺激并不能诱发小鼠的舔舐行为和条件性厌恶行为,表明TAC1LBX1神经元参与持续疼痛引起的应对反应。然而,TAC1LBX1神经元并不参与小鼠对持续性痛刺激的反射性防御行为。(4)此外,在脊髓层面观察到的解剖和功能分离也适用于初级感觉神经元。针对持续性痛刺激,MRGPRD+伤害感受器介导反射性防御行为,而TRPV1+伤害感受器介导舔舐等应对行为。结论:脊髓背角TAC1神经元参与持续性痛刺激引起的舔舐应对反应。该研究结果挑战了使用反射性防御行为来衡量持续性疼痛的有效性,为新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持续性脊髓神经元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什么是HPV持续性感染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