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管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03 18:23崔海艳
关键词:心血管发生率研究组

崔海艳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 400038)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高风险内科疾病之一,临床通畅采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但是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及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1]。对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选择一项疗效高并发症少的护理管理方式,以确保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本文探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管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今在本院登记入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和参照组(37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2.5)岁,临床疾病类型:高血压10例,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冠心病10例;参照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2.3)岁,高血压11例,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症状等基本病例信息结果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即主要内容包括入院办理、病房管理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干预。入院办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入院手续的办理,缩短其办理住院手续消耗的时间;病房管理主要是注重对病房区进行严格的消毒,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每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机体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进行干预。风险管理首先要建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护士作为组员,对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疾病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管理库。通过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使命感,强化其临床服务意识,提升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2]。

1.3 评价指标

通过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干预后,其临床效果表现为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4.6%;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其临床效果表现为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0.2%;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参照组患者临床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的多,且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研究组满意35例,满意度94.6%;参照组满意26例,满意度70.2%;研究组结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语

随着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临床治疗与护理要求的提高,如何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成为我国当前医疗机构的重点关注方向。不合理的护理方案、患者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都是可能带来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为了降低风险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比较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在临床上值得应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管理管理中,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临床上具备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血管发生率研究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