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生态的临安青山湖绿道规划设计

2019-01-04 09:51陈维彬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青山湖临安绿道

陈维彬,熊 璨,徐 斌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绿道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具有保护栖息地、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城市小气候、修复生态环境等生态功能[1-2]。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扩张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城市绿地功能退化,生境破碎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基于低碳生态的城市绿道规划的核心是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格局保护,建立支持生态功能发挥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本文结合杭州临安青山湖绿道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绿道规划策略。

1 临安城市自然生态结构特征分析

结合城市自然生态结构与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进行绿道规划是发挥绿道生态保护功能的重要前提。临安地处杭州西部,城市境内三面环山,境内有青山湖和苕溪等五大水系,是典型的浙北山区城市,具有特殊的城市自然生态基底。

1.1 两城夹一湖的城市基底

临安城区境内地势较为平坦,主要分为主城区和青山湖高新区2个城区,并以青山湖为天然界限分隔两城区,故形成两城夹一湖的城市基底。临安城市境内水系比浙北山区城市更丰富,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向湖,这样的城市肌理造就了山区城市的特色和内在活力,但也限制了临安城市的发展布局,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图1)。

图1 临安城市基底示意图

1.2 青山湖为城市生态核心

青山湖是太湖流域上游一个较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到10 km2,南北跨度约12 km,东西跨度约为16 km,水域开阔。青山湖因其独特的区位条件以及自身较好的自然生态,对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是临安城市生态的核心区块。

2 低碳生态规划原则

当今城市绿道规划建设需基于低碳生态理念,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具体的绿道规划设计中,应将低碳生态原则体现在低碳化、生态化、人性化和便捷性方面。

1)低碳化原则:充分挖掘利用乡土材料和规划范围内废弃材料,探寻合适的设计语言转换为绿道的文化载体,创造内部循环生态环境,植物造景则以乡土植物为主,从建设到维护最大化减少碳排放。

2)生态化原则:以修复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山体地形、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维持并争取修复绿道及周边自然生态功能。

3)人性化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绿道慢行系统沿线及重要的节点位置,在满足游客观景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游客的使用舒适度,将标识系统与警示系统合理布置,注重游客人身安全。

4)便捷性原则:在绿道系统与外界的联系上,将公共交通系统与慢行道系统无缝连接,方便游客与市民进入绿道网络中,将公共服务设施适当分布在各个大小节点,以便游客随取随用。

3 基于低碳生态的绿道规划设计策略

低碳生态理念在绿道规划设计不同阶段都有所体现,本文从低碳生态理念出发,结合绿道的生态保护功能,就绿道总体规划与详细设计阶段表现低碳生态理念,以期为同类型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发展思路。

3.1 生态可行的绿道总体规划

在绿道总体规划中,应强调生态化原则,将沿线原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绿道串联。在均衡考虑沿线的城、山、河、湖、湾、动植物和人类等构成绿道元素的基础上,强调利用原有简易道路为绿道基础,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稳定的生态格局,打造富有自然生态气息的休闲绿道。此外,需重视绿道在城市生态格局的作用,将绿道作为生态廊道,整合城市生态基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一定规模的生态红线,成为城市与自然的缓冲地带。

3.2 低碳绿色的绿道线路设计

在绿道慢行系统的设计中,可以从诸多方面实现低碳绿色,如废弃材料的再生利用、慢行道路面的材料选择、因地制宜的道路设计等,通过合适的设计手段,将绿道打造成低碳绿色之道。

3.2.1 低碳绿色材料的应用 在绿道规划设计中,采用多种绿色手段与生态建设方法,尽可能实现绿道的低碳减排,将废弃材料以新的设计语言呈现,使之得以在绿道景观中重生。如利用绿道内废弃构筑物为基础建造景观建筑、利用场地废弃枕木、山崖剥落的岩石等作为场地铺装,以及利用湖中枯木造景、废弃轮胎等打造景观小品等。

3.2.2 慢行道路面的材料选择 现今绿道慢行系统路面的材料主要有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彩色沥青路面、塑木栈道、石材铺装路面和透水混凝土路面等,透水混凝土因其高透水性、高蓄水性、良好的装饰性以及抗污染、易维护等特性成为近几年使用较多的路面材料。透水混凝土路面能使雨水迅速渗透,补充地下水,改善绿道周边植物的生长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能够在绿道内部达到雨水的自循环利用。

3.2.3 因地制宜的道路设计 在绿道慢行道的道路设计中,应重视并灵活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条件与景观资源,巧妙地将原限制性的场地情况转变为绿道的亮点所在,如福州金牛山森林公园绿道的建设,在建设条件较差的山体中以空中栈道的形式克服场地的限制条件,并且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格局,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武汉东湖绿道借道城市原有道路,并在适当的区块拓宽增设绿化缓冲带与步行道,满足城市交通与游人休闲的需要。

3.3 因地制宜的绿道植物配置

在风景园林建设的多种要素中,植物和植物景观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联系的核心要素[4]。因为在绿道建设中其他要素低碳效应在于减少碳排放,而植物和植物景观既与减少碳排放有关,又与碳固定有联系,因此在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找到合适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才能最大化的减少碳排放。

3.3.1 合理的植物景观结构 植物景观空间中的形态要素是水平要素、垂直要素、顶面要素,3种要素的组合形成了结构多样的植物景观空间[5],如疏林草地与密林草地,开阔草坪与密林空间等,不同的植物结构其固碳效应也不同。此外,在垂直空间上的树丛的层次结构丰富程度也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固碳效应,常见的树丛垂直结构分为大乔—中乔—小乔(灌木)—地被植物,这种垂直结构植物景观模式的总叶片面积较大,故其固碳效应也较高。

