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足少阳经筋理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10例

2019-01-05 23:46陈晓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阳白少阳经风池

聂 甜 陈晓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笔者基于手足少阳经筋理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1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8年间由眼科或神经科明确诊断为外展神经麻痹的门诊患者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均为单眼患病,右眼7例,左眼3例;年龄13~82岁,平均年龄49.3岁。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局部取患眼侧取球后、头临泣、阳白、鱼腰、丝竹空、率谷、瞳子髎、太阳及双侧风池、风府;远道取上肢双侧中渚、合谷;下肢取双侧足临泣、太冲。

2.2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闭目,常规消毒,选用0.25mm×40.00mm的不锈钢毫针。针刺球后穴时轻推眼球向上,直刺,针尖沿眶下缘略向内上方即视神经方向缓慢刺入30~35mm。透穴均以针尖与皮肤成10~15度夹角的平刺法进针,横卧针体,缓缓将针从皮下直透针至对穴。头临泣透阳白、阳白透鱼腰透至约25mm,丝竹空透率谷透至约35mm,瞳子髎透太阳透至约30mm,风池透风府透至约35mm,以患者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准。其余远道穴位常规直刺,针至得气为度。然后在头临泣、丝竹空及阳白、瞳子髎两组穴位上接通SDZ-IIB电子针疗仪,波型为疏波,频率为2Hz,患者眼周能感觉到麻胀感,甚者延及半个面部,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min。眼周穴位退针后压迫局部1min左右,以防出血。隔日1次,每周3次,休息1日。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眼球向外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眼球活动自如,斜视、复视消失;显效:眼球向外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眼球活动自如,外观无斜视,复视的角度小于30°;有效:眼球向外运动功能略有进步,斜视、复视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眼球运动、复视、斜视无变化。10例患者中治疗最少12次,最多为24次,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

4 体会

外展神经麻痹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经筋病之“筋纵”范畴。《素问·调经论》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的经筋病治疗思想,因而辨病变之经筋至关重要,《灵枢·经筋》记载“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外眦,为外维”“手少阳之筋……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此处,外维就是指维系目外眦之筋,此筋收缩即可左右盼视。由此可见,本病与手足少阳经经筋密切相关,与足少阳经筋更是直接相关。故治疗取穴以足少阳为主,手少阳为辅。《灵枢·卫气失常》曰“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故以局部取穴为主,以达气至病所之效;球后、鱼腰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奇穴,且球后穴操作得法可刺激外展神经分支及外直肌后端。头临泣透阳白,阳白透鱼腰,两针接力式的连透三穴,可有效地疏通胆经局部气血,濡养经筋。在位于手足少阳经脉衔接处的瞳子髎穴、丝竹空穴分别行横透刺法,取其通经接气,一脉相承之妙用。风池透风府穴,通经活络,祛风明目,且收一针贯二穴三经(胆经、膀胱经、督脉)之效。5组透穴,不管是纵透横透,还是本经透同名经透,均需透至得气为准。远道取手足少阳之中渚穴、足临泣穴,两穴上下相对,气血相通,取之可疏通少阳经气。取“四关”之合谷-太冲,与中渚-足临泣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组取穴共奏调气和血、濡养经筋之功。

猜你喜欢
阳白少阳经风池
青石遗址仰韶晚期遗存分析
——兼论“阳白类型”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少阳经辨治探讨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墨风池诗词选