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便”的人生

2019-01-04 09:04顾建梅
检察风云 2018年24期
关键词:控制力选择权万历

文/顾建梅

随便——随你的便

一个三年级男生的妈妈向心理辅导老师抱怨儿子:“这孩子哪都好,班级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就是有个缺点:没主见。我觉得对一个男孩子来说这个缺点还是蛮关键的。”妈妈举例:带孩子在餐馆就餐,问孩子想吃啥?孩子回:“随便。”妈妈说:“没有菜名叫‘随便’,你得点个菜单上有的菜。”孩子加了个字:“随你便。”

老师:“孩子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让你觉得没主见的表现吗?比如天气变化时询问你该穿哪件衣服去上学?遇事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总是推给你,‘妈妈你说’。”

妈妈:“那倒没有。”

老师:“你对孩子的饮食有没有一些禁忌?比如认为哪些应该吃,哪些不该吃。”

妈妈:“有。”

老师:“如果孩子点了你认为不该吃的菜肴,你会答应他吗?”

妈妈:“不会。但我会和他讲道理。”

老师:“也就是说,对点哪个菜吃什么孩子实质上只有发言权,以及部分选择权(在妈妈认可的范围内),并没有最终选择权和决定权。你知道吗?这种情形下,我也会说‘随便’。”

说“随便”的孩子并非没主见,而是他从以往与妈妈就餐的经验中知道——自己爱吃的妈妈不让吃,点了也没用,自己做不了主。

若想改变这种情形,其实也很简单,妈妈先微笑着对孩子说:“嗯,真像我,随和,吃东西不挑食。”然后把菜单递给孩子:“今天妈妈就听你的,你就随便点,我就随便吃。”

当手拿菜单的儿子掌握了选择权和决定权时,你才能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主见。

随便——随我的便

最近,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以豆瓣9.3的高分获得观众的赞誉,在第二集《万历十五年》中,王劲松出演了一个“神级”皇帝——明神宗万历帝的随便生涯。

与小男生不同,万历皇帝的“随便”是要随自己的方便。

28年不上早朝,够任性够随便了吧!但对万历皇帝来说,如果我方便你也方便则万万不可,必须我方便就让你不方便才行。试看《万历十五年》中“册立太子”的一幕:

万历不喜的恭妃生子常洛,万历宠爱的郑妃生子常洵,因常洛为长,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理应立常洛为太子。万历在不想立常洛为太子却又深知自己最终拗不过大臣的情形下,对此事采取了搪塞、拖延,甚至耍赖的种种手段:大臣第一次恳请万历立常洛为太子时,万历说:“他还太小了吧,那些典仪的折磨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的。”三年后,此事再提,万历的回应是:“立储大计纯属皇上的职权,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逼迫。”又过了三年,此事又提,万历表示:“这回这么说吧,常洛只是恭妃之子,皇后年纪尚轻,仍有生育可能,如果皇后生下了儿子,那不就是当然的太子了吗?”等大臣终于拖急了,组团发难时,万历又表态:“你们一次次催逼,已经让朕不胜其烦,今天咱们就说定了,一年之内,如果没人再提立储的事,一年之后,朕就册封常洛为太子。在此期间如果有人再拿这事来烦朕,那咱们就继续拖着。”但最终还是万历妥协,立了常洛为太子。用剧中万历自己的话说:“这场游戏,没有赢家。”

一个是仰赖父母的男孩,一个是贵为天子的皇上,却都过着随便的日子。而无论是男孩的“随你便”,还是万历的“随我便”,都是个人意志难以实现时的消极应对,只是前者是种消极认同,而后者是种消极抵抗。

可见,“随便”并不是“随意”,更不是“遂意”,而是无可奈何时的或妥协或僵持。

那么,万历的人生是如何调成“随便”模式的呢?影响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自孩童时期起自主感的丧失。

自主感是指人需要有一种感觉,即由自己掌控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周杰伦的爱妻昆凌曾在采访中透露:“在家里,未满三岁的女儿小周周才是‘小霸王’,对谁都很任性。”例如昆凌说要帮她绑马尾辫,她总是回答:“不要。”还是爸爸周杰伦有办法,他会这样问女儿:“你要绑一根(马尾)还是两根(马尾)?”巧妙化解了女儿的“叛逆”。

小周周的表现其实正符合心理学家的描述:儿童从1岁半开始有了自己的意图,试图摆脱外部世界的约束,试图显示自己的力量,想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女儿对昆凌说“不”,是因为梳马尾辫是母亲单方面发出的单一指令,是妈妈要给她梳辫子,但不是她想让妈妈给她梳,所以她说“不”。而当爸爸问“你要绑一根还是两根”时,是一种询问的姿态,并且二选一的句式让孩子感受到她有选择权和决定权,于是,由自己来决定梳几根马尾成为她个人意志的体现。

