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四“挂钩”的思路措施

2019-01-04 06:18
甘肃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嘉峪关市食用农产品

(甘肃省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甘肃 嘉峪关 735100)

为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积极主动地实行追溯管理,以整体提高我国农产品追溯覆盖面,进一步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8年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产品优质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2018年11月27日生效。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进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关键时期,为追溯监管工作者注入了强心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现状

(一)全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情况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于2014年2月11日颁布实施,目前,追溯工作在全省各地不同程度的启动并开展,开展情况各有特色,亮点频现。伴随着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涌现出了以靖远县、永昌县等为代表的追溯工作先进典型,在创建现场会议上向全省予以展示。临近的酒泉市,2018年结合戈壁农业的创新发展,将全程可追溯的食用农产品打入上海等地高端市场,取得了显著效益,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赞誉。

(二)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情况

2015年1月23日,在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组的充分调研和现场实地查看下,将嘉峪关市确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与综合监管智能平台建设的试点市,并立即启动了试点建设工作。首批纳入追溯建设的单位、企业、合作社共计13家,其中监管单位4家、兽药店1家、合作社4家、农业企业4家。通过试运行期间的探索和研究,为进一步认清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找准差距,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按照省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的管理要求,实现嘉峪关市农、畜、水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全程可追溯,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定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3G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市、镇、生产基地、农民经济合作社、农产品龙头企业、屠宰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综合管理平台,为形成全省农、畜、水产品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结果可研判、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可追溯的“一个平台多个应用”的建设格局奠定基础。追溯工作从试点至今,纳入追溯平台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有22家,其中包括监管单位、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店、种养大户以及大型超市。利用追溯获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单位有6家,为嘉峪关双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祁牧乳业、农业现代示范园、神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西部超市。其做法是: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无小事,以高度责任感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控平台建设作为重要议事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监管工作的有力抓手,涉及到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加之2015年,嘉峪关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作为惠民实事,2016年又被列为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市,因此,我们始终扣紧安全这根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与综合监管智能平台建设的落实,保证建设一批有效实施一批,不走过场完任务。

2. 明确职责,强化属地管理。食药体系改革后,农业部门的监管环节从生产延伸到了收购、储存和运输。为了切实落实“管”的责任,我们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品种的风险隐患排查,为保证有专门机构(部门)、有专用设备、有专职人员、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机构设置,确保食用农产品生产、销售、监管、检测各环节的有序运转。

3. 立足实际,确保追溯质量。将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监测、农产品认证以及执法监管与追溯工作紧密结合,以标准化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品牌作为重点,以加快基层质监体系建设、强化人员培训为手段,抓好农业投入品管控,加大抽检力度,建立全覆盖督查制度,推动“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实施质量追溯管理,实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切实把好农产品“产”这一环节的质量关。

二、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层面

农产品消费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由追求温饱向健康、安全、营养方面转变。但是,一些消费习惯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根深蒂固,不可小觑。比如民众消费时往往选购一些品相好、价格优、口感良、新奇特等产品,不利用科学辨识或扫一扫追溯码,这些习惯(误区)无疑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消费者事后即对良心农产品无比渴望。

(二)生产层面

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质量问题。近年来频频爆出草莓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消费者对于这些丧尽天良的经营者予以谴责辱骂的同时,农产品生产无辜者无疑个个中枪,成为受害者,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的现象。为防止“一个老鼠害一锅汤”的情况发生,打击优质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许多农产品生产者呼吁建立健全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监管方面

当前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多以散户生产为主,规模小且分散,食用农产品特别是种植产品在生产链条长,涉及主体较多的情况下,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追溯工作无从落地。监管者亟需新型的监管手段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该市对于量大面广、分散经营的农产品,目前应用的是以“检测”为手段提供的“合格证明”,造成成本高、效益低,生产经营主体没有积极性,难以满足批发、零售市场管理和政府监管的需要,更难以实现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

三、嘉峪关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四“挂钩”工作思路

嘉峪关市为工业旅游城市,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特殊性,要因地制宜,根据嘉峪关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意见》制定适宜于本市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四“挂钩”要分类别、分阶段依次推进。首先要将已认证的农产品和已申请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按照农业农村部《意见》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与农产品追溯全覆盖“首”挂钩;其次,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即以扶质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依次进行“再”挂钩。未根据要求按期挂钩的单位,在项目建设、资金争取上均予以取消资格,特别是要激励一批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以此有力有序的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意见》落地生根。

四、嘉峪关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四“挂钩”工作措施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四“挂钩”要紧密结合嘉峪关市实际,利用政策引导、法规约束、执法倒逼和绩效考核等多种手段,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着力构建“分兵把守、协调配合、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机制,做到上下一致,切不可上热下冷,启动后则不了了之。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从上至下的标准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工作是农业农村部在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重要决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大局。追溯工作像一面镜子,直抵食用农产品的根源,因此,此项工作意义深远,建议以省为单元格,制定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远的顶层设计,明确财政、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职责,既有一把标尺量到底,又可分类指导各地特色的产业结构,以便顺利推进此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情况

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队伍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通过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依法监管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积极依托科研院所和权威技术机构,加大检测、标准、风险评估等技术培训力度,加快提升市、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等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在本市范围内,市、镇、生产经营主体层层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知识和控制技术培训,强化生产指导与技术服务,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技能和诚信意识。

(三)集聚技术力量,做好广泛宣传引导工作

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广大消费者质量安全科学认知水平。以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手段,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程序,及时发布科学、客观、准确、全面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客观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机构和专家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地做好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科普解读,树立公众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提振消费信心。

(四)践行创新机制,实行合格证制度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可以说,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新形势下农业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共治的重要手段。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以来,各个试点省,也包括一些非试点省,主动作为,以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主,借助一些品牌化的市场手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动,既落实了主体责任,也转变了监管方式。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倒逼生产经营者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自律措施,自行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确保其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把市场准入的压力传递给生产者,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此为嘉峪关市下一步推行的主方向。

(五)发挥监测职能,全面实施风险评估

要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定点动态跟踪监测评价。通过风险评估,切实摸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防范的措施和办法,及时指导生产,科学引导消费。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造成了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也一直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大多数农产品基本属于默认合格入市,辅以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进行合格验证。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定点动态跟踪监测评价,能够及时为追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

嘉峪关市有其特殊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构建和条件能力建设,借助近期机构改革,积极争取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同时争取科技专项或业务专项经费,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制订、高效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研发等科研项目纳入农业总体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和尽快实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绿色农业发展工程。要组织科技力量集中对公众关注度高的风险隐患,加强跟踪监测和科学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办法,消除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五、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我们要以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四“挂钩”为重点,强化“产”和“管”两个环节,将《意见》利好政策应用好,把各级专业队伍的作用发挥好,切实肩负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责任,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入市的全程监管,扩大我市农产品追溯覆盖面,为市民提供充足而又安全的农产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猜你喜欢
嘉峪关市食用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产业兴了 乡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关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让优质教育之光洒向每个孩子——嘉峪关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豆制品食用指南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农产品争奇斗艳
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