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率的作用分析

2019-01-03 11:07张冬霖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开放性手术室部位

张冬霖

( 庄河中心医院 , 辽宁 庄河 116400 )

开放性四肢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其为开放性手术,可导致患者因肌肉、血管及骨骼受到损伤而导致肢体肿胀等症状,影响患者切口愈合,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我院逐步通过加强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避免其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对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探究其对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5.19±4.32)岁,骨折部位:尺桡骨5例,肱骨17例,胫腓骨7例,股骨11例。纳入标准:(1)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符合开放性四肢骨折相关标准;(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治疗;(3)患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及护理;(2)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对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存在影响的疾病;(3)患者在本次治疗前已出现感染症状。

2 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认真查看患者病历及基本资料,并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方式告知其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降低其因治疗产生的不适感及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2],并可通过向患者列举治疗较好的事例,进一步提高其对治疗及术后生活的信心。同时,应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避免患者因出血量过多而导致休克等症状的发生[3],另外,由于该类患者术后常出现感染症状,因此在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以避免感染的发生[4]。(2)术中护理。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及时进行扩容处理,避免休克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做好消毒工作,按照规定对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首先使用乙醇对患者手术部位污渍、血渍及油垢进行彻底清除,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伤口周围进行冲洗,以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在手术过程中,应对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进行有效调节,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造成影响,通过在患者暴露的部位上加盖床单等物品等保温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另外,对患者进行输液前,应对输注液进行适当加温[5],同时,应对患者体温、呼吸及面色进行重点观察,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在与其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使患者患肢保持良好体位,可通过在其患肢下方放置软枕等方式,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促进其患肢血液循环功能,避免因循环异常导致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切口的检查工作,保证其切口清洁及干燥,一旦发现患者切口出现渗血、渗液等情况,应立即对其进行干预措施,并及时告知其主治医师[6],另外,护理人员应按时对患者切口处敷料进行更换,并在更换时按照规定对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 观察指标:对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其具体分为:1级愈合。患者切口完全愈合,且无相应并发症发生;2级愈合。患者切口部位存在少量积液或出现红斑等炎症反应,但未出现化脓症状;3级愈合。患者切口出现化脓症状,需对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同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4 结果

4.1 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感染情况:38例患者中,1级愈合22例,占其总数的57.89%,2级愈合15例,占其总数的39.47%,3级愈合1例,占其总数的2.63%,且感染率为2.63%。

4.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38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例数为26例,占其68.42%,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患者例数为11例,占其28.95%,仅1例患者对其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7.37%。

讨 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由于近些年我国交通及建筑产业的发展,该类型骨折患者例数显著提高,对于该类患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术中极易对其血管、肌肉及骨骼造成损伤,因此患者术后常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且由于患者骨折部位肌肉、神经极易坏死,因此常导致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7],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随着近些年患者对治疗及护理要求的逐渐提高,传统护理方法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要求。

手术室护理,即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至将其推出手术室之间的护理工作,由于该类患者伴有出血症状,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扩容治疗,以防止患者因出血量过多导致休克症状,同时,由于该类患者均属于突然发生创伤,因此意识清醒的患者常伴有焦躁、恐惧等情绪,临床经验表明,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后情绪激动,甚至部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仍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针对该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致伤原因、患者受伤至就医时间,并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待使其保持平静后,通过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治疗,改善其因对治疗的恐惧心理,进而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且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应在不影响对其进行救治的基础上进行。应加强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清洗及消毒工作,由于患者创伤部位常伴有污渍、血渍及油垢,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应对其局部皮肤进行有效清洗,在使用乙醇对其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清洗后,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其伤口进行清洗,以确保其伤口周围微生物被完全消除。通过对患者实施保暖措施,包括将患者暴露部位加盖床单、对输注液进行适当加温、保证手术室温度等,避免患者术后因出现发热等症状导致其切口发生感染。而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患肢进行体位护理,保证其患肢血液循环功能不受影响,进而避免感染的发生,且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切口的观察,定期更换敷料,一旦发现患者切口出现渗液、积液、红肿等情况,应及时与其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并对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其症状进一步发生。另外,临床经验表明,该类患者在发生开放性四肢骨折的同时,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时,应对其进行耐心检查,避免因其他部位损伤导致机体出现感染情况,且由于该类患者多于医院急诊科手术室进行救治,因此在患者结束治疗,被推出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对其手术室进行消毒,尤其加强对手术台周围进行彻底消毒,以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38例患者中,1级愈合22例(57.89%),2级愈合15例(39.47%),3级愈合1例(2.63%),感染率为2.63%。有学者指出[8],对该类患者在术中进行常规护理,其术后感染率可达15%以上,因此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感染,能够有效降低其感染率。且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例数为26例(68.42%),基本满意患者例数为11例(28.95%),仅1例患者对其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7.37%。表明该护理方法能够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肯定,表明该护理方法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切口的愈合,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等情况,同时该方法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开放性手术室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