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遭反噬

2019-01-04 07:23文/彭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22期
关键词:盟国欧佩克制裁

○ 文/彭 波

11月5日,美国正式恢复了对伊朗能源、金融领域单边制裁。美国制裁伊朗,最终的目的是要制造全球石油市场的紧缺,提升石油的价格,从而为美国石油打开国际市场,促进美国原油的生产,提升美国的利益。但美国的这个设想存在极大的风险,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遭到反噬。

制裁极大损害其国际关系。美国这次违背其欧洲盟国的意愿,一意孤行地退出伊核协议,并且强行对伊朗实行制裁,必然会损害其盟国的利益,加剧其对美国的不满。例如,在美国宣布对伊朗重启制裁后,一部分欧洲国家对此坚决反对。法国,德国,英国和欧盟联合谴责美国的这一做法,并誓言要保护与德黑兰开展“合法”业务的欧洲公司。再加上11月5日,美国正式恢复对伊朗制裁的当天,宣布了8个豁免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意大利,希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土耳其,而不包括欧盟的法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这必然会进一步恶化美国与其欧洲盟国之间的关系。美国一旦失去与盟国之间的合作及信任,就会丧失极大的力量。毕竟,美国虽然国力强大,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但其GDP也仅占全球的20%。

制裁或将损害美国金融地位。当前,全球交易绝大多数要通过SWIFT系统,而此系统在美国的掌控当中,美国可借助这一点对全球交易实施有效监控,并以此对他国进行制裁。这同时也是美国建立金融霸权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其他国家并不甘于此,例如中国与俄罗斯都建有自己的支付系统。不仅如此,面对美国越来越严重的孤立主义行径,欧洲国家也试图建立自己的支付体系。德国外交部长马斯于今年8月撰文提出欧洲应该创立一个独立于美国的新支付系统,以挽救伊朗核协议,并加强欧洲的自主权。假如这一点真的实现,美国的金融霸权就将遭到严重威胁。

全球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在供给方面,伊朗产量仅占欧佩克组织的全部产量的十分之一,而欧佩克的石油产量也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70%。因此,即使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其损失也不难弥补。随着制裁伊朗日期的临近,伊朗石油出口约下降了1/3,而欧佩克的总产量却不断提升,在10月份已达到3333万桶/天,这是欧佩克自2016年11月以来达到的最高水平。在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新兴市场经济动荡。加上国际贸易摩擦有加剧之势,外部风险增加,10月18日IMF(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将2018年、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7%,均比4月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国际石油市场供给增加的同时却需求疲软,油价随即下跌。2018年10月的原油价格是2016年年中以来表现最差的。不仅如此,11月3日,纽约商交所十二月原油期货结算价跌55美分,跌幅0.9%,至每桶63.14美元。

制裁或将引发伊朗民众的反击。伊朗是一个政教之间对立统一的国家,具有双重治理组织系统。这两重组织系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还可以互补。因此,整个社会的组织性更强,凝聚力更强,同时抗击打能力也更强,不容易被轻易击垮。此外,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17年伊朗原油出口平均250万桶/天(全年约1.45亿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印度、韩国、土耳其、意大利、法国、日本、阿联酋。据了解,美国豁免的8个国家和地区占了伊朗石油出口的77%。因此,美国对伊朗制裁的确会损害伊朗,但是未必能够有效削弱伊朗与美国对抗的意志及能力。而且美国对伊朗的背信弃义行为及无理制裁,会激起伊朗国内的同仇敌忾,从而强化其对美国的反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强行制裁伊朗,风险大而收获小,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反噬自己,成为压倒自身的最后一根稻草。

猜你喜欢
盟国欧佩克制裁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美对伊制裁引发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