小周周很幸运,当她处在自己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时,能够获得成人的支持和包容,但小万历却没有这么幸运。

《一本好书》的舞台上,5岁就能读书,8岁就行了成人礼,10岁就登基的万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都被严格地控制着,对他的要求不是“必须”就是“不可”。就连饭都只许吃八分饱。

当万历从自己的书法作品中体会到成就感,并愉快地表示“要是每天只上书法课就好了”时,老师张居正当即就表示:“陛下的书法造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依我看,从今天起,就不必再在书法上多花费心思了。”于是,书法课反而取消了,而万历只能抹着眼泪说:“好吧。”

更不用说,每天不同的课程间隙小万历还要批阅奏章,而每篇奏章上要写什么也并不由他,他只是用朱笔照着大臣们拟好的草稿抄一遍而已。

没有自主感的童年后面,接踵而来的是缺乏控制力的青年、中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将心怀抱负的万历皇帝磨成了最后那个“你们不让我顺心我也不让你们如意”的明神宗。

《万历十五年》的剧评中,有观众把万历称为“活得最憋屈的皇帝”。但“憋屈”并非苦难,“憋屈”并不妨碍你在生活中任意妄为,因为“憋屈”“憋”住的不是你的躯体而是你的个人意志及控制力。

情绪的缓冲剂——控制力

这里所说的控制力并不是指控制别人的那种能力,而是指贯穿于个人生活及生活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内在力量。控制力不仅影响着你对自我力量的感觉,也影响着你能否在各种情形下做出有效的选择与决策。当你的控制力受到威胁的时候,你就会出现负面情绪:沮丧、生气、愤慨……并会以某种行为来反抗,以此来争取你的个性自由。

耶鲁大学两名研究员兰格和罗丁一直在研究控制力的问题。他们设想:若丧失或部分丧失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会引起个体的不快,并危害他的健康,那么提高人的控制力量就应该有截然相反的结果。他们选取了康涅狄格州最好的一所名叫阿登屋的疗养院进行合作。随机挑选两层楼,让住在这两层楼的老人分别接受两种实验情境。

四楼的老人接受了"责任感提升"的训练。二楼的老人则作为对照组。91名被试老人的年龄跨度为 65-90 岁。

疗养院的管理人员分别给两组老人开了会,表示疗养院会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得尽可能舒适而令人满意,还说明了他们能够享受的几种服务。“责任感提升”组得到的具体说明是这样的:“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设施布置——无论你们是希望它就像现在这样,还是希望工作人员帮你们再重新布置一下……你们有责任让我们知道你们的意见,告诉我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改变,以及所希望的事情。另外,我想利用这个机会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由阿登屋疗养院准备的礼物。(工作人员拿着装满小植物的盒子来到老人面前。所有老人要做两个决定:第一,他们是否想要植物;第二,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结果,所有的老人都给自己选了一种植物。) 这些植物是你们的了,请你们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植物。最后还有一件事我想通知你们,那就是下周四、五的晚上我们将各放映一场电影。如果你们想看的话,请在两天之中选择一天。”

对照组的老人得到的说明是:“我们希望你们能感到高兴,我们的责任就是给你们创造一个幸福的家,让你们能为它而感到自豪,我们将尽全部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帮助你们。另外,我想利用这个机会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由阿登屋疗养院准备的礼物(护士拿着装小植物的盒子走了一圈,发给每位老人一棵植物)。这些植物就是你们的了,护士会每天替你们给植物浇水照顾它们。最后还有一件事我要通知你们,那就是下周四、五的晚上我们将各放映 一场电影。稍后将会通知你们安排哪一天去看。”

三天之后,管理人员到每位老人的房间里又去了一次,并重复了同样的信息。

两组老人其实得到了相同的物质待遇,区别是:实验组的老人感觉到自己有选择权和控制力,而对照组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

三周之后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组被试的差异非常明显。“责任感提升组”比“对照组”感觉到了更多的快乐,更富有活力,机敏程度也更高。

在所有的研究结果中,最重要的发现也许是:在18个月中,30%的“对照组”老人离开了人世,而在“责任感提升组”中这个比例仅为15%。

控制力研究的结果正如预测:强化个体的控制感,将明显提高他们的心理警惕性、活动水平、生活满意度以及其他可测量的行为和态度。可见,在绝大多数的社会情境中,让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生活、工作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将会带来更积极的人生体验。

有选择、能自控,不随便的人生,你值得拥有。

猜你喜欢
控制力选择权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民事程序选择权的价值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诊断研究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的市场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