3.3.2 适宜的植物景观形式 植物景观常见的形式与风格主要有自然式与规则式,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年生或多年生。不同的植物景观形式其碳汇效率也不同,如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碳汇效率明显高于规则式,规则式植物景观经过修剪,减少了其碳汇面积,且在养护过程中也增加了碳排放。1年生花卉在绿道中使用也不合适,其需要经常更换,因此从低碳生态角度考虑是不合适的。

3.3.3 乡土植物的挖掘应用 挖掘并应用乡土植物,利于提高植物栽植的成活率,减少后期养护所需的碳排放。除此之外,乡土植物的挖掘利用,其施工运输成本低,碳排放较少。

4 基于低碳生态的临安青山湖绿道规划设计

青山湖位于杭州城西,距离杭州约38 km,湖南北两岸山地环绕,东西两侧为临安主要建设区域。由于近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青山湖周边土地被无序开发,原有生态格局受到严重破坏(图2)。修复生态格局,打造低碳化绿色廊道是此次青山湖绿道规划的目的所在。

图2 青山湖与城市关系演变

4.1 生态可行的绿道详细选线

在绿道的总体布局中,线路的选择是绿道成功与否的基础。青山湖绿道建设在选线过程中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土地适宜性分析、水文分析和座谈走访等方式,根据《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引,综合考虑青山湖绿道与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水系分布、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体系等,重视绿道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联系,保证绿道的便捷性。水岸线是水体生态较为敏感的区域[6],故在青山湖绿道规划设计中,尽可能地避免对该区域的破坏,维持其原始生态格局。绿道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形式,其对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规划设计时,将绿道生态圈放大,将城市周边的绿色斑块链接起来,形成环湖的生态保护圈,阻止城市无序地向临湖生态敏感区蔓延,形成“城市—缓冲绿地—绿道—自然”的渐进模式,修复青山湖区域的生态格局(图3)。

青山湖绿道环线总长约为43 km,在选线过程中发现环湖一带有较多的原有机耕路,约占绿道线路总长的30%,在绿道实际建设中,设计师对该部分机耕路进行二次利用,并借道部分市政道路,以更低碳、生态化的手段进行建设,并针对湖面浅滩地带等生态敏感性区域因地制宜地设置了栈道,保留青山湖自然的气息(图4)。

图3 青山湖绿道生态保护圈图4 青山湖绿道详细选线图

4.2 低碳化与地域化并存的绿色线路设计

绿色线路是指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特征的绿道慢行系统,主要包含沿线的绿道节点、绿道标识、绿道小品和绿道基础设施。青山湖绿道在“低碳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废弃材料以及场地原有构筑物,打造低碳绿色的慢性系统。

4.2.1 乡土材料展现地域文化 通过对当地的乡土材料以及废弃的石板石刻的收集组合,并以新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以达到能够组合造景的目的。乡土材料在表现地域文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当地收集来的建筑废料(砖、瓦、老石板等)组合重构,建成一段城墙形式的景墙,墙内嵌入刻有临安钱王文化、吴越文化简介的石板、锈板等,借助乡土材料表达地域文化[7](图5)。

图5 青山湖绿道入口形象与乡土材料

4.2.2 场地材料的内部循环利用 绿道在规划设计时,挖掘并灵活运用场地废弃材料,针对不同的场地,运用合适的手段进行绿道景观营造,主要体现在线路设计的细节上。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场地内较多的构筑物基础作为绿道节点的基础进行改造设计,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碳排放的同时也增加绿道节点的天然性(图6);收集湖中造景效果较好的枯木作为绿道小品,可独立成景也可与景石组合成景;此外,在绿道视觉敏感处,将原有的构筑物或湖滩石改造设计,以较低的代价取得较好的景观意境,化腐朽为神奇(图7)。

4.2.3 尊重场地的线路设计 青山湖绿道的线路设计中,从场地原有地形出发,尊重并灵活利用原有地形与原有道路,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线路设计方式,从低碳生态角度出发,青山湖绿道因地制宜地设计了4种慢行道类型:原路改建型、滨湖步道借道型、借道拓宽型和栈道型(图8)。路面的材料选择:透水混凝土约占新建慢行道的50%,其余以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以及石材路面为主。

图6 青山湖绿道节点建设前后对比图7 青山湖绿道景观小品

图8 青山湖绿道慢行道类型

4.3 因地制宜的植物景观规划

青山湖绿道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因地制宜地将绿道划分为6大植物景观分区,并根据主题不同选择相对应的主要造景植物,打造环湖绿色多彩廊道(表1)。

表1 青山湖景观分段植物配置

其中,除去城市滨水景观段的下层植物有部分采用规则式种植外,其余分段的植物种植形式为自然式种植,减少后期维护的碳排放。此外,青山湖绿道在规划设计时,保留利用场地原有碳汇效应较好的水杉林约13.33 hm2,密林植物景观碳汇功能很强,该片水杉林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与碳汇很大,已在青山湖边生存40余年。设置栈道从中穿过,借林造景(图9)。

图9 青山湖绿道水杉林保护利用

5 小结

城市无序地扩张使原本生态优势较为突出的城郊地带变得疲惫不堪,而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8]。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生态保护圈,限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破坏,保护现有生态格局的同时,修复周边的生态现状[9-11],青山湖绿道建设在尊重自然生态现状的同时,秉承低碳生态理念,从生态可行的绿道总体规划、低碳绿色的绿道线路设计和因地制宜的绿道植物配置出发,建设低碳生态的绿色廊道,修补临安受损的生态格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为同类的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园林二所。

猜你喜欢
青山湖临安绿道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黄石市青山湖3#湖环保疏浚效果初步分析
美丽的青山湖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