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种业发展实践在中国改革40 年 历程中的坚实探索

2019-01-05 15:00柳教军夏小东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种业重庆种子

柳教军 夏小东

(1 重庆市种业协会,重庆401121;2 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重庆401121)

改革开放、重庆直辖,平添双重驱动引擎,成为重庆种业腾飞的社会基础。把握“生态区域适应性”的行业独有特点,在大城市带动的大农村中,重庆种业另辟蹊径,开展实践探索,助力“三农”工作破局。点状突破带来面上发展,形成革新局面。

1 重庆种业改革的历史回溯

在选择的压力驱动下,一个行业最终形成具有独立特点的基因成色。重庆种业也在清晰的历史脉络中,上下启承,形成风格。

1.1 双重身份,计划经济时代的荣光 计划经济时代,种子行业有“公司”的外衣,实际上是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背后的国家垄断力量支撑种子行业,赋予行业的集体荣光。

1.2 政企分离,垄断经营的最后红利 这一阶段,种子管理站的行政职能渐次清晰,由双重身份到监管独立,市内种子企业随改革之变涌现。1981 年,重庆市成立首家国营种子公司——重庆市种子公司;2001 年市内种子公司相继独立参与市场竞争。随后,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市场,或经销、或生产、或双重并举。政企分离的历程中,种业从业人员因信息、技术的先天优势,享受着从业以来的社会分红。

1.3 全面市场化,《种子法》颁布显现生机 随着《种子法》出台,走出去、引进来,重组资产、重组科研、重组品种、重组市场、重组融资……种子生产、流通领域迎来春潮竞流。同时,种企实现动能转换:中一种业参与“一带一路”,在非洲塑立重庆种业形象,“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三化驱动发展;国有资本种业问路,农投种业完成全国布局;资本市场左右搏击,帮豪种业成功上市“新三板”,并快速向创业板转板……种子企业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双向推动行业新变。

1.4 品审质监,护航市场公平 市场全面竞争局面一经形成,行业监管集中凸显。品种质量的保证、公平市场环境的营造是主管部门保护改革成果的任务。

1.4.1 品种审定改革成效显著 1988 年重庆成立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经过30 年的改革探索,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的时间从10 年缩短到4~5 年,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玉米为100%,优质稻推广面积达31.8 万余hm2,水稻优质率达45%;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0%,油菜双低率达90%。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比1997 年提高了约15 个百分点。

品种审定与市场流通互为因果,相互施压前行。市场为审定提供物质基础,审定为市场信用背书,促进科研、市场动力的爆发。

1.4.2 质量监管改革有力推进 重庆市种子管理站建站以来,根据农业部、市农委的要求开展种子质量监管工作;2008 年全市建立四季常态化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2016 年开始,“种子质量年专项行动”全市铺开,企业普法教育、企业信用“红黑名单”,综合推动市场监管。江津的“二维码”追溯系统,从局域到全市,被赞誉为“江津种业的摆渡灵魂”。

2 点状突破,驱动革新

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伴随国家层面的改革脉搏,以事权和责任的相对统一为总成,向市场要活力。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主动作为,驱动种业改革。

2.1 夯实基础,实现公益基础的科研突破 科研是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基础依赖基地。

2.1.1 南繁建设把握新速度 重庆种业在南繁建设不遗余力。自1972 年重庆布局南繁,全市通过南繁育种共繁殖杂交育种材料7 万多份,鉴定种子样品近1 万份,育成并通过国家和重庆市审定的各类品种300 余个,占全市自育农作物品种及亲本材料的90%左右。以重庆种子管理站为主体的南繁基地,1997 年实现产权自有,恒产带来恒心,带动各类主体主动加入,市农科院、帮豪种业、西南大学等多家主体已在南繁基地占地约180hm2。

2.1.2 区域基地建设支持种业研究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加大市内制种基地扶持,以垫江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为代表,一批本土基地脱颖而出,入列2013 年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行列,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格局基本呈现。基地建设成为科研催化剂,科研成果成为市场通行证。相互融合,推动种业改革。

2.1.3 抓住项目凸显重庆特色 因山系包围,高温伏旱天气较多,五大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两杂种子市场都不是重庆的优势。重庆以柑橘、土豆为突破口,建成国家柑橘脱毒中心和国内首个柑橘无病毒良种三级繁育体系,育苗企业年出圃能力9106.2 万株,外调柑橘种苗占全国省外调运9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橘育苗基地。“巫溪洋芋”2017 年入选农业部名优特新目录,薯光种业等主营马铃薯种的企业也在该领域逐渐打响 名气。

蔬菜打响攻坚战,种苗科光、三千种业等一批企业主营蔬菜种子,先后获得“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正是这种“偏门”的点状突破,以特色见长,使重庆种业的改革在中国种子版图上立足。

2.2 三驾马车,聚重庆种业活力 企业、科研、监管,被戏称“重庆种业三架马车”,相互制约又相互推动。

2.2.1 抓住科研促市场 即使在两杂种子不占市场优势的背景下,仍然以“优质”为导向发力。神农优228 荣膺中国优质水稻品味品鉴金奖;庆油3 号出油率高达49.5%,接近出油量极限。

激活科研人员活力是制度导向的结果。2015年市农科院出台《关于推进落实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近2 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1 项,收入1900 余万元,兑现335.89 万元的成果转化项目,发放激励奖励资金47.88 万元。

2.2.2 种质资源全域普查搜集材料 跟随国家步伐,种质资源普查在重庆加码,实施在全域,重点在武陵、大巴山区,寻找老、少、特(资源),抢救性收集。全域征集和抢救性搜集各类资源2577 份,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鉴定评价1379 份,适宜生态区域繁殖保存747 份,为下一步选育提供物质基础。

2.2.3 监管守底线 市、县两级共有种子管理服务机构39 家、国家区试站9 个、检测机构15 家、信息监测点20 个;种业管理人员512 人,中高级职称占比达83.9%。外聘科研人员67 人,一半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为知识产权保护架设屏障,为假冒伪劣坑农种子的流通设置底线。重庆种业正是在各类点状突破中找到改革活力,成线成面,奏响重庆种业40 年改革华章。

3 重庆种业的时代展望

40 年步履匆匆,重庆种业仍不断摸索改革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种业发展真正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全力服务重庆乡村振兴战略。

3.1 实施七大行动 一是推进育种联合攻关行动,以绿色品种选育为重点,完善品种评价体系,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二是推进种业企业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推进强强联合。三是推进质量兴业行动,扎实开展种子质量年活动,营造扬优惩劣的市场氛围;强化质量标准建设,培育种业品牌。四是推进基地建设行动,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柑橘育苗创新高地。五是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力争建成种质资源保存中期库。六是推进种业平台建设行动,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种业”,每年举办种业发展高峰论坛。七是推进种业人才培养行动,坚持人才、项目、基地三结合,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 打造信息化种业 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改革浪潮正席卷中国大地,消费互联网给信息化奠定了物理基础。在现有重庆种业信息网、试验数据的自动报送、汇总、分析平台基础上,以《重庆种业》刊物为物质依托,融合消费互联网的物质基础,组建新平台,打造局域生产互联网,布局信息时代种业新高地,是重庆种业的未来。

猜你喜欢
种业重庆种子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重庆客APP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桃种子
视觉重庆
可怜的种子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