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19-01-05 04:15刘莉黄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血液常规护理人员

刘莉 黄艳(通讯作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肾病透析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我院对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实施责PCDA循环管理护理后,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介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数字随机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诊的7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常规组39例,研究组39例。常规组由20例男性,19例女性构成;其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57.58±10.2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中学(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11例、19例、9例;其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4年,平均病程为(2.34±1.07)年。研究组由19例男性,20例女性构成;其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57.34±10.1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中学(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10例、20例、9例;其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4年,平均病程为(2.63±1.32)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中护理人员按照血液透析的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PCDA循环管理,方法如下。

首先,医师与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分析与研究,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次,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按照护理人员与患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明确各责任护士的护理职责,将其护理内容、护理效果与其奖金挂钩,以此提升其责任心及护理质量。最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进行定期的检查,对护理后并发症发生较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与定期考核,在科室内组织会议,研究护理中应注意的措施及易发生的风险情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与风险性,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值为1-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2)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有内瘘闭塞、留置导管感染、高血钾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常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9.54±4.56)分,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54±5.67)分,研究组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患者中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内瘘闭塞、留置导管感染、高血钾的发生率分别为12.82%(5/39)、10.25%(4/39)、5.13%(2/39),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0%。研究组者中共有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内瘘闭塞、留置导管感染、高血钾的发生率分别为2.56%(1/39)、2.56%(1/39)、0.00%(0/39),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2%。常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慢性肾病患者通常会使用血液透析治疗,以此纠正患者体内代谢性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但血液透析疗程长,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护理方法不断更新的背景下,PCD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2]。

本研究中,研究组者护理质量评分(93.54±5.67)高于常规组(79.54±4.56),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5.12%低于常规组28.20%(P<0.05)。

综上,PCDA循环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提升护理的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血液常规护理人员
常规之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多彩血液大揭秘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神奇血液
别受限于常规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