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匍匐茎育苗关键技术

2019-01-05 11:28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99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株匍匐茎奉贤区

王 华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99)

近几年,上海市奉贤区草莓种植户在上海周边地区购买的草莓苗,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移栽定植后,出现成批死苗现象较多,而补苗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草莓的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究其原因:(1)“红颜”和“章姬”草莓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较差;(2)草莓苗本身带有炭疽病等病菌;(3)起苗时伤根、伤叶较多,易感染病害;(4)远距离运输造成缓苗期较长;(5)外地草莓苗对上海夏秋季节高温、多雨天气的适应性较差。而奉贤区本地种植户培育的草莓苗适应性好、缓苗期短、生长势强、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奉贤区草莓育苗面积少、常规露地育苗因早期易受低温影响而导致草莓苗营养生长缓慢且后期大田发苗不多、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难以满足奉贤区当地对较大面积草莓种植的需求,然而采取草莓匍匐茎育苗,则可解决上述问题。因此,笔者将草莓匍匐茎育苗关键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以期促进奉贤区草莓生产,减少异地购苗风险,突破常规育苗的技术限制,从而提高本地草莓苗的质量。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产量高、口感好、抗病强的早熟品种,鉴于近几年推广的“红颜”“章姬”不抗炭疽病,可适当引进其他抗病性强的品种,如“京凝香”“燕香”“天香”等。

2 母株选择与预处理

调配药液,处理母株伤口、根部、茎基部,以预防炭疽病等的发生。即可选用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10~20倍,或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时乐)兑水稀释500倍,或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兑水稀释1 500倍,将采摘的母株在药液里浸泡20 min左右。

调配生根液,将经药液处理过的母株放置在配有生根液的盆内,浸泡根部3~5 d,以促进母株生根活棵。

3 穴盘种植

选用多孔穴盘(孔深6 cm、口径6.5 cm×6.5 cm,配置托盘)和无病菌的商品有机基质,将预处理过的母株种植在穴盘内,种植后保持基质湿润。

4 大棚内过冬与管理

选择没有种植过草莓(或蔬菜)的、闲置的、与草莓大棚有一定距离的大棚,平整棚内土地,铺一层黑色无纺布,将种植母株的穴盘整齐摆放几排,在11月至翌年2月,让母株在大棚内过冬,以促进其营养生长,从而培育健壮母株。

4.1 水肥管理

草莓母株在大棚内过冬期间,采用滴灌滴水,或采用往穴盘下托盘内注水的方式进行灌水。草莓苗活棵后,早晨看草莓叶尖是否吐水,有水珠,则不灌水;无水珠,则需灌水;一般每7 d灌1次水。施肥选用复合肥或大量元素水溶肥,将肥料溶解于水,结合灌水,一个月施1次。

4.2 湿温度管理

草莓母株过冬期间,在大棚内放置一个温湿度计,湿温度管理以控湿为主、保温为辅。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白天控制在20 ℃左右,夜间不低于6 ℃。大棚内湿温度过高时,可利用晴好天气的中午通风2 h左右。

4.3 植株管理

过冬期间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为主,主要管理措施是及时摘除老叶、抽生的花序和匍匐茎,拔除染病或将死的植株,并将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

4.4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叶螨,需在发生初期及时防治。蚜虫,可每667 m2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特福力)20 mL,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20~30 mL,或1.5%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0~46 g均匀喷雾防治;叶螨,可每667 m2用110 g/L乙螨唑悬浮剂(来福禄)20~30 mL,或43%联苯肼酯悬浮剂(爱卡螨)20~30 mL,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120~140 g均匀喷雾防治。

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想,具体的文本形式尽管各不相同,但无非都是为了树典型立榜样或者指出不足针砭时弊,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给人有益的启示也往往成为出题人必须观照的思考点。

病害主要是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等,以预防为主。可每667 m2用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20~25 mL,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30~40 mL,或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20~30 mL,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40~50 g,或1 0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仓美)40~50 g均匀喷雾防治。

5 田间种苗繁育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将经大棚穴盘培育的健壮、无病虫害母株移栽到大田,进行种苗繁育。

5.1 种苗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的水稻田作种苗田。若选择蔬菜地,则需在耕地时每667 m2施氰氨化钙30 kg进行土壤消毒。

5.2 基肥与整地

母株移栽前15 d左右,将种苗田进行翻耕,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1.5 t、复合肥25 kg作基肥。采用高畦深沟栽培,即结合整地做畦,畦宽1.5~2 m、高30~40 cm,畦面呈“龟背状”,中间略高,两边略低;畦沟宽25~30 cm、深35~40 cm,保持排水通畅。母株移栽前,在畦面上铺设滴灌设施。

5.3 母株移栽

选择晴天进行母株移栽,每畦中间移栽1行母株,株距60~80 cm,每667 m2移栽600~800株,移栽后在畦面上均匀覆盖一层砻糠或碎稻草,以不见土为准,并灌定根水促进附着,以利于保温保湿,避免土壤开裂或板结。

5.4 水肥管理

通过地表滴灌湿润土壤,以促进母株生长、发棵;不宜采用沟灌、漫灌或植株表面直接喷灌的方式。一般每7 d左右滴灌1次水;遇干旱高温天气,则每2~3 d滴灌1次水;遇多雨、梅雨、暴雨天气,则需及时排水。母株匍匐茎发生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前期以追施复合肥为主,到7、8月后以追施磷钾肥为主。肥料先溶于水,结合灌水,每20 d左右追施1次。

5.5 除 草

要及早除草、勤除草,确保田间无杂草,避免养分被杂草消耗,或地表因杂草覆盖,造成匍匐茎无法延伸、子苗架空,而产生死苗等现象。

5.6 植株管理

要及早去除花蕾、老叶、病叶等,以减少养分消耗,保持通风透光,促进匍匐茎抽生。匍匐茎抽生后,需及时进行引茎压蔓,采用“放射状”摆放匍匐茎,由中间向两边引茎,使幼苗均匀分布在畦面上。1棵母株保留5~10条匍匐茎,每条匍匐茎保留3~5株幼苗,并及早去除多余匍匐茎,疏除部分细弱幼苗。当匍匐茎上长出的幼苗处于2叶1心时,及时用土压住幼苗基部予以固定,以促进新根的产生。

5.7 病虫害防治

若有蚜虫、叶螨或夜蛾发生,需及早防治。蚜虫、叶螨可参照过冬期间的防治方法;夜蛾需在幼虫1~3龄时进行防治,可每667 m2用生物农药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康邦)100 mL、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30 mL,或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 g,叶面、叶背均匀喷雾防治。

若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发生,要以预防为主,防治药剂参照过冬期间的防治方法,同一种药剂的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6月以后常出现高温高湿天气,应重点防治炭疽病,每10~14 d防治1次,特别是雨前、雨后需及时防治。

5.8 搭建避雨棚与加盖遮阳网

于6月初、梅雨季前,在种苗田内搭建避雨棚,避免雨水直接淋打草莓苗。避雨棚可参考普通大棚搭建,一般棚高2 m左右,棚顶部覆盖薄膜,四周保持通风。到7月—8月,当白天温度达30 ℃以上时,在避雨棚上覆盖一层遮阳网,以减少光照直射、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从而有效减少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提高成苗率。

5.9 起 苗

在起苗前,种苗田需灌1次水,以湿润土壤,方便起苗。选择无病虫害的草莓苗,带土起苗,以减少伤根与伤叶,并进行遮阳处理。起苗后宜就近尽快移栽。

猜你喜欢
母株匍匐茎奉贤区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