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2019-01-03 11:07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迟发性外伤性瞳孔

孙 楠

(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33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是指患者在发生头部外伤后首次进行CT检查时并没有发生血肿部位,一段时间后进行手术或者再次CT检查时发现存在新的血肿,或者是将血清除一段时间后颅内其他位置再次出现血肿[1]。因为已经清除血肿或者CT检查时没有发现血肿,发病初期患者相对正常,因此容易被忽视,随之病情则会逐渐或者突然加重,进而让临床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2]。所以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就此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文所选4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男女人数分别为32例、8例;其年龄为16-75岁,平均年龄为(51.6±2.7)岁;受伤原因为:3例患者为打击伤,4例患者为摔伤,7例患者为坠落伤,26例患者为车祸伤;血肿发现时间为:20例患者<24小时,14例患者为24-48小时,5例患者为48-72小时,1例患者>72小时。首次CT检查结果显示7例患者正常,33例患者为脑挫裂伤;再次CT检查结果显示,4例患者的迟发性血肿处于枕部,9例患者处于额颞部,13例患者处于颞部,14例患者处于额部。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34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2 方法:在首次进行CT检查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可能不存在血肿,同时症状比较轻微,所以医护人员应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伤后48小时,进而来对迟发血肿进行及时发现,为临床治疗打下良好基础。(1)生命体征:对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来讲,常常出现脑疝和颅内压上升,进而改变患者的生命体征[3]。患者在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脉压差和收缩压增大,呼吸和脉搏减缓,幅度加深。护理人员应每隔15-30分钟测量1次患者的呼吸、脉搏以及血压。当患者存在以上表现时,应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2)瞳孔:临床中在对颅内情况进行判断时,瞳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之一[4]。对于脑疝患者来讲,其双侧瞳孔主要表现为不等大,发病初期一侧瞳孔表现为椭圆形,对光反射不敏感,或者表现为瞳孔首先缩小,对光反射不敏感。瞳孔会随血肿的逐渐增大而散大,对光反射不断减弱,最后消失。散大瞳孔常常与血肿同侧。当患者存在脑干损伤时,双侧瞳孔可能表现为时大时小或者极度缩小。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双侧瞳孔的对光反射、大小以及形状等进行密切观察,15-30分钟观察1次,在瞳孔出现变化时应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本研究中,14例患者一侧瞳孔对光反射不敏感,较之前散大,及时给予CT检查证实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除此之外还应对动眼神经损伤和视神经损伤进行有效区分。原始性动眼神经损伤所引起的瞳孔散大常常发生在受伤时,不存在进行性恶化;而视神经损伤所导致的瞳孔散大则存在间接反射。本研究中,5例患者在受伤时已发生一侧瞳孔散大,不存在进行性恶化,能正确进行语言对答,神志清楚,证实为动眼神经损伤。(3)意识状态:要想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及早发现,关键一点就是意识障碍加重[5]。护理人员应每隔15-30分钟观察1次患者的意识情况,并对其GCS评分进行评估。当患者突然从烦躁转为安静,或者从非昏迷状态向昏迷状态转变,或者在意识尚清楚的情况下发生小便失禁,或者昏迷程度加重等,则应警惕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向临床医生及时反馈,及时给予CT复查,进而来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4)颅内压增高症状:骨窗压力能对颅内压进行准确反映,同时与术后恢复的关系比较密切。护理人员在判断时可以结合触摸感觉,触额感的张力最高,其次则为触鼻感,最低的则为触唇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骨窗膨出的硬度、大小、是否存在分泌物等进行密切观察,严密观察骨窗局部,并加强护理干预,避免发生感染。缺损区域应避免碰撞,避免受压。协助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不能采用过于剧烈的动作来变化体位,避免脑组织出现移位。在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如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血肿,骨窗压力则会显著上升。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术后的骨窗压力进行严密观察,15-30分钟1次。骨窗压力降低或者不变,则表明患者病情改善,张力上升则应警惕出现迟发性血肿,应及时复查和诊断。(5)神经系统体征:迟发性血肿不但可能导致新的神经系统体征,还会导致原有神经系统体征加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语言情况和肢体活动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者不合作,则应对其刺激情况下或躁动时的发音、语言和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是否存在抽搐加以关注,在患者发生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3 结果:全部4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和有效护理,35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中等残疾,分别有1例患者重残和死亡。并没有发生与护理不合理的相关并发症。

4 结论:在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后,常常导致其病情加重,进而让临床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不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临床中应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防范工作。(1)患者情绪不能激动,也不能过度活动,注意卧床休息;(2)如果患者烦躁,则应严格遵医嘱采用镇静药物治疗;(3)采用轻快的动作进行吸痰,而且应选择粗细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间也应合适,避免患者出现剧烈咳嗽而对呼吸造成影响;(4)采用轻柔的动作搬动患者,头部不能剧烈震动,颈部也不能弯曲;(5)让患者大便保持畅通,如果需要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当患者处于高热状态时应进行药物或者物理降温;(6)在患者病情保持稳定时,应将床头适当抬高,让静脉回流增加,让颅内压降低;对输液量和输液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防止颅内压出现骤然波动。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卫生宣教工作,详细告知患者家属颅脑外伤可能发生的后果和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家属了解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保证诊断和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综上,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应对迟发性颅内血肿加以重视,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实现早期发现和诊治,最终让伤残率和临床死亡率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迟发性外伤性瞳孔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瞳孔
ADC值在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价值
瞳孔大,决策力差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